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骚》是一首不朽的抒情长诗,但它更是一种崇高的艺术——悲剧.《离骚》这首抒情长诗充分地展示了悲剧人物屈原突出的人格与当时恶劣社会环境的剧烈冲突,表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的崇高的美.  相似文献   

2.
《离骚》是一首诗,也是一部悲剧;其悲剧美主要体现在那位叙事抒情的主人公身上。《离骚》的主人公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有血有肉的悲剧人物,不仅体现了悲剧美的共同本质,也有自己的特色,对中国的悲剧创作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也探《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陈恒恕《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首著名的叙事诗。产生于汉末建安时,代表了汉乐府民歌最高成就,明代王世贞誉之为“长诗之圣”(《艺苑卮言》)。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的人们,不少人在谴责封建礼教、家长制之罪恶的...  相似文献   

4.
<正> 屈原自沉汨罗,以自杀表示自己执着的追求。这是一个悲剧。《离骚》所体现的悲剧意识是现实中屈原悲剧性格和悲剧境遇的反映,是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惊采绝艳”的《离骚》所体现的悲剧意识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愧为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在130篇的鸿篇巨著中,仅人物传记,就达112篇,尤以悲剧人物的描写最为出色。他们或雄奇沉郁,或慷慨悲壮,带有极其浓烈的悲剧色彩、悲剧情感,同时又不乏崇高之美、阳刚之美。《史记》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也充分体现在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形象之中。他们的悲剧命运有着共同的特征,即“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失败或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从而显示出悲剧人物巨大精神力量与人格力量,震憾并净化人…  相似文献   

6.
屈原“夕餐秋菊之落英”义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原的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比兴寄托的手法,诗句“餐餐秋之落英”中的“餐落英”是一种芬芳高洁品格的象征,而不是吃了菊花可以长寿的意思,诗人报取“菊花~”入诗,看重的是它的象征价值,而不是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巴金的中篇《春天里的秋天》作于1932年,主要描写了一对年青人爱情的悲剧,“不止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它还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吁”。全篇就象一首情感浓重、回旋跌宕的抒情散文诗,从始至终充溢着一种耐人体味、魅力无穷的诗情味,是巴金小说作品中别具情致韵味的一曲爱情悲  相似文献   

8.
明王世贞赞为“长诗之圣”的《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我国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也为我国悲剧美学艺术,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文学史上,描写爱情悲剧的作品难以计数,其中《孔雀东南飞》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以后爱情悲剧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孔雀东南飞》为例证,粗浅地探讨我国古代爱情悲剧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神话悲剧,是原始先民以其特有的幻想和想象方式,对中华民族发轫期的艺术记载。崇高的献身悲剧,以崇高的美德作为神话英雄的原动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追求悲剧,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理论的自觉意识;宁死不屈的抗争悲剧,揭示了战败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生命转换的变形悲剧,导源于原始先民死而复生的物化观念。总之,神话悲剧中的原始意象积淀在民族群体意识的深层,对中国文化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悲剧小说是鲁迅作品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 ,不是指社会生活中那些痛苦和不幸事件及其对这类事件的主观体验 ,也不是指戏剧艺术中的一种形式 ,它指的是一种美的特殊的现象形态。凡是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所体现人物与事件的崇高性质 ,具有肃穆、壮烈和悲愤的情调 ,又大都以正面人物的不幸为结局的那些审美对象 ,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悲剧。悲剧是美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在作品中 ,鲁迅把人生最崇高和壮美的因素集中起来 ,反映在不幸的人生形式之中。他认为 :“悲剧将人生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这是对悲剧内涵的精确概括 ,…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分别讲述了两个行动中的英雄如何与命运、与社会相抗争的故事。透过这两个表面相似的人物,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这两种悲剧的分别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现念,是中西方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是源于古希腊的命运观,是命运悲剧;而《天龙八部》乔峰的悲剧则是源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观,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2.
《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梧桐雨》被誉为元人四大悲剧,它们不仅是元杂剧中的精品,而且对明清两代的悲剧创作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从审美风格、整体价值和意境三方面对其审美意蕴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它们的风格或崇高悲壮,或沉郁顿挫;其描写自然真挚,内涵丰厚;其意境含蓄蕴藉,发人想象.对元人四大悲剧审美意蕴的进一步深入挖掘,将有利于把握元杂剧的审美品位,更好地借鉴其思想与艺术精华.  相似文献   

13.
一曲《离骚》震撼古今,引无数仁人志士、文人骚客悲吟不绝。太史公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流涕想见其人”。由此可以看出屈原的作品多么感人。屈原的诗作,特别是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什么这样激动人心、感人肺腑呢?我们知道,叙事性作品可以以其情节的生动曲折而引人入胜,而长篇抒情作品只能以其作者情感的波澜起伏而引读者渐入佳境。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读《离骚》的一点体会,对《离骚》中诗人情感的波动作点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在把握作品中诗人情感的波动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作品中作者抒发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离骚》中诗人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性质的感情呢?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是由对话写成的一首悲剧长诗,诗中阻碍刘兰芝生存的不仅是被遣的宿命,加速她毁亡进程的还有无法对话、不受理解的一生。刘兰芝的孤独是被弃、被休女子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士比亚生前所写的最后一部悲剧。同样的,《离骚》是屈原怀才不遇后的一部悲情力作。对比《科利奥兰纳斯》与《离骚》,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大文学巨著在思想上存在着许许多多异同点。这些异同点具体表现在爱国情结,直謇之失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赵氏孤儿》是著名的古典悲剧,给人带来悲的世界,但这种悲不是绝望的悲,是一种给人奋发向上的悲。悲剧中既有痛感的体现,也有一种快感在其中。讨论《赵氏孤儿》戏剧的悲剧快感,主要从韩厥两难处境、屠岸贾的过场作用对《赵氏孤儿》加以审美的分析和提炼,从艺术自身的角度看待《赵氏孤儿》方能体会到它长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原型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而言 ,希刺克历夫与凯瑟林的悲剧是古希腊悲剧《俄瑞斯特亚》三部曲中俄瑞斯特斯与克吕泰墨斯特拉悲剧的“置换变形”。《呼啸山庄》在其深层结构中折射了人的悲剧模式的深度性 :悲剧的上帝俯视着悲剧世界里悲剧的人 ;人生来是自由的 ,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相似文献   

18.
悲剧,是崇高的诗,是冷峻而壮丽的美。悲剧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正是由悲剧冲突所导致的。尤金·奥尼尔的《悲悼》三部曲,既是社会悲剧、家庭悲剧,又是现代心理悲剧,因而其悲剧冲突呈现出多元的表现形态,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命运、人与自身本能欲望的冲突斗争中。同时我们也捕捉到奥尼尔作为美国20世纪现代派作家愤世———悲世———虚无的情感模式,这一情感模式也是许多资本主义现代文化"语境"下的现代派作家所具有的,因而具有了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离骚》中叙事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句法的角度研究了《离骚》叙事的结构模式,即用断续性的叙述语言代替连续性的叙述语言来打破抒情主人公活动时间的延续性,并指出《离骚》中的叙事只不过是为情感抒发提供机遇,情感把叙事纳入自己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长于立体形象建构的诗人穆旦 ,往往善于把自己丰富深沉的思考转换为一种具有质感的形象。在《冬》这首诗中 ,诗人便使“冬”这个单纯意象作为自己的抒情触媒 ,来自由而谨慎地表现自己对于社会深沉的忧虑 ,对于生命存在虚妄与残忍的焦灼以及对于生命悲剧的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