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自然学——一门在中国崛起的现代自然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着大量的对于自然现象直接而详实的观察记录,如何发掘,整理和分析研究这份珍贵的科学遗产,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直接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四化”建设服务,这是新兴的“历史自然学”的主要任务。宋正海等同志的这组论文,对“历史自然学”存在的合理性及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论证,并把一些研究成果向读者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看了您在《自然杂志》1981年第4期发表的“生物全息律”一文,为您观察大自然的高超能力而惊异,大家都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却被您在深入细致观察之后总结成了“规律”,令人佩服。  相似文献   

3.
王飞 《科学之友》2006,(7):18-19
尽管一些人在其一生中总有一两次机会,可以亲眼目睹到最为简单的海市蜃楼影像——如在炽热公路上空呈现的蔚蓝色小湖泊,但我们对海市蜃楼这一自然现象依然不甚了解。对这种现象,通过图纸和公式,光学学家不难作出科学的解释。但是,有成千上万的人看到天空中“悬挂”的城市、离奇古怪的城堡,甚至一整支军队……对于这样的自然奇观,就连科学家也不知其所以然。“法塔·莫尔卡娜”就是这样一种独具一格和不可捉摸的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因此很多自然现象的原因还没有被揭开,可是很多时候,这些未解之谜只是一种炒作,所谓“人体自燃”便是一例。不过“人体自燃”的真正原由的确也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5.
应用突变论研究麦蚜生态系统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惠燕 《科学通报》1989,34(22):1745-1745
数学模型大多用来描述连续的光滑的变化过程。然而,自然现象的许多变化并非连续的渐变过程,如火山爆发、地震、DNA的转位因子、裂脑人的行为以及生物种群的消长与生死过程等。为描述这类突变现象,R.Thom于1969年提出了一种突变论模型。它是由拓扑学——数学的一个分支发展起来的。由于突变模型可用来描述许多微分方程无法刻画的自然现象,特别能描述生物学、生态学、医学、社会学等方面许多复杂的突变现象,因此这类模型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位于地球北纬30°附近,而在这一纬度线上,有许多神秘而有趣的自然现象。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等,均在北纬30°入海。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  相似文献   

7.
划分我国自然地理区域的目的,原在了解自然现象的区域组合与差异,并为生产建设部门提供参考资料。目前,国内情况调查未周,分区的工作远未能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在编纂“中华地理志”的过程中,发现若干自然现象的区域性极为吻合,因而提出了共同的自然地理区域的要  相似文献   

8.
方永绥 《科学通报》1978,23(5):257-257
本文分析了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技术革新、自然现象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现象,引入“工程体制”这样一个概念来概括之。文章讨论了对“体制现象”及其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种称为“关键作用环节法”的“体制分析”方法,能确定一个给定工程的所有可  相似文献   

9.
硅谷的丧钟敲响了。“安息吧,美好的时光。”这是送给2008年10月在加利福尼亚州红杉国家公园附近投资的硅谷精英企业老总们开会时的“墓志铭”。红杉因培育出了诸如“苹果”、“西斯科”和“谷歌”这类企业而闻名于世。以往这些企业的老总们在这里商讨他们的长远战略,如市场分享、产品开发和国际扩张等;现在红杉却告诉他们把所有的一切统统忘掉。“花费每一个美元犹如这是最后一个美元。”这也是经济衰退时期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0.
(一)自然科学的源泉及其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即自然规律)的认识,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这种观察首先是由于生产的需要,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古代人类在同饥饿、寒冷和死亡的长期斗争中,在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以及医治疾病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关于自然规律的丰富知识,这就逐渐形成了自然科学。同时也应该看到,人类是直接生活在自然界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而并不局限于生产过程。在人们得到温饱和有了闲暇之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索也就有可能开展得更加广泛、深入,由此也就开始出现了科学实验。因此,不能认为生产实践是自然科学的唯一源泉。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早在两千三百年前就认识到:“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由各个世代积累起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经过不断地整理、总结,形成许多经验性的定律。  相似文献   

11.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年均30多亿次,每秒钟100余次。全球每年因遭雷害的损失就在10亿美元以上。仅中国每年因雷害死伤人数约10500人,其中死3000人,伤7500人。非洲肯尼亚的维多利亚湖,每年雷电达7个月之久,发生雷击250多次。人们几乎天天“有雷贯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雷区。仅该湖湖畔的7个区,在1983年前的20年中因雷击致死的有2170人之多,击毙牛羊4500~5000头。  相似文献   

