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父亲今年八十三了,在有生之年上次北京是他梦寐以求的大事。五一长假,我携家人陪父亲到了北京,圆了他的北京梦?而且一路花香,一路春风,玩得很开心。他说:“世界如此美好,真想活到一百岁.”  相似文献   

2.
东西,原名田代琳……我记得我们"麻阳田"的谱系上有这字辈。初次见到东西老师,是2007年,当时我东在上海读作家班,他来给我们讲了一下午的课,内容大概是写小说与编剧的关系,呼吁我们写小说的不要对编剧心存偏见,这两者并不违背。课后吃饭,我去向他敬酒。他说自己祖籍麻阳,一对字辈我小了他五辈,要按辈分叫就叫不上口了。直到2013年,我父亲参与修族谱,才发现是他的太祖公搞错了字辈,给儿子取名漏了五个字。正本清  相似文献   

3.
女儿的礼盒     
中秋 《青年科学》2009,(1):45-45
小时候,他天资平平,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差等生”。一天,父亲把他叫到书房,父亲点着一支烟,眯着眼睛看了他一会儿,问:“你觉得爸爸算不算成功?”  相似文献   

4.
正提到法国大文学家罗曼·罗兰,人们都会想到他的小说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据说,这部"史诗性小说"的主人公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对于我,则要感谢父亲,是他把《约翰·克利斯朵夫》推荐给了我。年少无知的时候,"三观"尚未成型,有一天发现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版四卷本的书静静放在我的书桌上——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学》2009,(11):8-8
我的青春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从杨逸远正式离开我和妈妈那一天算起吧。杨逸远是我的父亲,但我对他全部的情感,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一个源于血缘和基因、植在血与骨头里的字——恨。杨逸远在我读小学时与他的初恋情人重逢,从此他就没有在夜里回过这个家了。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学》2013,(2):85-85
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障碍重重:为什么和他打招呼他居然不理我?为什么找他办事却总说没有空?为什么电子邮件发过去他却没有回复?为什么找他借钱竟说没有?为什么评优时他没投我一票?为什么他们总是这样对我?为什么我从来碰不上像天使那样的好人?  相似文献   

7.
 今天开始动笔的时候,我想到了我早年的一位博士后。作为青年学者,他并不特别,一样的优秀,一样的富有朝气。日常,我做我的科研,他做他的科研。有一小段时期,我突然意识到他好像有些天不来学校了,找,也没有找到,这有大约一个月,真的有点急了。到谜底揭开的时候,我才知道在这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在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都看完了”,他对我说。看起来他是白天晚上地在看。他挨了批评,但也在我心头留下了谜——金庸小说有这么大的力量?我虽然还没看过他的小说,但我知道他的小说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8.
正八年轮回六年以后,我也华丽转身,从吃粉笔末的蜕变为爬格子的了。七年磨一剑,我的第一本荷文小说出版了。在新书首发式上,舞编把她父亲也给带来了。我这才明白他为啥不喜欢宝贝女儿的舞剧。此人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注意细节,连我的书摞得有点偏,他都过来帮我整整,直到能用尺子测量了。所以,他不能欣赏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现代试验舞剧,天经地义。这人走过来告诉我,我小说的节选登上了荷兰一著名杂志。他读了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下半年,我开始着急。在北京读研究生,无亲无故的,我毕业后会漂往何方?加之我所学的植物分类学专业较冷门,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职位较少,心里愈发着急。后来转而一想,为什么不换个思路,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找找其它工作?我的父亲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他教我做人又教我用“心”去写作,在他的影响下,写作成为我的爱好和特长。当时我就想: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去做做文字方面的工作也行,毕竟在这方面有爱好和特长。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候,子路匆匆的走进来,大声的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的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又悄悄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的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正他们平时不敢造次,处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时刻准备着接受粉丝、媒体、公众舆论的监督和批评。而不愿承担这种职业风险的人,最好远离盛名和政坛。在荷兰,越有盛名、地位、钱财的人,就越对同事、下属、粉丝等热情过度。他们见人就笑,笑得跟花似的,好让大家感到他们赋予他的荣誉和地位给对人了,最好接着给,多多益善。荷兰人讲究低调做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是2004年。我回国探望父母双亲。有一天,我同父母逛商场,我正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垂涎三尺呢,突然被父亲拉到一旁。他对我耳语道,你不是爱看他的小说吗?我顺着父亲的食指看去,发现斜对面有一位中年人在购物。不能说他是个美男子,但  相似文献   

