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决供热企业收费难的问题 ,市政府要求在 3年内基本实现供热计量 ,从而进行供热收费机制的改革 ,实现供热计量后 ,室内采暖系统是一个变流量系统时 ,它必然反映到热网及热源 ,为适应热网的变流量 ,热源、热网、换热站 ,要具有必要的自控调节措施 .本文以热源热网间接连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供热系统的调节问题 ,采用在热源处集中调节和在热力站局部调节来实现统一的调节 .从而达到节能 1 5 %~ 2 5 % .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供热企业收费难的问题,市政府要求在3年内基本实现供热计量,从而进行供热收费机制的改革,实现供热计量后,室内采暖系统是一个变流量系统时,它必然反映到热网及热源,为适应热网的变流量,热源、热网、换热站,要具有必要的自控调节措施。本文以热源热网间接连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供热系统的调节问题,采用在热源处集中调节和在热力站局部调节来实现统一的调节。从而达到节能15%-25%。  相似文献   

3.
酒钢厂区热网换热站由于一些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不具备远程操作、设备监控、工艺调整等工作,需要人员到现场操作调节,由于各换热站距离较远,人员不能及时到岗,容易影响换热站安全运行。通过对各换热站实行集中监控改造,将各换热站视频、操作信号上传至集中监控室后,实现换热站远程操作、调节及备自投连锁启停,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换热站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用KMM改造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KMM可编程调节器对锅炉自控的关键环节-汽包水位调节系统进行的技术改造。它将原有的DDZ-Ⅱ电动单元组成的单级三冲量调节,改为以KMM组成的串级三冲量调节。系统整定后的特点表明,这是一个可应用于许多类似技术改造的简单、实用和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热网系统不平衡造成“近热远冷”;我们采取了从锅炉房到换热站、配热站的一次网的微机控制;而二次网则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及手动平衡阀进行调节的方案。采取了“分散细化调节,集中监测控制”的办法,在每个用户的单体入户全部安装了流量控制阀,从而保证整个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6炉燃烧过程自动调节系统中送风自动调节系统和引风自动调节系统程序的编写及设备构成。  相似文献   

7.
张立红  郭宏亮 《科技信息》2012,(20):273-273
本文针对目前集中供热过程中换热站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STEC2000模块化PAC为平台,设计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通过采集数据,运用先进PID算法,采用相应的温度控制策略,实现对换热站热源的合理分配及自动化管理,以解决集中供热系统中人工调节存在的热源浪费、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自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PID调节问题、对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根据供热调节地点不同,供热调节可分为集中调节、局部调节和个体调节三种调节方式。集中调节在热源处进行调节,局部调节在用户入口处进行调节,而个体调节直接在散热设备(如暖气片、暖风机、换热器等)处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小型变配电站电压无功调节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方法与控制原理。该系统以超小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LOGO!230RCL为核心,可在负荷变化引起电压波动时自动控制电力变压器和无功功率补偿器的投入与切换,实现无功平衡和调节电压的目的。运行结果表明,自控系统控制可靠、运行稳定、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太原市某热力站的运行管理经验,指出了热力站设计不完善的地方,对热力站换热系统设计提出了优化的措施,针对换热系统运行中各末端用户冷热不均、调节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2.
提出的监测系统为构建电力机房、通信机房等无人职守机房而设计,主要监测机房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烟雾浓度等环境参数.本文设计了以ARM9芯片为微处理器的机房终端模块,给出了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终端模块可以和远程监测控制中心联网工作,也可以独立运行,实现数据记录、越限报警和历史记录查阅等功能.采用分布式管理设计模式,使"危险分散",具有灵活易用、可靠性高、扩展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测量工具价格较为昂贵、测量手段多采用人工采集的方式,设计一款基于Mission Planner开源地面站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相结合的无人机自主导航测量系统。该系统由四旋翼无人机、APM(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控制器、Mission Planner地面站和PPK(post processed kinematic)后差分系统构成,共设计手动和自动导航两种控制方式。自动导航模式中可通过Mission Planner地面测控系统的地图模块、数据交互模块,实现无人机按照设计预设航线进行飞行,并获取目标点的空间三维坐标。通过GNSS-BDS/GPS系统定位试验和自动导航对比试验得出,此套自动测量系统静态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自动导航模式下的定位精度达到分米级。最终将其应用到点位坐标测量中,该系统所测得数据误差控制在10 cm内,满足测量工作中的基本需求。研究结果可对今后开展全自主测量技术设备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无人值守热力站运行模式的设计思路,探讨了远程监控系统的构成及通信方式,论述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无人值守站运行中的实施与应用,阐述了该技术在解决热网平衡、管网调控及站点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蓄能型蛇形管太阳能?——空气源复合热泵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蛇形管蓄能型太阳能——空气源复合热泵系统结合了空气源热泵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和蓄能技术三者的优点,是一种高效新型的热泵系统。在搭建好实验台后,通过实验分析了该系统在常规空气源热泵供热模式、蓄冷模式、取冷模式、蓄能热泵供热模式、边蓄热边供热模式下的性能特性。实验结果证明蓄能型蛇形管太阳能——空气源复合热泵系统运行高效、安全、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移动基站分布散乱,因此造成工作人员不能对移动基站配套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控,相应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为了解决设备维护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相比较的方法,对移动基站配套设备的构成及其维护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移动基站的实际情况对其监控方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了具有较全面的遥测、遥信和遥控功能的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必将成为移动基站配套设备维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设备管理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天然气分输站设备管理的方式为传统的定期维修或者事后维修方式,通过PC或电话通知相关技术人员。为了解决现有维修方式的弊端和信息传输的时效问题,利用移动APP的新技术,开发了基于云端的移动互联网设备管理系统,并改变传统的维修方式为更加科学、合理的视情维修方式,及时全面地将相关设备信息推送给技术人员,避免分输站的事后维修引发的天然气停供等风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建设发展迅速。其特点是散热量大,空调能耗高,人工制冷作为数据中心主要室内降温方式且连续运行,耗电量仅次于IT设备用电,PUE值较高。严寒地区冬季温度≤5℃的天数不足170d,夏季超过30℃的天数不足30d,气候特点鲜明。故可充分利用室外空气温度变化来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需求,即在数据中心空调制冷系统方案中拟采用全热交换、蒸发冷却和人工制冷系统相结合的模式,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虹桥铁路枢纽站为例,对其用于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引导显示、电梯等重点用能系统集中调度的能源监控系统(EMS)进行了介绍,目的在于使大型铁路枢纽能源管理与能源使用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耗能设备的用能分析与管理,并促使铁路能源管理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能源使用管理统计报表分析、平衡分析、实绩管理、预测分析等。通过该系统对铁路枢纽站耗能设备与设施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实现了能耗和能效数据的分类、分项、分区对比,找出了其重点用能系统中的无效能耗和节能空间,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根据铁路枢纽站统计的电能消耗数据,预计节能达15%以上。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内燃机车冬季静态打温设备,利用高炉蒸汽余热对机车用软水进行加热,使用加热后的高温软水对机车加水或隔离换热,实现机车的升温保温。该设备的应用使内燃机车柴油机冬季启动时其润滑油、燃油及冷却水的温度均满足规定要求。实现了预备机车打温全天候即时起用,临修、平轮修、大中修机车交车快速打温起机以及运用机车高温补水要求。该设计无噪音、无污染且低能耗,满足了节能环保工作要求,为铁路运输作业提供高效率的运用机车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