12.
1993年5月5日一场波及我国西北四省区的强沙尘暴造成85人死亡、25人失踪,经济损失达5.4亿元;1983年4月27-29日“入侵”内蒙古中西部和陕北地区的强沙尘暴造成58人死亡.46人受伤1977年4月22日袭击甘肃省中西部的强沙尘暴仅在张掖地区就造成54人死亡、25人失踪……由此看来,沙尘暴可称得上是我国现今最重大的气象和环境灾害之一。 然而,沙尘暴也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它作为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并非孤立存在,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自然现象,也并非对人类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你问我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0,(8):80-80
问:烈日下的路面远远望去为什么感觉像水面一样? 答:其实这正是“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现实版,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烟”是由于光线在不稳定的气流中折射造成的幻象,并非是真正的“烟”。  相似文献   

14.
第六感觉     
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法伊曼断言说:“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生命自然现象不是同电同时产生的”。如果把这一设想缩小一下,那么也可以断言,没有电效应就不可能有生物的生命。而这个结论已通过一系列出色的研究得到了证实。但是,在地球上所有的动物种类中,能够感觉到电场的存在,看来只有鱼类。  相似文献   

15.
苏北“黄雨”的花粉分析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英 《科学通报》1977,22(9):409-409
1976年9月间,江苏北部许多地方从天上降落一种黄色物质,当地群众称之“黄雨”。对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有着各种说法。南京地震大队将各地报送的“黄雨”样品,转来南京大学地质系分析鉴定。我们通过在显微  相似文献   

16.
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不明飞行物,俗称飞碟)在近些年来是科幻小说、电影的宠儿,一会儿是秘密武器啦,一会儿是天外来客的飞船啦,神秘得很!这不能简单地斥之为迷信,因为确实有人亲眼目睹嘛。但是“秘密武器”“天外来客的飞船”之类的说法,虽然富有想象力,激发了一些人的幻想,可是毕竟难于令人相信、令人心服。关键在于对这种现象尚未认识,有待研究。本期发表了张周生同志的“UFO是一种自然现象”一文。文中把UFO解释为小天体进入离地面1000公里的电离层,在磁场作用下,游离的带电粒子产生的自激发光现象;并据此提出了预测。是否如此,可以讨论。因为科学上、学术上的问题,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讨论乃至争论,才能弄清楚、下结论。可喜的是,作者把UFO看作一种自然现象,并探索了它的机制。这样一来,“秘密武器”“天外来客的飞船”等的市场就小了,有助于破除迷信,宣传科学。文章思路清楚,通俗易懂,值得推荐。作者是位青年同志,今年二十四岁。  相似文献   

17.
黄雨——八十年代国际上的一场重大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年代初,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研究“黄雨.的热潮.围绕“黄雨”来源问题,即究竟是生物-化学致毒武器,还是一种自然现象,形成了观点截然相反的两派.《黄雨》一文,介绍了对‘黄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阐述了作者本人早在1977年以及现今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杀人巨浪     
长期被科学家视为迷信的“杀人巨浪”近年被发现在自然界确实存在,这种很难为人发现的自然现象几乎每年都要摧毁几十艘轮船和海上钻井平台,而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还无法解释。  相似文献   

19.
范晓 《大自然探索》2010,(10):33-36
自2010年4月初媒体报道广西东兰、贺州等地因地面塌陷出现一系列“天坑”以来。全国各地发现“天坑”的报导如野火蔓延,几乎不绝于耳。这给公众带来了很大的疑惑和恐慌: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会有这么多的“天坑”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海洋在整个宇宙理论中占有一个关键性特殊地位,因为“天”、“地”都是“载水而浮”的,整个宇宙完全凭借水——海洋的浮力而生存。因此,在整个古代,人们对海洋的了解过程中,产生种种遐想、推演出种种地理思想也就是非常自然的。在中国古代产生的几种宇宙理论中,占统治地位并得到官方认同的是“浑天说”。浑天说的代表作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个天体模型认为,天、地都“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因此地与水是分开独立的,也就是海陆不同体。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