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自制的金微栅光透薄层电极研究了超常价态Cu(Ⅲ)的高碘酸根络合物离子[Cu(IO_6)_2]~(7-)在强碱性条件下的阴极还原。用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测得了Cu(Ⅲ)阴极还原的n=0.91,E~(0′)=0.414VvS SCE。并通过电位阶跃的A—t~(1/2)图,得到了Cu(Ⅲ)与Cu(Ⅱ)的扩散系数之比,由此初步推测了Cu(Ⅱ)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 Ag(Ⅲ)高碘酸络合物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碱性溶液中这个电还原过程经历了两种银离子的价态变化,Ag(Ⅲ)→Ag(Ⅰ)→Ag。一些电极过程常数由单纯形方法计算出来。此电还原最终产物为沉积的金属银。实验结果还表明,Ag(Ⅲ)高碘酸络合物在电还原过程中,还可能在电极表面水解,水解中间产物的存在可由微电极检测到。  相似文献   

3.
薄层光谱电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首次以长光程薄层光谱电化学法研究了灿烂甲酚蓝的电还原反应,结果表明,在SnO_2镀膜玻璃电极上,灿烂甲酚蓝发生准可逆的双电子还原反应,测得其标准电极电势E~o=0.249V(vs.SCE),并根据电化学和光谱数据,推测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力法探讨了酸性氯化物水溶液中Cu(Ⅱ)离子在钛电极上阴极还原的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与反应机理。在酸性氯化物水溶液中,Cu(Ⅱ)离子主要以CuCl_4~(2-)络离子形式存在。CuCl_4~(2-)络离子经历离解一个配位氯离子的前置转化反应后在钛电极上分步还原,电极过程为第一个电荷传递电化学反应所控制。由于岐化反应作用,电极过程在钛电极上析出金属铜以后转变为扩散传质步骤所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姜黄素与铁(Ⅲ)的络合反应,并建立铁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在10~(-5)~10~(-3)mol/L范围内,姜黄素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其与铁络合物的吸收波长由430nm红移至496 nm,呈增色反应。在pH 5.60,浓度为6.51×10~(-4)moL/L姜黄素液中,络合物为酒红色,λ_(max)=496 nm,ε=3.86×10~6L/mol·cm,铁(Ⅲ)的线性范围为0.20~2.00μg/mL。结论在较高浓度下自动聚合的姜黄素与铁(Ⅲ)反应更灵敏。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姜黄素测定铁的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选择性较好,灵敏度高,用于自来水中铁(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几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酸性氯盐水溶液中Cu(Ⅱ)离子在铂电极上阴极还原生成金属铜的反应机理和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在氯离子的摩尔浓度为1.5~4.0的酸性氯盐水溶液中,Cu(Ⅱ)离子主要以CuCl_4~(2-)络合离子形式存在,而CuCl_4~(2-)络合离子离解一个配位氯离子后在铂电极下进行分步放电还原生成金属铜。电极过程表现为扩散传质步骤控制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计时电位法和悬汞电极,研究了Ni(H)离子在高氯酸盐、氯化物和硫酸盐水溶液体系中阴极还原的反应机理,提出一个确定前置转化反应的定量关系式。实验研究表明,Ni(II)离子阴极还原经历的前置转化反应,在高氯酸盐和硫酸盐水溶液体系中为脱水反应;在氯化物水溶液体系中为如下络合反应: -HZO Ni(H_2O)_6~(2 ) Cl~-(?)NiCl(H_2O)_5~ 通过电位-时间关系曲线的测定,实验还证实了电极反应的不可逆性和电荷传递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9.
