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强调语文教学的教育特性 ,提出应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用“有情”眼光鉴赏文学作品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正确理解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现象 ,探讨了认识审美活动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认知结构、认知策略、认知情感因素三方面对影响学生文学欣赏的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师生对英语文学教与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音乐形象之间的对比欣赏众所周知,音乐演奏(唱)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例如歌曲《我的太阳》是众多男高音歌唱家的保留曲目,特别是最负盛誉的“三大男高音”的演唱更是令人精神爽朗、赏心悦目。总之,通过不同作品的对比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现代意义上的心理训练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训练实质是增强社会适应,提高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潜能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教育方式。心理训练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有生理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书法艺术的形象,就是通过笔法、墨法、结字和章法的有机配合,对汉字素材进行想象加工而显示的一种富有创造性和艺术美的汉字新形象;书法艺术的美学内容,是其对客观事物美的特征做了创新性的概括和反映。书法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理念:凡是一种有气势、有力量的物象才是美的。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表现在具有内力美,而这种美是通过想象可感知的。同时,书法艺术形式美还具有明显的情意内容和社会内容,既是个性审美理念的集中反映,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是供人欣赏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文学欣赏的进行,离不开塑造文学形象的物质材料——语言。因此,文学欣赏不是排斥语言教学,刚相反,文学欣赏首先要通过语言教学。但是文学作品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欣赏就没有审美教育。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比较深入了解文学欣赏是怎么回事。本文,主要根据初中教材中出现的文学艺  相似文献   

7.
普列汉诺夫曾说过:“人的心理本性使他有可能产生审美概念。”起源于很精干的小品文和“诗体的解放”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品格的散文诗是“用散文写成的诗,诗化的散文;诗的内容亘于散文的行间,刹那间感情的冲动,不为向来的韵律所束缚,毫无顾忌的喷吐、舒适的发展而自成格调。”对它的欣赏,读者的心理是不同于对散文、对诗歌进行欣赏时的心理、而是有了新的因素: 做为欣赏的历史渊源的深层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9.
警务类电视节目观众有独特"偏见"构成因素.其电视节目观众收视的心理主要体现在:叙事欲望的满足、偷窥本能的宣泄、英雄情结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审美欣赏属于直觉思维、具有直接性、模糊性、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和不易捕捉的暗示性、跳跃性。因此对它的把握就有一点水中观月、雾里看花的味道。作为一种直觉思维,审美欣赏具有超语言、超逻辑的特征,但对它的研究又不能象参禅那样“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或潜思苦想、默处听雷,或当头一棒、大喝一声,让人自己去悟。这就使欣赏研究似乎陷入了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的诸多素质中的基础性素质。它对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比较低,很难设想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会达到较高的境界,也很难设想他的专业业务能力会得到不断提高和充分发挥。另外,一个人的心理、身体素质也同样会受到人文素质的影响。离开人文素质教育,就无法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是作为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不论你如今学什么专业,将来做什么工作,这种能力都是应该具备的,那么,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究竟有哪些主要作用呢?  相似文献   

12.
欣赏心理结构的能力系统与欣赏心理结构的元素系统密切相关,可以说,能力就是诸心理元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运作方式。“能力不是表现在知识(元素)本身上,而是表现在知识(元素)运用的动态上,也就是说,表现在心理操作的速度、精度、难度、深度、广度以及巩固程度上。”①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心理操作。艺术欣赏的能力的高低就表现在审美主体在欣赏活动中对自身的知觉映象诸元素,文化知识诸元素和价值观念诸元素,操作的速度、精度、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文学批评潜伏着多重危机。如:(1)批评者找不到一种富有时代品格和世界性情的基本话题,陈述沦落为转述,甚至难以准确地理解和转述他人的智慧。(2)哲学话语直接替代文学批评话语,如存在主义文学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解构批评等。思辨性扼杀了经验性,  相似文献   

14.
文学审美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的双向互动。由于接受主体不同的心理要求的介入,导致文本意义的阐释呈现个性化色彩,使得文学审美充满了复杂的变量和个体痕迹。接受主体常见的倾向性心理类型有:情感记忆的整合与复现;理想境界的梦幻实现;道德焦虑与化解;生命冲动的非功利满足,它们对文学审美产生了积极的能动作用,成为实现文学审美价值的共同参与者。  相似文献   

15.
文学共鸣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学接受的一个重要环节,共鸣是实现生命本质力量审美化表现的重要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的具体内涵表现为四个维度:即理性观念的相互分享关系;生活经历的相似性;情感心理的共通性;意志愿望的相互强化关系.在总体上,这四种因素的综合性发生就构成了文学接受中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之间的共鸣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西厢记》中的人物生动鲜活,其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张生既有读书人的憨呆,又有青年人的冒失;既有知识分子的儒雅,也有市井小人的心机。莺莺既有对爱情的憧憬,也有女性的自尊任性。老夫人在崔、张爱情的问题上有着纠结矛盾的心理,甚至连法本长老也并非简单的厚道人。  相似文献   

17.
当前青年研究生学术心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青年研究生学术心理现状、特点、成因、重建与社会转型关系密切。是以个人利益还是以整体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紧张 ,日益成为渗透研究生学术心理的两种结构态势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兴未艾。将教职工面对改革的心理分为 10种类型进行探讨 ,并就高校如何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教学法主张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倡导建立师生间民主与平等的关系。现当代女性文学欣赏课程以批评与思考教学法、情景与体验教学法、差异教学法三种教学法为主,引入社会性别分析法,运用女性视角、使用女性话语解读文学文本,以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感悟力、想象力、鉴赏力和评判力,培养平等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