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聚烯烃弹性体的阻燃、抑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聚烯烃高聚物的阻燃性,用两种微胶囊红磷与聚烯烃高聚物制备阻燃材料.在高聚物中只添加少量的微胶囊红磷就可以使材料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从实验中发现这两种微胶囊红磷是高效的阻燃剂.但阻燃材料往往产生一定的烟雾,硼酸锌可以大大降低烟雾,硼酸锌在微胶囊红磷阻燃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选择微胶囊红磷作阻燃剂时必须添加抑烟剂,微胶囊红磷与硼酸锌可以组成一个良好的阻燃体系,它可以改进聚烯烃高聚物的阻燃性能,减少烟雾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以红磷/氢氧化镁为协同阻燃剂,以POE为高分子材料增韧改性剂,以聚丙烯PP为基体,通过采用熔融混合挤出制得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材料。对该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热性能测试,讨论了红磷/氢氧化镁复合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实验研究表明:红磷/Mg(OH)2阻燃体系在PP中有良好的阻燃协同效应;阻燃剂用量对阻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研制的阻燃PP有产业化化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用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有机硅、红磷、聚磷酸铵、二氧化硅及滑石粉等无卤阻燃剂及具有阻燃性能的添加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阻燃性能的研究,测试及分析了有机硅与各类阻燃剂之间的阻燃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镁/有机硅/红磷复合阻燃剂对LDPE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及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原位聚合法制备阻燃剂红磷微胶囊的工艺,测试了产品的吸水率、PH3发生量等物理性能,重点讨论了乳化分散剂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并研究了其用于ABS的阻燃和增强增韧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三聚氰胺树脂和脲醛树脂。分别对氢氧化镁阻燃剂进行微胶囊化改性,通过对其FTIR、SEM、TEM、TG DSC、XRD,以及添加至高聚物中后进行复合材料常规力学性能测试和极限氧指数(LOI)的测定,研究微胶囊化改性超细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三聚氰胺树脂和脲醛树脂被成功包覆在氢氧化镁表面,并且改性后氢氧化镁热稳定性良好,粉体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得到提高,与未改性氢氧化镁相比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其极限氧指数较低密度聚乙烯有很大提升。其中,以反应温度70 ℃、包覆量15%的微胶囊化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原位聚合法制备阻燃剂红磷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原位聚合法制备阻燃剂红磷微胶囊的工艺,测试了产品的吸水率、PH3发生量等物理性能,重点讨论了乳化分散剂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并研究了其用于ABS的阻燃和增强增韧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7.
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湿法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工艺过程,对制得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进行测试,并将粉体添加到软质PVC体系中测定该体系的活化数、氧指数、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通过单因素优选法和正交试验法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硬脂酸为改性剂,分散剂的用量为2.5%,改性时间为90min,改性温度为70℃,改性剂用量为5%(质量分数);添加了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粉体的软质PVC体系的阻燃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减少了氢氧化镁添加剂的用量和降低了对体系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红磷是塑料、橡胶、树脂和合成纤维等高聚物的高效阻燃剂。但是将红磷直接作为阻燃剂存在许多弊端。例如,着火点低而易燃,粉尘易爆;易吸湿氧化成酸,并放出剧毒气体磷化氢(PH_3);在高聚物中不易分散等。因此,对红磷必须加以改性包覆处理。 对红磷表面改性和包覆方法多种,也各有特点。用FB阻燃剂包  相似文献   

