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全寄生种子植物锁阳的寄生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锁阳具有同某些全寄生、半寄生和非寄生种子植物所不同的独特的寄生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对于上述类型种子植物的胚胎发育、种子结构、种子休眠以及萌发、生长发育等系统发育过程的比较研究,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其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对资源再生、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都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人工繁殖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其种子萌发条件和如何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2.
自噬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植物中自噬与种子萌发的关系尚不明确。为了探究自噬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基因表达检测、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和种子萌发速率比较,分析了细胞自噬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自噬在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自噬基因的表达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明显上调,且ATG8蛋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渐积累,表明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自噬被激活;(2)细胞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 (3-MA)能够显著地抑制拟南芥野生型种子的萌发,拟南芥自噬突变体种子的萌发速度比野生型种子的慢,表明细胞自噬途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正向调控作用但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甜荞和苦荞是两种主要的栽培荞麦,为探讨果皮对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传统生物学测量法测定了不同荞麦品种种子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了不同荞麦品种去果皮和未去果皮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甜荞种子比苦荞种子大,具有更高的千粒重和萌发率,不同品种间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不同甜荞(赤甜1号除外)和苦荞品种未去果皮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去果皮的种子(P0.05),并具有更高的最高日萌发高峰,但不同品种间的萌发动态存在差异。可见,甜荞和苦荞果皮的存在有利于其种子的萌发,实际生产中可直接播种。  相似文献   

4.
对濒危植物水青树种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和机械处理对水青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发现,水青树种子的千粒重约为0.0719g,种子重量的适合度低;含水量约为7.01%.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水青树种子都能萌发;常温处理光照条件下水青树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最高,而4℃和冷冻等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低;机械处理的种子最先萌发.结果表明,光照对水青树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种皮对水青树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低温条件下种子萌发能力差可能是水青树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小麦种子经过过氧化氢浸种后再萌发,其呼吸强度高峰出现比对照早8—10小时,其细胞色素氧化的总活性增强也比对照早,并且强度高20%。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谱显示,过氧化氢可诱导六条新的同工酶谱带,过氧化氢对同工酶谱带的影响表现在转录、翻译、酶原激活三个层次上。提高溶液中的氧浓度不能完全代替过氧化氢的作用。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改变外部条体后,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活动的变化以及遗传表达的调控对深入了解萌发机理有一定的意义,并且也有可能为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在以前,有一些科学工作者发现过氧化氢对植物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和一些其他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关于过氧化氢作用的机理。①~⑤本文初步研究了小麦种子经过过氧化氢浸种处理后,在萌发早期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变化,发现了一些与其他工作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磁场对农作物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已经证明,磁场对多种农作物产生一定的磁生物学效应.一定磁场强度可以促进或抑制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发育.初步认为磁场处理农作物种子的生物学机制与磁场诱导生物体中携带的某种信息有关,从而促使一定的反应发生.磁场增强种子的酶活性,加快了种子的吸水过程,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并可加速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萌发与吸器形成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不同萌发期种子内源自由态激素GA3、ABA、IAA、iPAs和ZRs进行了定量测定,并与不同萌发期莜麦种子内源激素动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锁阳种子萌发过程中IAA、iPAs ZRs以及ZRs都有所增加,而ABA明显下降,莜麦种子萌发过程中GA3启动萌发的作用较锁阳明显,而ABA、IAA、iPAs ZRs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植物脱落酸不敏感蛋白3(abscisic acid-insensitive 3,ABI3)属于植物特有的B3蛋白家族,是脱落酸(ABA)信号转导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可与ABI5(abscisic acid-insensitive 5)共同作用,来诱导ABA响应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种子休眠和萌发.其功能缺失突变体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气孔运动过程中都对ABA不敏感.除此之外,ABI3还在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植物ABI3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ABI3转录因子的分子调控网络有一定了解,对作物遗传改良有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首次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Saussurea DC.)5种10个居群不同海拔的植物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分析了海拔与种子大小与萌发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低, 高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高;高海拔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较低海拔植物种子萌发时滞短;百粒重与萌发指数成正比关系, 即种子越大萌发速率越小;海拔与百粒重、萌发持续时间和萌发高峰期之间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0.
水稻OsAQ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通道蛋白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的水专一性通道.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在种子萌发、细胞伸长、气孔运动及逆境应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水分运输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水通道蛋白的功能,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稻新基因OsAQP及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进行了预测,以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三维结构分子模型,为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种子萌发行为是种子植物生活史中最先表达的表型,对植物的各种萌发后性状的适应进化具有重要影响.种子萌发的生态位宽度与植物的生态位宽度或其地理分布范围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这种关联的普遍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同为豆科豇豆属的作物绿豆和赤豆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比两者的萌发及萌发后的幼苗生长特性,试分析它们之间的起源与进化(驯化)差异.结果表明,绿豆和赤豆种子的萌发性状及萌发后的幼苗生长性状对温度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与赤豆相比,绿豆种子可萌发的温度范围及最适萌发温度范围更宽,在各培养温度下的萌发更迅速;绿豆幼苗的生长速率虽在适中温度条件下显著慢于赤豆幼苗,但在较低和较高温度条件下则显著快于赤豆幼苗;绿豆种子的萌发参数与其萌发后幼苗的各生长参数间具有更好的相关性.这些差异或许暗示着绿豆和赤豆具有不同的起源或进化(驯化)历史.本研究为理解农作物进化(驯化)历史提供新的视角,并为今后的野生植物资源驯化及作物育种提供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锁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为锁阳科全寄生种子植物,多寄生于蒺藜科白刺属植物根部.本文探讨近现代关于中药锁阳的化学有效成分、药理活性、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总结,为今后合理开发锁阳药用资源、临床用药安全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为更深一步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活性研究作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海巴戟的种子结构及发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巴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从环境温度、播种基质、物理处理等方面,探讨了其种子的萌发特性及生理.试验结果表明:海巴戟种子的萌发特性与其结构特点有关;高温能显著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高温条件下变温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28~35℃,28℃和33℃则是发芽的最佳变温;海巴戟种子本身存在着某种抑制萌发的特殊物质,但在土壤中这种拟制萌发的状态可被打破而诱导萌发;透气和保水性能良好的播种基质对海巴戟种子的萌发有利,以河沙加泥炭土作为播种基质的海巴戟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7.0%,其相应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也最高,分别为63.5%和12.532;温水处理对海巴戟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它的出苗整齐度,且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达74.0%和62.5%,其相应的发芽指数为12.271.  相似文献   

