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大多数星系中央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那里密度极高,质量能达到太阳的数十亿倍。而近日,科学家就发现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猛烈“狂风”中形成证据。研究者认为这一发现将帮助我们理解星系演化的过程。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远镜进行观测,揭示了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强烈喷流之中形成的过程。超大质量黑洞时常会抛射出大量物质,而这些物质组成了星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孝文 《科学大观园》2013,(24):70-70
通常情况下,黑洞将低质量粒子流喷向周围的星系,长度可达到数千光年。这些喷流让太空中的物质和能量实现再循环,影响一个星系在何时何地形成恒星。现在,科学家首次发现一个向外喷出铁和镍等更重原子的黑洞,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回最新图片显示,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正在蚕食着一个星系。这个距离地球1.5亿光年星系名为“NGC 4696”。星系的中心区域在黑洞的作用下形成一种令人震撼的奇特形状。图片显示“NGC 4696”星系周围飘舞着许多美丽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是由尘埃和电离氢组成。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形态是由星系中心的黑洞造成的。这个黑洞正在阻止“NGC 4696”星系形成新的恒星,并慢慢蚕食着这个星系。翻腾的  相似文献   

4.
<正>在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有黑洞的存在,而大部分黑洞的质量与其宿主星系比起来却现的无足轻重。然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质量巨大的黑洞,其成长速度显然超过了本身所处的星系。这一现象让天文学家开始质疑以往有关星系与其中心黑洞共同演化的理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天文学研究所的科学家Benny Trakhtenbrot和一个天体物理学国际团队利用位于夏威夷的10米口径  相似文献   

5.
正不久前,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个不活跃的质量巨大的星系,而且这个星系所处的宇宙年龄仅有大约16.5亿年。研究发现在一个极短的时间窗口内,这个星系内便通过一次星暴事件迅速形成了大量恒星。但在宇宙大爆炸之后10亿年左右,这个星系便己经基本不再有新的恒星形成,变成了一个"安静的红色死亡星系",这类星系是首次在如此早的宇宙时期被发现。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的这个巨型星系内,有超过  相似文献   

6.
<正>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活动,首先是吸积周围的物质。由于它们的引力巨大并蛰居于星系的中心,在它的周围物质密度极高,聚集着大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这个无敌者以不可抗拒的态势,贪婪地拖拽物质,掉入它的万劫不复的陷阱。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之所以发亮(从射电波直至γ射线的辐射),是因为物质在掉落黑洞之前,受到压缩和吸引时产生极高的温度发出的。天文学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在  相似文献   

