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鹏 《科技信息》2007,(31):163-164
董渭川,是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社会教育事业。1931至1937年,董渭川任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馆长,在其任职期间,他潜心研究民众教育,不断改善省立民众教育馆的基础设施,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育思路,使得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的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这一时期山东省民众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1930年6月,浙江省政府于杭州设立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该校成立后,一方面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课程和训练方法,为本省的民教事业输送人才;一方面利用实验民众学校、实验民众教育馆等民教机关,开展识字教育、生计教育、国防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民教活动。民教人才的培养与民教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浙江近代民教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应用SPSS软件和Logistic模型来揭示鄱阳湖区域内民众参与生态教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域内民众参与生态教育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民众所处地域类型影响最大,同时,受民众个人年龄、家庭的收入来源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对生态教育的看法及评价等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特种教育自1933年在江西创制并推行,作为国民党在“收复区”推行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其目标是在发展乡村教育的同时,对民众灌输国家意识及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激励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最终目的是要民众对国民党政权以及各项政策的最大限度的认同。特种教育既是乡村教育运动,又是国民党在“收复区”进行的一场全面的政治动员,而后者显得更突出、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近半个世纪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及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台湾社区教育获得迅速的发展,在办学目标、经营模式、组织机构、内容形式等方面别具一格,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台湾社区教育对大陆地区的社区教育有着诸多的启示:社区教育应着眼于社区发展及民众的需求;重视多元参与机制的建立;注重民众综合素质的提高;制定权威性法规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6.
南昌莲塘民众教育实验区是江西最早创办的乡村改进实验区。在近6年的时间中。实验区以民众学校为中心,以民众教育为手段,进行了多方面的乡村改进工作。这些举措在农村教育、卫生、风俗习惯等乡村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建设和地方公共秩序维护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在农村经济建设、激励农民发家致富等方面成效不彰。莲塘实验区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作为指导者的政府,尤具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益分化使得民众的权益意识觉醒、利益诉求相异、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利益矛盾冲突增加,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等带来诸多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守绝大多数民众利益的立场,维护公平正义,推进民主政治,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卢作孚社会教育思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他的社会教育思想是提倡全民性的、追求终身性的、强调实际性的教育。卢作孚迫切希望通过社会教育让更多的民众享受教育,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但这种社会教育思想不仅仅只是希望民众受到教育,而是最终盼望实现中国全面的现代化,建立起现代的国家和社会。卢作孚在泸州、成都、北碚和民生公司进行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在北碚和民生公司所进行的社会教育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民众教育(社会教育)是民国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在全国民众教育中起着引领作用,以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为个案,概述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的发展脉络和组织机构,探究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的发展和实施状况,民众教育尽管有政府出于政治需要的考虑,但对民众的智慧开启、文化普及、职业培训起到了积极作用,是社会进步和教育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动员广大的乡村民众,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基层干部教育,这些措施既有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又有实际工作中的教育指导。通过教育,边区基层干部的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大大提高,有效完成了基层政权的任务,维护了边区政治上的稳定和巩固。  相似文献   

11.
清代大理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清代前期传统教育经地方官员的提倡、士绅及民众的支持,府、州、县及城乡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清末因外战、内政原因,我国传统教育发生重大转变,大理教育经过清末的发展和嬗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为民国初年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广州近代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该时期《广州民国日报》刊载的大量教育类广告,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表明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广州民众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两宋时期,历史教育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历史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针对统治者而开展的以资政、资治为目的的历史教育,又有系统传授历史知识、以培德育人为目的的学校历史教育,同时还有面向普通民众的社会历史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两宋历史教育的大众化和通俗化,推动了历史教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晓琴 《甘肃科技》2012,28(2):81-82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教育职责应以教育民众普遍获得信息素养为最终目的,主要有:学习资源的管理和提供者;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协同设计者;信息素养的推广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5.
从探究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职员入手,揭示江苏省社会教育提倡最早、成绩最佳、对全国贡献最大、执掌全国各省市社会教育第一把交椅的缘由,彰显当时造就现代国民的教育思潮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居台湾后,使原本就族群不同、思想各异,并遭受镇压的台湾民众更加不满现状,加上国民党内部因大陆失败所产生的迷茫感,使得团结民众,重振民族信心成为国民党政府的首要工作.蒋介石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民族精神教育,对台湾社会进行整合.客观上,民族精神教育一定程度地实现了社会整合目的,维持了台湾社会的稳定,为台湾的经济乃至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工业化发源于英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其中教育观念的变化在教会创办学校和英国民众接受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会大力兴办教育,极大地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和人数;第二,不断扩大的基础教育促进了英国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试图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表现、结果及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德育思想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孙中山在爱国主义教育上重视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在理想教育上要求认清国情,树立正确理想,立态“做大事”;在道德教育上,提倡造就地人格,宣扬传统道德的恢复和改造,提出了个人利益服务从共同利益的道德原则。孙中山的德育思想在中国资产阶级民族革命阶段具有重要的思维指导意义,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楠 《科技成果纵横》2012,(6):48-49,51
一、民众美育的现实意义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世界艺术教育发展方向的特定背景下,普及民众美育体现了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从当代艺术(包括教育和艺术本身)今后的发展方向来看,除学院式的精英教育之外,艺术还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一般民众接受美育的程度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各有不同,会呈现出国民精神面貌、文化素养方面的差异。此问题的浮现,使得当下艺术的发展正在努力面向大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臣民教育使我国公民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这已引起全国民众的普遍关注。我们需要提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以期培养出具有公民意识的合格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