9.
氢氧化镁基阻燃剂作为重要的无机阻燃剂材料,因其无卤无毒的绿色环保性能,在阻燃材料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因其表面极性强、与高聚物相容性差和均匀分散困难等特点,极大地影响了其性能。通过颗粒超细化和表面改性,能够有效地改善氢氧化镁基阻燃剂的性能。主要介绍了氢氧化镁颗粒超细化和表面改性的相关进展,结合阻燃剂材料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氢氧化镁基阻燃剂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卤系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红磷和无机阻燃剂阻燃聚苯乙烯的机理,并指出了非卤阻燃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无卤阻燃聚乙烯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六种不同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即Coats-Redfern方法、Van Krevelen方法、Horowitz-Metzger方法、Freeman-Carroll方法、Flynn-Wall方法以及Kissinger方法对氢氧化镁(MH)和红磷(RP)无卤阻燃聚乙烯体系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探讨.前面四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比较接近,阻燃聚乙烯的活化能比未阻燃聚乙烯的高,活化能顺序为PEMHRP〉PEMH〉LLDPE,说明了阻燃聚乙烯有着更好的热稳定性.Kissinger方法和Flynn-Wall方法的结果相近,但与其他四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可能不适用于本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硬脂酸钠/油酸钠/聚乙二醇6 000复配表面活性剂为改性剂,对氢氧化镁进行改性研究.通过改性前后氢氧化镁粉体的吸油值及其在液体石蜡中的吸光度等性能来评价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从而确定最佳改性条件,同时采用红外谱图研究了表面改性分子与氢氧化镁表面的作用机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改性剂的质量分数为9%,硬脂酸钠/油酸钠/聚乙二醇6 000的配料比为2:2:1(质量比),改性温度为60℃,改性时间为100 min条件下制备的产品性能优良,在石蜡中分散性良好,红外光谱显示表面改性剂分子在氢氧化镁表面发生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3.
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及其在LDPE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表面改性剂对氢氧化镁颗粒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了表面改性剂种类、用量对氢氧化镁颗粒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多磷酸酯的质量分数为1%时,氢氧化镁的物理性质趋于最佳.进而将改性氢氧化镁与聚乙烯共混,其拉伸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菱镁矿制备氢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菱镁矿为原料,研究常压下制备氢氧化镁的新方法.首先通过煅烧试验,得出保证菱镁矿达到充分分解且其分解产物氧化镁具有较高活性的煅烧条件是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9 h;提高煅烧温度到700~750℃,煅烧时间为2~4 h时,菱镁矿的分解率也达到最高值,但其氧化镁活性有所降低;其次以氧化镁粉为原料,研究常温下化学合成氢氧化镁粉剂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对快速合成的絮状氢氧化镁沉淀物进行80℃水热老化处理30 min,可得到过滤性能较好、纯度较高、均一规则六边形薄片状氢氧化镁粉体,从而得出水热老化反应是制备较规则形貌氢氧化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纯微细氢氧化镁的水热法制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内丰富的镁资源为应用背景,借助SEM、X荧光光谱仪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水热技术在制备高纯微细氢氧化镁中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水热技术使氢氧化镁平均粒径明显增大,晶型发育完善,纯度提高,有助于改善氢氧化镁作为高效阻燃剂在合成材料中的分散和阻燃性能,为海水镁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适宜的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高温下氢氧化镁对沥青阻燃性能的影响,根据氢氧化镁的热解行为和气泡在热沥青中生长过程,基于气泡生长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氢氧化镁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蒸汽泡直径增大,低升温速率使氢氧化镁脱去更多结晶水,阻燃效果更好;气泡界面推进速度出现了迅速减小、维持相对稳定、与氢氧化镁失重率相一致3个阶段,升温速率对这种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影响,氢氧化镁的阻燃效率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液相沥青的径向速率增大较快,说明气泡生长速率增大,当氢氧化镁的失重率较大时,脱去的较多结晶水,吸收的更多热量,释放出较多的水蒸气,阻燃效果更好.可见,温度及升温速率明显影响氢氧化镁对沥青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7.
轻烧粉-氢氧化钠法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轻烧粉经酸化、氧化除铁等精制过程得到的氯化镁溶液为原料,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制备氢氧化镁。研究了pH值对轻烧粉酸化除铁的影响,考察了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加料时间、陈化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到了轻烧粉精制和反应制备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等对实验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氢氧化镁纯度达到98%以上,CaO质量分数低于0.1%,颗粒呈片状结构,粒度分布均匀,形貌规则。  相似文献   

18.
氢氧化镁填充量对聚丙烯阻燃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镁为阻燃剂,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不同填充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聚丙烯中所得的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氢氧化镁填充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逐渐提高,但随着氢氧化镁添加量的增多,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冲击强度,都会有明显的下降。所以综合各因素考虑,氢氧化镁添加量为100份时最适宜。  相似文献   

19.
阻燃型氢氧化镁制备工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现有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工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以蛇纹石酸浸滤液所得精制硫酸镁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阻燃型氢氧化镁新工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流程短、设备简单、操作条件温和(常压、低温操作)的特点,所得样品基本符合阻燃型氢氧化镁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20.
Kinetics of the removal of magnesium from phosphate ore with diluted aci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kinetics of magnesium removal from phosphate ore with diluted sulfuric acid was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of phosphate ore have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phosphorus removal and magnesium removal. A kinetic database of magnesium and phosphorus removals from ore was set up. The three-dimensional graphs of phosphorus and magnesium removals versus time and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drawn by a computer. The kinetic equations wer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