7.
<正>在银河系和其他几乎每一个大星系的中心,都潜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天体把数百万至数十亿个太阳的质量压缩到比太阳系还小的区域内,尽管还没有科学家能够解释,自然界是如何将这么多物质压缩到如此小的空间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超大质量黑洞伸出的无形"引力之手",以深刻而微妙的方式影响着周围星系的形成。如今,科学家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幽灵般的黑洞的生长及行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2,(15):37-37
在对附近恒星进行观测时,美国和加拿大天文学家发现了泄露秘密的振动,证明银河系在1亿年前与一个较小的星系或者巨大的暗物质结构发生相撞后至今仍处在"振动"状态。天文学家指出,1亿年前有一个小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科技术语研究》从1991年到2002年分五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313个。下列是第六批新词102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下列天文学名词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A阿塔卡马毫米波大天线阵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ALMA奥尔特云彗星 Oort Cloud comet奥尔特云天体 Oort Cloud objectB暴燃 deflagration暴燃波 deflagration wave暴震 detonation暴震波 detonation waveC超大能量恒星爆发 super-energetic stellar explosion超共振 super-resonance超密星系核 ultracompact galaxy nucleus创神星(小行星50000号) Quaoar磁坍缩 magnetic collapseD大视场成像器 wide field imager,WFI氘瓶颈效应 D battle低金属度 low-metallicity地外尘 extraterrestrial dust第一代恒星 first star电声响 electrophonic sound多重飞掠 multiple fly-bysE二度视场红移巡天 2dF Survey,Two-degree-field redshift survey,2dFSF反常X射线脉冲星 anomalous X-ray pulsar,AXP非重子暗物质 non-baryonic dark matter富金属球状星团 metal-rich globular clusterG高空大气制动 aerobraking国际空间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H河外双星 extragalactic binary恒星微变和振荡望远镜 Microvariability and Oscillations of Stars Telescope,MOST红移畸变 redshift distortion“火星快车”空间探测器 Mars Express“火星探险漫游者” Mars Exploration RoverJ“机遇”号火星探测车 “Opportunity” Mars Exploration Rover极端磁化中子星 magnetar交叉过渡区 avoided crossing径移吸积流 advection dominated accretion flowK可见光-红外巡天望远镜 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空天飞机 space-air vehicle夸克星 quark-starL莱曼断裂方法 Lyman break method莱曼断裂星系 Lyman break galaxy类喀戎型天体 Chiron-like object类太阳振荡 solar-like oscillation类小行星彗星 asteroid-like comet类星体核 quasar core类星体喷流 quasar jet类星体晕 quasar halo冷却率 cooling rate冷星系际介质 cold intergalactic medium砾石堆结构 rubble pile structure量天尺 cosmic yardstick亮星系核 luminous galaxy nucleus“猎兔犬2”火星着陆器 “Beagle 2” Mars lander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 Lincoln Near-Earth Asteroid Research,LINEAR六度视场星系巡天 6dF Galaxy Survey,Sixdegree field galaxy survey,6dFGS螺度 helicityM冥王星-柯伊伯带飞掠 Pluto-Kuiper Belt flyby木卫十七 Callirrhoe木卫十八 Themisto木卫十九 Megaclite木卫二十 Taygete木卫二十一 Chaldene木卫二十二 Harpalyke木卫二十三 Kalyke木卫二十四 Iocaste木卫二十五 Erinome木卫二十六 Isonoe木卫二十七 PraxidikeN内激波 internal shockP贫金属球状星团 metal-poor globular clusterR热辐射成像系统 Thermal Emission Imaging System,THEMISS散盘型天体 scattered disk object,SDO双小行星 binary asteroid,double asteroid双行星 binary planetT太空气候 space weather坍缩不稳定性 collapsing instability特亮星系核 ultraluminous galaxy nucleus天体层析摄像 astrotomography通古斯型近地小行星 Tunguska-class NEAW外激波 external shock外星类地行星 exo-Earth外星类木行星 exo-Jupiter微类星体 microquasar韦布空间望远镜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温热星系际介质 warm-hot intergalactic medium,WHIM无生命行星 nonliving planetX相参成像和微角秒天体测量 Phase-Referenced Imaging & Microarcsecond Astrometry,Prima消零干涉测量 nulling interferometry消零干涉仪 nulling interferometer星系核 galaxy nucleus行星迁移 planet migrationY雅尔可夫斯基效应 Yarkovsky effect“勇气”号火星探测车 “Spirit” Mars Exploration Rover有环行星 ringed planet宇宙透镜巡天 Cosmic Lens All-Sky Survey,CLASS原恒星 primordial star原星云 proto-nebula原亚星云 proto-subnebula越地小天体 Earth-crosser月基天文台 lunar-based observatoryZ造父距离尺标 Cephied distance scale致密星系核 compact galaxy nucleus中介质量黑洞 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自动化全天巡视 All-Sky Automated Survey,ASAS  相似文献   