以CAP为对象,利用碳纤维阴极研究电化学还原氯霉素的效能与机制。重点探究电流密度、pH、CAP初始浓度、电解质浓度和种类对CAP降解效果、TOC去除率和脱氯效果等影响,研究表明电流密度和电解质种类对CAP的降解效果影响较大,阴极还原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电流密度40 mA·cm-2、CAP初始质量浓度10 mg·L-1、Na2SO4浓度0.02 mol·L-1。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发现CAP在电极表面发生直接还原与间接还原,三维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反应后水中有机物含量仍较高。利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对中间产物进行检测并分析CAP在阴极降解的机理,还原后的产物主要为毒性较低的芳香胺物质。电化学处理CAP主要通过脱氯还原得到毒性较低的物质,从而降低了后续处理过程产生有毒物质的风险,研究结果为电化学还原去除水中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了相关探索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用电化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法,UV光谱法对Ce(Ⅲ)—ALC络合物与鱼精子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在pH为4.3的六次甲基四胺((CH2)6N4)缓冲溶液中,Ce(Ⅲ)—ALC络合物与鱼精子DNA(hsDNA)以嵌入方式生成一种电化学非活性络合物Ce(Ⅲ)—ALC—DNA,导致Ce(Ⅲ)—ALC的峰电流降低,峰电流在一定范围内与DN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10μg/mL,相关系数为0.997,检测限为O.1μg/mL,因此该法可以用于DN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运用能量最小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定则,得到了计算原子基态的一套计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推算出不同类型的原子基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引言络合滴定铁常用磺基水杨酸或其钠盐为指示剂。但这种指示剂在PH<1.5时,不与Fe(Ⅲ)形成紫红色络合物,所以必须在1.5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酸性氯盐水溶液中Pb(Ⅱ)离子在汞电极上阴极还原的电极过程。酸性氯盐水溶液中Pb(Ⅱ)离子在汞电极上阴极还原的两电荷传递一步完成,电极过程具有扩散传质步骤控制的动力学规律。Pb(Ⅱ)离子在酸性氯盐水溶液中主要以PbCl_3~-和PbCl_4~(2-)络合离子形式存在时,其电极反应表现为PbCl_3~-和PbCl_4~(2-)络合离子直接放电还原。  相似文献   

14.
薄层光谱电化学法测定联苯胺的电极反应常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光谱电化学法,以三电极系统在酸性介质中对联苯胺进行薄层电势电解,同时测定吸收光谱,由Nernst方程得到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数n和式极电位E^0 ′。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一种长光程双薄层光谱电化学池的设计和制作方法。测定了它的主要性能指标。因为光轴与电极溶液界面平行而邻近,所以该电池具有长的光程(约1cm),而且可用不透光的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电极。透光的溶液薄层由工作电极薄片分为两层,因此,光的透过率增加一倍。电池的光电化学响应特性用Fe(CN)~3-_6g/Fe(CN)~4_6作为测试物质,测量了它的循环伏安曲线和循环伏安吸收曲线及稳态电势阶跃曲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电化学及现场光谱电化方法在非质子介质已腈中研究了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合钢(Ⅱ)配合物Cu(Ⅱ)(DEADTF)2氧化还原行为,指出该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可经历一步可逆单电子还原反应及一步不可逆单电子还原反应,同时还可发生一步可逆单电子氧化过程及一步不可逆单电子氧化过程。现场光谱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第一还原反应发生在中心金属铜上,形成一价钢配合物,其第一氧化反应也发生在金属铜上,形成三价铜配合物,而其第二还原和第二氧化反应则均发生在配体上。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壳聚糖对铬(Ⅲ)离子的吸附性能,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铬(Ⅲ)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率受pH值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通过IR、UV、SEM等检测手段证实铬(Ⅲ)离子与壳聚糖之间发生了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光光度法、循环伏安法和旋转环盘电极研究水溶性的中位-四-(N-甲基吡啶基)卟啉亚铁配合物(Fe(Ⅱ)TMPyP)的轴向配位作用及其对双氧的活化还原作用,咪唑、吡啶和γ-甲基吡啶等含氮有机碱能与Fe(Ⅱ)TMPyP进行轴电配位生成六配位化合物,通过测定它们的稳定常数,预示了轴向配位对铁卟啉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Fe(Ⅱ)TMPyP使氧还原为H_2O_2,归因于O_2以端基配位的形式同Fe(Ⅱ)中心离子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六水合铁(Ⅲ)离子颜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Ⅲ)盐为实验室常用试剂,人们对六水合铁(Ⅲ)离子[Fe(H2O)6]3 的颜色知之甚少.本文应用晶体场理论、[Fe(H2O)6]3 的磁矩的实验值等,对[Fe(H2O)6]3 的颜色为淡紫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通过测定电动势确定六氰合铁 ( )离子对抗坏血酸氧化还原平衡常数的实验方法 ,当体系 p H=2 .2 ,温度 =2 5℃时 ,E=0 .1 58v,k=1 0 ,误差 =± 8% ,该法的优点是方便 ,快捷 ,易于进行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