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程位于兰州市滨河路南侧,地处入度区,地上24层,局部突出二层,高88.2m,地下二层,主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为箱形基础,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础隔震结构能量设计方法原理。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5层3跨框架结构模型,对比分析了基础固定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粘滞耗能组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显著小于基础固定结构,隔震结构层间位移集中于隔震层。在隔震层加设粘滞阻尼装置后,上部结构减震效果与未加设阻尼器隔震结构相近,而隔震层位移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3.
鲁建琴 《甘肃科技》2007,23(4):151-153
文章探讨了采动区建筑物抗变形结构构件的受力分析,针对某二层抗变形砖混结构楼房,就其结构的骨架构件,砖墙的强度(或标号)变化,以及基础圈梁、檐口圈梁、构造柱等抗变形结构构件的增减,在相同地表变形作用下的构件受力和砖墙内应力的变化来分析抗变形结构构件的作用,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为提高建筑物抗变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三层C/S模式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软件复杂程度提高,传统的二层C/S结构的不足越发明显。软件体系结构是试图用类似建筑学的观点去构造软件,以更精确的方式刻画软件的结构。针对传统的二层C/S结构的不足,产生了三层C/S结构,文中以二层C/S为基础,介绍了三层C/S的基本体系结构,以及在Web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笔者有幸参与了某房屋的结构抗震加固项目建设,并直接负责该项目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本文仅对案例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施工管理进行总结。加固工程概况:该工程一层为商业用房,二~六层为住宅。基础类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地下工程近接施工过程中对已建地下结构的位移及受力影响情况,以某地下商业街近接既有地铁隧道施工为依托,考虑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存在的影响,对拟建的地下商业街负二层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对负一层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地下商业街负一层结构施工结束为初始应力状态,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负二层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负一层结构的位移及内力变化情况,以及施工过程的安全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负一层地下结构位移及弯矩的变化均在合理范围内,且既有隧道的存在可以减少负一层结构受负二层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迪 《科技信息》2010,(15):52-53
本文结合以太交换机中的二层组播IGMPsnooping协议和交换机三层组播的硬件转发基础,提出在二层网络中IP组播的精确IP转发方案,使交换机在二层以太网中对IP组播的转发准确度能够达到三层组播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层体系结构和校园网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三层结构和二层结构的比较,展现了三层结构的优势和发展前途,进而应用COM+MTS+VB模式开发出基于三层体系统结构和校园网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以西北工业大学南村4#、5#小高层住宅为例,进行了剪力墙结构的壳元模型在不同受力状态的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动力分析.分析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振型、结构的侧移和层间侧移、结构的等效应力等,结果表明:该结构的最大层间侧移为二层、最大应力值在二层底部、底部的一到五层应力相对较大,一般在工程中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0.
隔震结构通过延长结构白振周期,能够减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通过对基础隔震结构、层间隔震结构的时域反应最大值的分析,对比两的隔震效果,总结了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好于层闻隔震结构,应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1.
