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山野菜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宝天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普遍调查,发现该区山野菜种类为189种,隶属161属66科,并对山野菜水平分布、区系成分、生活型、食用部位和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从海拔600~1 830 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海拔600~1 000 m山野菜种类最多,海拔1 600~1 800 m山野菜数量最少.山野菜随海拔梯度的分布与宝天曼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有所不同,呈中间高度膨胀而峰值偏向低海拔的特点;相邻海拔段的山野菜植物种类相似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系数越小.影响宝天曼保护区山野菜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海拔高度、群落温度、群落类型、群落盖度以及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群落β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选择该保护区6个保护站具有代表性的青海云杉群落(Picea crassifolia Kom.)设置400 m2的样地16块,对群落的β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植物物种集中分布于海拔2 700~2 900 m,平均种数12.25种,2 700 m以下随海拔梯度的降低和2 900m以上随海拔梯度的增加,物种数都呈减少趋势;随海拔梯度升高相邻样地间共有种数、SΦrenson指数、Cody指数和Jaccard指数大致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沿海拔梯度升高,苔藓青海云杉林组成种类呈减少趋势,共有种数、SΦrenson指数和Jaccard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ody指数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草类青海云杉林共有种数、SΦrenson指数和Jaccard指数逐渐降低,Cody指数则先降低后升高;青海云杉混交林组成种类、共有种数呈减少趋势,SΦrenson指数和Jaccard指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Cody指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以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为测度指标,分析了辽东丘陵地区相对高差为867 m的中山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规律比较复杂,但总体呈现出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的分布格局; (2)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森林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起伏,其值在1.37-2.07间变动; 在海拔1 267-1 347 m灌丛、草甸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大幅度增加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大值3.95.Si mpson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值在0.98-0.99间起伏,没有明显变化; 在海拔1 267-1 34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降低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小值0.85; (3)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Jaccard指数的3个谷值分别反映了海拔767-867 m是落叶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067-1 167 m是暗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而Cody指数的2个峰值分别反映了海拔1 167-1 267 m是针阔混交林向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4.
在乌金山适合地段沿海拔梯度设置11个样地,采用数量分类,对乌金山植物群落类型、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群落依次为油松林、侧柏林、油松侧柏混交林、油松山桃山杏混交林、白皮松林、油松白皮松混交林.(2)11个样地中共调查到乔木13种,灌木16种,草本31种.(3)物种丰富度成明显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的丰富度出现在中海拔群落中.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4)沿海拔梯度森林群落的最大树高、最大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等群落结构均呈单峰分布格局.(5)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相似,但没后者明显.β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有所降低,在低海拔较高.(6)在调查的海拔范围内,海拔梯度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坡度坡向为次要因子,海拔比坡度坡向对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丰富度以及(α、β)多样性的影响更大,而在局部尺度上,人为干扰以及小地形导致的生境异质性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天然群落的结构特征,采用物种丰富度R、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对马尾松天然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并对群落垂直结构、主要优势种重要值、群落生活型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马尾松天然群落有植物11 746株,分属51科97属116种,物种随海拔梯度上升而增加.其中,中海拔梯度(Ⅱ、Ⅲ)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在低海拔梯度和高海拔梯度中均有分布;(2)随海拔梯度上升,4个海拔梯度乔木层主要优势种的种类依次为5种、13种、6种、8种.其中每个海拔梯度中均有马尾松分布,其重要值随海拔梯度上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3)随海拔梯度上升,群落物种丰富度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上升呈线性增长;(4)群落树高随海拔梯度上升而增高,其中群落平均树高多在9 m以上,主要分布在5~10 m区间.(5)群落中落叶型植物多于常绿型.随海拔梯度上升,落叶乔木呈"下降-上升"趋势,常绿乔木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常绿灌木呈上升趋势,落叶灌木呈"下降-上升"趋势.海拔梯度的变化使马尾松天然群落的结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为马尾松天然林的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提供了指导意义,也为揭示此类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变化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统计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花植物花色和花期类型的组成,并分析其580~4 072 m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初步总结了花色类型和花期类型与海拔梯度之间的关系:①植物花色和花期类型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与环境呈规律性变化,其中1 000~1 500 m海拔段为花色和花期类型的"稳定丰富区".②花色分布以海拔3 300~3 400 m段为临界线,淡色型(白色、绿色)比例迅速减小,而深色型(红色、蓝紫色)相对增加明显;花期分布以海拔2 600~2 700 m段为临界线,早开花型(春花型)比例迅速减小,而晚开花型(夏秋花型)相对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的观赏植物交让木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让木种群年龄结构呈正金字塔型,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其种群个体主要分布在群落9 m以下的垂直空间范围;在海拔梯度上,由于群落发育程度和生境条件的差异,在1 400~1 500 m梯度范围内,种群个体分布数量最多;其种群个体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模式;生命表分析显示,交让木种群DBH1径级幼苗位于群落最下层空间,与其它种群个体幼苗竞争资源和空间的优势不明显,生存能力较弱,期望寿命不高,该种群存活曲线为"Ⅱ型"存活曲线,其存活率在各生活史阶段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8.
基于沿海拔梯度设置的12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星斗山花板溪流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样地中DBH≥1 cm的木本植物共82种995株,隶属于36科63属,其中常绿树种33种449株,落叶树种49种546株,针叶树种仅5种57株.随着海拔升高,植被型由温性针阔叶混交林过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个α多样性指数均在海拔1000~1200m范围达最大值,随后整体随海拔升高逐渐下降.β多样性指数沿海拔上升整体呈下降趋势,各群落的物种组成沿环境梯度的替代速率逐渐降低.各海拔梯度间的Jaccard群落相似性均呈中度不相似或极不相似.  相似文献   

