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时期的电影,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与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以理性探寻和构建着新时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面大转型过程中也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型,本文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传承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的路径,并探讨其实现现代化转型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近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历程进行深入反思可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性转型不应只停留在"应激—反应"的本能阶段。在新的世界体系出现后,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必须遵循对人生命价值意义的探究、对中华传统文化先进性的坚守以及对现实问题做出积极正面回应的基本立场。在此基础上,发挥传统体育文化内在的自主性和先进性,指导传统体育文化在比较借鉴中成功转型,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教育传播中丰富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的内涵,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实现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现代化日趋实现,文化全球化更是影响着世界各国。面对世界文化浪潮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中国要实现文化现代化,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导下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辩证地看待与我国现实国情相适应的西方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和文化转型,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并以我国社会转型作为背景依托,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主文化和亚文化、文化逻辑和市场逻辑的矛盾及其解决途径。要解决这种矛盾,就要在客观反省传统文化中超越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超越西方文化,在利用市场经济的同时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大力弘扬主旋律是我国文化转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张晋 《科技信息》2007,(34):62-63
本文在当代文化转型的语境下,从历史分析与现实转变的角度,重新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概念"意识形态",从而寻求意识形态新的平衡,达到真正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李琳  孙金华 《创新科技》2014,(10):111-112
文化创造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民族与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与文化的重要转型时期。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建构、和谐社会的建构以及世界性文化强国的建构,从根本上说,都离不开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的现实生成和激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应用,网络文化显示出一定的发展优势,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冲击力度非常大,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创新与变革,也非一般意义上的继承与融合,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它对现实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提供了转型的机遇,而且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网络时代传统文化遭遇困境的具体表现,详细论述了部分已经实施或可以实施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民俗文化创新与转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的存在状态体现着民族国家的综合实力。文章探讨如何看待传统建筑文化的保存与利用,如何面对这种冲突,探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来找寻一条城市文化转型的原创之路。传统与现代结构性转型表现在:城市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碰撞;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的诠释、变通两个方面。未来城市建设要把握好欣赏鉴别以往的艺术,与发展将来创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跨文化语境下,重新审视地方文化在历史转型期的转型研究,在更广泛和宽容的层面上,建立一种人类性的思维桥梁与文化空间,突破以往狭隘的"小文化"的价值尺度与观念,实现多元多样的文化共享与理论创新。其转型镜像为文化语境转型、理论观念转型、批评方法转型、理论话语转型、研究价值追寻转型等。这既可以显示当前地方文化研究以跨文化视野重构的必然趋势,也可以得出转型是地方文化研究、学术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以来,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下,“村改居”工程普遍实施,“村改居”社区数量激增。与此同时,经历突然制度变动和身份转换的农民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村改居”社区自身的治理与发展也陷入困境。究其根源,是社会急速转型过程中由文化堕距衍生出的价值规范断裂和传统与现代冲突所致。基于此,打破传统熟人社会中维系人际关系的血缘纽带,重构现代社区文化建设要求的“契约式”融合,通过完善社区服务和健全社区保障创新社区文化建设手段来推进社区文化顺利转型应不失为“村改居”这种过渡型社区文化重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第十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及第十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海峡两岸圆桌论坛就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什么是文化转型、还是文化变迁、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关系、以及人类学家要投身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关怀等问题展开了认真、激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当社会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旧的社会形态就会因跟不上时代需要而衰落,此刻全社会的各个阶层发出“文化更新”-传统文化转型的呼吁。本文以西方和日本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为范例,在对照分析中提出文化复兴的概念,并认为其前景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宁德畲族文化作为中华畲族文化的主源头之一,在团结与凝聚当地和国内外的畲族同胞。增进人们对畲族历史文化和现实了解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它与聚居区内景色秀丽的山水风光相映成趣,具有潜力巨大的旅游价值与产业价值。但近期以来,该地畲族传统文化也面临着逐渐失传的现实危机。抓紧实施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遗产系统工程的各项具体工作,对于继承畲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旅游作为当前传统村落开发的重要方式,直接给当地农户的生计和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探讨农户生计转型与文化适应,对于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角度出发,利用问卷调查测量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和生计多样化指数,将农户分为均衡经营型、其他商贸型、旅游主导型、务工主导型、规模种植型和传统纯农型等6大类型,分析了每一类型农户的生计转型,并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从日常生活、传统规则、民族认同和民族节庆等角度进行了文化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生计多样化指数和生计资本指数越高,农户的生计转型情况越好,生计结果也越可观.2)生计转型程度越高,农户的文化适应能力越强.根据研究结果,后续的相关研究应深入探讨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性、农户失权现象的影响以及文化适应的反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丰富多彩,形式活泼,风格独特,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文章就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改革和体育课程资源利用、开发问题进行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高校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经历了一个多世纪(1840年至1949年),内涵异常丰富。从总体来看,除明显的保守性、曲折性外,其主要特征还表现为时代性、超越性及其互动。时代性包含思想主张、具体实践、社会现实;超越性涉及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与超越现实客观条件两方面。二彼此相连,相互激荡。其互动体现为趋同与异趣。前表现为近代转型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而后则显示二时空异位、内涵相异和侧重点有别。它们反映了这一转型的必然性、急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潜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它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转化主要依赖于三个紧密联系的基本途径:其一,培养现代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其二,实现传统文化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使之适应现代生活;其三,国家全面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并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实现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艺术否定观”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当前和谐社会文化构建的需要,其目的是既要接续中国文化传统,也要体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现实的要求,其关键是如何处理现实矛盾,如何把握艺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颠覆”问题。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无疑是这种否定观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朱耀斌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78-78,11
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对孪生变量。为了消除对传统经济体制“欲拒还迎”的眷恋,扫除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的深层障碍,必须培育求真的思维模式,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和新的科学发展观来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