14.
DUF(domain of unknown function)家族,是指含有未知功能域的蛋白质家族,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DUF642是其中一个高度保守的植物特异性的未知细胞壁相关蛋白家族,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逆境响应.在水稻全基因组内对DUF642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染色体定位、进化关系、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水稻DUF642基因家族有6个成员,分布在1号、3号、4号、7号染色体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可将6个水稻DUF642蛋白分为3个亚组,基因结构和蛋白结构保守基序分析都表明水稻DUF642家族成员在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以及非生物逆境诱导表达模式分析表明,OsDUF642家族基因在水稻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上结果加深了对植物DUF642基因家族的认识,并为进一步阐明OsDUF642基因家族成员在水稻抵御非生物逆境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野生花卉金露梅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野生花卉金露梅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主要对其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水浸种对金露梅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以50℃水浸种发芽率最高,为97%,其种子不具有休眠特性;其最适发芽温度为25℃;光照对其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属于中性种子。  相似文献   

16.
低能碳离子对甜菊生长和叶绿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能量为100keV,剂量为10^15/cm^2的碳离子对甜菊种子萌发率、幼苗生长发育及叶绿体结构的影响,证明被注入种子出现萌发迟缓、生长速度减慢、植株型变矮和生物量减少等生物学性状变化,幼叶细胞的叶绿体发育分化减慢,基质类囊体形成滞后,基粒数及基粒类囊体片层减少,部分幼叶细胞叶绿体膜破损、基质片层断裂直至叶绿体解体,表明该能量剂量的碳离子注入将影响种子的生长发育,其原因之一是叶绿全发育迟缓和  相似文献   

17.
黄檗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檗为传统中药关黄檗的基源植物,在自身生物学特性限制、生态环境破坏和大量砍伐的情况下,黄檗野生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人工繁殖对黄檗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黄檗的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组织培养等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植物激素在种子休眠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植物的休眠是发育过程中的暂停现象,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赵同芳(1960)提出:休眠是一种“生命的隐蔽”现象,是生物经过长期演化过程而获得的一种适应性。很多果树、林木和某些农作物的种子,在采收后不能立即萌发,给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休眠特性的充分认识,可为人工控制休眠促进萌发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亚高山草甸野生禾草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甘南亚高山草甸群落中6种常见野生禾草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过程。所用计算公式为y=a(1-e^-k(i-l),其参数具有确切的生物学含义。因而真空地反映了此6种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过程。在同一温度条件下,6种植物各子的a,k,l值各。同一种植物的种子在不同 温度条件下的a,k,l值也不相同。这些结果说明不同温度条件对此6种野生禾草种子的萌发能力、萌发速率、萌发历期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典型草原植物物种为例研究温度和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的萌发特性在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温度显著地影响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率,低温延迟了种子萌发的开始时间并降低了种子萌发率,但是对萌发持续时间影响不显著;相对于温度,光照对萌发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及萌发率的影响较为微弱,仅对个别物种有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萌发开始时间易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萌发率次之,而萌发持续时间则最为保守.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植物种子的这种特异性响应可以用来解释群落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