9.
为了调查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多样性,作者通过样地调查法对大巴山自然保护区2个主要流域、6个垂直带、9个水平带、33块样地蚂蚁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样地间蚂蚁群落物种组成、个体数目、群落多样性、优势度与群落相似性等特征.结果表明,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发现蚁科昆虫5亚科32属59种,其中24种为重庆新记录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各样地蚂蚁群落个体丰富度为38~6 815头;物种丰富度为3~19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184 1~2.127 5,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144 0~0.928 0,Pielou均匀度指数0.167 6~0.850 3.前河下段海拔1 000 m低山偏暖性山地阔叶林物种最丰富(19种),前河中段海拔1 000 m低山偏暖性山地阔叶林多样性指数最高(2.127 5),优势度指数最低(0.144 0),前河上段海拔2 000 m亚高山偏寒性针叶林均匀度最高(0.850 3).物种丰富度以前河较高,任河较低.群落相似性系数显示不同海拔与植被的蚂蚁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显著.整体看来,大巴山蚂蚁群落的个体数目呈现随海拔上升而递减的规律,物种数目、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群落相似性随海拔上升普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模式,与低海拔地带受人为干扰导致的植被次生化和碎片化有关.海拔、植被和人为干扰均对蚂蚁物种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5年5—9月,通过对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样点进行森林昆虫多样性普查,初步鉴定得到蛾类昆虫23科436种.针对该结果,使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其中分布较广的11科进行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雾灵山不同生境下蛾类昆虫多样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带、农田带、寒温性针叶林带;不同海拔条件下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为1 000~1 500m、500m以下、500~1 000m、1 500m以上;不同月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为7月、8月、6月和5月.通过对五岔沟不同月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单独分析,发现该样点物种多样性情况与保护区整体不同,多样性大小顺序为7月、6月、8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进行β多样性分析,发现蛾类昆虫的多样性受生境影响最大.综上,雾灵山蛾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在各因素下差别不大,表明保护区整体环境良好,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健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食用野菜因其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而成为时尚。本文从食用野菜的保健功效,野菜的矿物质含量,维生素含量上与种植蔬莱进行对比,从而说明野菜的营养高于种植蔬菜。  相似文献   

12.
新乡太行山区约有野生中草药植物450种,野果植物40余种,野菜植物80余种。其中酸枣、丹参、山楂、碎米桠等贮量大、综合利用价值高,极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内蒙古藜科野生可食植物的种类和食用部位。分析了它的生态特性和食用价值,并探讨了利用措施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梅州市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及利用现状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广东省梅州市的野生食用植物72科150属198种(不包括可食用的蕨类、藻类、菌类),并对其种类特点、生物学性状、食用部位等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分析了梅州市野生食用植物的利用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野生食用菌、药用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各地的近百种野生食用菌、药用菌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特点,为我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野生食用菌、药用菌自然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谈野牦牛的起源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牦牛体形庞大,四肢粗短,在后颈部有一明显的隆起。大多数野牦牛都是黑褐色的,偶尔会出现棕色、金黄色个体。体重可达600-1200公斤。 野牦牛已经有上百万年的发生历史。曾广泛分布在中国以及至亚洲北部。现在野牦牛几乎仅幸存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分布区域大部分在海拔4000米之上,不足40万平方公里,估计世界上现存的野牦牛总数不超过15,000头。  相似文献   

17.
广西野生蔬菜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野生蔬菜共170种,64科,分别占广西植物种、科总数的2.03%和22.22%;十字花科(Cruciferae)(12种)、菊科(Compositae)(16种)、禾本科—竹亚科(Gramineal-Bambusoideae)(12种)共有40种,占野菜种数的23.53%;苋科(Amaranthaceae)(8种)、仙人掌科(Cactaceae)(8种)、百合科(Liliaceae)(6种)、蓼科(Polygonaceae)(6种)共有28种,占野菜种数的16.47%;有35个科的野菜仅1种。全区均有分布的野菜有49科、84种;分布于桂南的野菜有8科、12种,分布于桂北的野菜24科、68种。170种野菜中,木本36种,占21.18%,归属于14科;草本127种,占74.70%,归属于46科;藤本7种,占4.12%,归属于5科;以整株、茎、叶、花为主要食用部位的(合占84.12%)多收采于春夏,而以果实、种子和根为主要食用部位的(合占15.88%)多收采于秋冬。不同种类野菜,其营养价值差异很大。一些野菜的某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远高于栽培蔬菜,有的还含有栽培蔬菜中所没有的特殊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庭园8种常见野菜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定了内蒙古庭园常见野生蔬菜篇蓄、猪毛菜、马齿苋、龙葵、地肤、藜、反枝苋和野葵的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维生素C和17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庭园野生蔬菜维生素C含量超过一般栽培蔬菜,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含量都比较高,是一类既有营养又有保健作用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食用野菜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野菜已越来越多地登上了大雅之堂。为此,在全国考察的基础上,对崂山野菜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生活型,食用部位,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处理和食用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感觉,以期为崂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提供可靠,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