10.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2,(19):33-33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一个天文学家小组研究显示,大质量星系内部恒星形成时会形成剧烈的星风,这些星风将气体物质吹出星系内部,从而反过来阻止新生恒星的继续形成。该天文学家小组借助3台望远镜获取的数据和图像发现29个天体拥有速度高达每秒2500千米的外向星风,这一速度是在之前的其他星系中所未见的。加州大学南加州星系演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亚历山大.戴蒙德-斯塔尼克说:"这些星系几乎要将自己吹散了。大多数星风就像是一个喷泉,喷出去的气体最终还是会回落回星系内部然而对于此次我们所观测到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同一天区在红外和X波段背景信号的对比,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早期宇宙中可能存在大量黑洞。这些研究人员是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以及斯皮策空间红外望远镜分别从X波段和红外波段进行了观测,得到的结论显示早期宇宙中每5个红外信号源中就有一个是黑洞。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卡什林斯基表示"研究结果显示黑洞至少贡献了宇宙红外背景的20%,这显示在早期宇宙中黑洞曾经非常活跃地吞噬气体物质。"宇宙红外背景(CIB)是来自早期宇宙的残余光线,当时宇宙中最早的结构正在成形。天文学家们认为其源自宇宙中第一批大质量恒星以及黑洞组成的集群结构,随着它们不断聚集气体物质,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能量。即便是最强大的望远镜也无法分辨最遥远的单个恒星和黑洞。然而它们的整体效应却能穿越数十亿光年的空间,这让天文学家们得以区分在极早期宇宙中恒星和黑洞在这一机制中分别所占到的比例。当  相似文献   

12.
正借助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望远镜,天文学家们观测到在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似乎存在两个正相互绕转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两个黑洞就像一对舞者。随后天文学家们在利用"澳大利亚望远镜紧凑阵列"以及设在智利境内的南双子望远镜进行的后续观测中,又揭示了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2,(15):33-33
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天文学家已经获得证据,证明有一个大质量黑洞被它的宿主星系抛射了出去,速度达到每小时数百万英里。美国宇航局所属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显示,这一黑洞和另外一个黑洞相撞并互  相似文献   

14.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引力波的作用可能曾经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从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踢了出来,在此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一亿次超新星爆发事件。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迄今所发现的,存在于星系核区之外的质量最大的黑洞,其质量超过10亿倍太阳质量。天文学家们怀疑这个庞然大物是在两个大型黑洞合并的时候被踢出星系核心的,而这个过程将会释放出能量巨大的引力波信号。  相似文献   

15.
所有的恒星都是成群形成的,但随后会慢慢散开。一个新的理论正试图解释这些恒星集群是如何形成和瓦解的,抑或在罕见的情形下它们又是如何维持数亿年的。夜空是星星的领地。在每一个方向上,明暗不同的恒星充满天际。一些星星看上去构成了被称为"星座"的特殊图案。尽管这些图案很有趣,但绝大部分只不过是人类思想在天空中的投影。在银河系和其他星系中,大多数的恒星彼此之间并没有真正物理上的联系,至少现在已不存在这样的联系了。每一颗恒星其实都诞生于一个恒星集群之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2,(13):35-35
一个天文学家小组使用了来自欧洲空间局牛顿XMM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踪迹。该空间望远镜主要通过搜寻宇宙中X射线,并对其进行频谱分辨。科学家在调查结果中,探测到位于据地球4500万光年之外的NGC4151星系,其也被称为"西佛星系",意指宇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披露,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8日凌晨,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们可观测到的宇宙中,几乎每一秒都有恒星在灾变过程中毁灭。这些过程包括恒星的脉动、恒星间的碰撞、恒星坍缩成黑洞或者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等等。这些宇宙中激烈的活动长久以来一直被看似平静的夜空所掩盖,不久前才成为天文学关注的焦点。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数十亿年的演化历程,但直至最近才  相似文献   

19.
借助位于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不久前发现了4个类星体齐聚的场景,这4个活跃的黑洞彼此距离非常接近.据介绍,这4个类星体位于遥远宇宙空间的一个超大质量结构中,环绕其周围的是一个巨大的由冷却密集气体组成的星云.由于这种现象出现的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一,宇宙学家或许需要重新考虑类星体演化的模型,以及超大质量结构如何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欧洲空间局(ESA)通过国际伽马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太空望远镜发现,在距我们4700万光年远的NGC4845星系中,一个此前一直都很安静的黑洞正从"沉睡"中醒来,"吞吃"误经它身边的低质量星体——褐矮星或巨行星。研究人员在用Integral研究不同的星系时,发现广域视场中爆发了一个明亮的X射线闪耀。ESA的XMM-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雨燕"(Swift)X射线望远镜和日本的"马西"X-射线监视器都观察到了同样现象。"雨燕"和"马西"观察发现,在2011年1月时该星系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