12.
??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启发: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起洗碗,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父亲说:“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启发:我们习惯以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正>他的父亲开着一家规模不大但能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的公司,他考上大学那年,父亲为他交纳了所有的学费,然后对他说:"这笔钱是我为你垫付的,将来你得想办法还给我。你可以利用节假日到我的工厂里打工,然后用打工的工资偿还这笔钱。"父亲的冷漠虽然让他难过,但他也没说什么,从那以后,他每逢节假日就到父亲的工厂  相似文献   

14.
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我一看父亲的样子,端着碗离开了饭桌。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两个月下来,工程完了,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个自行车早出晚归找工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我指着父亲的背影对母亲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乎的。母亲叹道,你爸爸是个好人,可惜他太无能了,连找工作都这么认真负责,还能下岗,难道真的是人背不能怪社会?一天,父亲骑着一辆旧三轮车回来,说是要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对母亲说,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我对父亲的蔑视发展到了仇恨,因为父亲整…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官场小说中,南飞雁的官场小说呈现出某种独特性。他将官场小说与世情小说相融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官场世情小说。他的小说通过两性关系勾连起社会万象,从而展现物欲时代和现代科层制下的世态人情。他的小说还通过传统父亲的"在场",揭示当下社会秩序形态的保守性和稳固性,同时传达出惶恐不安的时代情绪。小说文本中暧昧的官方意识形态话语,一方面显露了作者创作价值观的犹疑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下时代的某些分裂症候。  相似文献   

16.
《家梦已远》是柳美里的一部反映家庭崩溃主题的小说。主人公"我"面对"改邪归正"的父亲的"热情",期望能借着留住新屋之际来追想失落的家庭,却在理想与现实中飘忽不定。小说通过描写母亲、妹妹、"我"、父亲对新居的对立看法及行为,揭示了崩溃家庭的不可挽回。作者用几乎不带感情色彩的客观叙述,突出了主人公对"家梦已远"的无奈,并由...  相似文献   

17.
1831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出世了。 麦克斯韦从小就喜欢思考,一张小嘴总要不停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树木为什么向天上长?”“蚂蚁会不会说话?”“苹果为什么是红的?”“肥皂泡为什么那么美丽?”……父亲见儿子对自然感兴趣,非常高兴,后来就带他去听爱丁堡皇家学会的科学讲座,跟皇家学会的活跃分子来往,使其受到科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寓言1】老兔子和小兔子 森林里住着两只兔子。有一天,一只小兔子正在疯狂地奔跑,老兔子看到了,不解地问他为何这样匆忙。小兔子喘着气停下来,奇怪地反问道:“难道您不知道狩猎季节已经到了吗?”老兔子像父亲一样注视着小兔子,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如果你只是为这件事烦恼。我倒有个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头脑大练兵     
《青少年科学探索》2014,(3):F0003-F0003
他是怎么赢的? 小明兴高采烈地对大家伙儿说:“我刚才跟两位象棋高手过招,我一个人走两盘棋,同时跟这两位高手比赛。你们猜,结果怎样,?”  相似文献   

20.
正伽利略是著名的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从小就热爱科学,想在科研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可是得不到父亲的允许和支持。因为家庭贫困,父亲希望他老老实实地找一份工作赚钱养家。这使伽利略非常苦恼,如果不说服父亲,他或许真的无法投身于科学事业了。在18岁的一天,伽利略终于想到了说服父亲的方法。他故意问父亲:"父亲,你当年为什么娶我的母亲?"父亲笑笑说:"因为我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