多层式(Multi-Tier)应用程序结构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式(Multi-Tier)应用系统具有传统二层式系统不具有的并发连接、负载均衡、跨地域、跨系统、代码重用率高等优点。多层式应用程序开发伴随分布式组件开发技术已经成为程序开发的主流。本文主要简介多层式应用程序结构及与传统二层式结构优劣比较,简略介绍了多层式程序开发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法制备CdS纳米晶体掺杂铅硅酸盐玻璃.结构分析表明,因基础玻璃中PbO含量不同,导致热处理后析出的纳米晶体种类不同;电极化处理诱导了CdS掺杂玻璃样品阳极面非线性层中偶极子的取向排列和正交型CdS晶体的结构变形,进而有利于该样品二次谐波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层结构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分布计算应用服务技术是目前数据库应用发展的潮流,文章讨论传统客户/服务器(二层)的应用存在的局限性及三层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三层结构的优势及开发三层应用的工具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皇姑副食商场位于皇姑区长江街56号,地面建筑两层,分为前(东)后(西)两部分。前部为二层建筑砖木结构,1082平方米,后部为建筑砖木结构1648平方米。因旧结构建成年代久远,已不能适合经营和安全的需要,所以将前部进行基础及墙体加固,层顶改为钢板覆盖;后部拆除重建钢梁框架结构,预应力板屋顶形式的建筑。工程项目由沈阳建筑设计院设计,由建筑工程公司承建。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烈度区L型平面不规则多层框架结构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ETABS软件对我国高烈度区L型平面不规则多层框架结构建立了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提出该结构基础隔震设计目标.对L型平面不规则多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叠层橡胶支座的布置与选型.基于时程分析法,研究基础隔震效果.结果表明:L型平面不规则多层框架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能有效地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大大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单向或者双向地震作用对该L型平面不规则多层框架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影响基本一致;双向地震作用与单向地震作用对比下,隔震层位移、叠层橡胶支座极大面压和极小面压均有所增加,但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劳家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5):10480-10485
为明确六汉隧道浅埋顺层岩体开挖后围岩应力变化规律及特征。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分析顺层围岩隧道变形特性,对岩层节理面处偏压应力及二衬结构变形特征进行了施工期动态原位监测。结果表明:浅埋顺层岩体地形隧道开挖致使岩层节理面两侧局部应力不均衡,出现较大偏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基于近9个月的监测点数据显示开挖20~30 m与80~90 m后,隧道初支与围岩接触应力变化明显,前者应力变化速率达到峰值,而后者开始趋于稳定;二衬混凝土结构应变随时间变化的响应规律表明初支结构承受围岩变形大部分有效荷载,二衬分担围岩变形传递的局部不均衡应力。其现场监测结果为今后该类型隧道设计与支护荷载的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设计长度×宽度×高度为7.7 m×3.2 m×1.2 m的模型箱,以长度×跨度为1.8 m×1.8 m的单层柱面网壳为研究对象,设计实现土-独立基础-单层柱面网壳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地震波输入下土-独立基础-单层柱面网壳结构体系地震响应的规律,同时采用整体有限元法建立振动台试验的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时,土-独立基础-单层柱面网壳结构体系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基础底部的加速度峰值响应较自由场加速度峰值响应增大;土体与基础之间滑移和提离现象及模型箱的刚度是影响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差距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随着振动次数增多,土体与基础之间的非线性接触更加显著;地震波频谱特性是影响土-独立基础-单层柱面网壳结构体系地震响应的重要因素,在试验设计时应当尽量避开结构体系与地震波主频一致而发生共振现象,否则造成试验结果失真。  相似文献   

18.
钟丽华 《科技资讯》2005,(23):35-36
一、工程概况 某大厦建筑面积66206平方米,地上二十八层,地下一层。基础底板到上部结构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基础底板以三个后浇带分成四块,基础底板钢筋直径粗且布置密集,为Ф25或Ф32@150纵横双向六层布置,一层至四层梁、柱主筋为Ф32、Ф36。本工程钢筋用量达10000多吨,仅基础底板钢筋用量就有2000多吨,钢筋接头数量多,工期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求得基础隔震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高精度数值解,基于层剪切模型建立了结构的动力方程。引入对偶变量,导出动力时程分析的哈密顿正则方程,应用初值问题的精细积分法求得数值解;最后应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对一应用橡胶垫基础的6层框架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地震波作用下,相对于传统抗震结构,基础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减少了60%,速度和加速度减少了30%,顶层最大位移减少了15%。由此可见,基础隔震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该方法是求解基础隔震框架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的新方法,计算数据精度高、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实测隔震层温度和结构加速度响应数据,分析了环境温度对基础隔震结构模态频率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小波变换方法识别了基础隔震结构时变模态频率;然后,分别采用单自由度简化模型和双自由度简化模型推导了环境温度对基础隔震结构模态频率的影响机理,对基础隔震结构模态频率与隔震层温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出温度对模态频率的影响系数,量化了隔震层温度对隔震结构模态频率的影响,并结合隔震支座温度相关性试验,对相关性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参数回归分析,提出模态频率与温度的相关性模型,并给出了温度对基础隔震结构模态频率的影响系数曲线.结果表明,实测温度影响系数曲线与隔震支座温度相关性试验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可为基础隔震结构的性能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