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联的自然保护工作,是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开始的.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禁猎区、局部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纪念地等在内的自然保护系统.截止到1982年,苏联有自然保护区118个、国家公园7个,占地合计13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园体制是一种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和模式,具有国家主导性、公益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建立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是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实践.在回顾国家公园的理念及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在中国现有保护地管理体系下,厘清国家公园的内涵与边界,明确产权归属和管理主体,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协调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分立与制衡,是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亟待解决的五个基本问题,并讨论了建立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现实路径,以期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国家公园通常在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自然区域建立,向人类传递自然文化生态系统的各种知识。纵观全球成功的国家公园,大多数都将国家公园内的自然与文化结合起来。该现象背后诸多因素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可忽视。从全球代表性国家公园发展特点可看出,只有将国家公园自然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建立的10个国家公园试点均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特点,需借鉴全球成功国家公园的经验,发展和挖掘国家公园的自然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新西兰的阿瑟山口国家公园是新西兰南部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之一。公园拥有独特的山地和河流景观、稀有的动植物区系,高山小屋林立于山间,方便了前来游览和徒步登山的游客。新西兰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是一种专有的保护地类型,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是指大面积自然或近自然区域,用以保护大尺度生态过程以及这一区域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特征,同时提供与其环境和文化相容的精神方面、科学方面、教育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9月26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确立。钱江源地处我国东部人口稠密且生态安全重要性突出地区,因而备受关注。钱江源国家公园能否成为中国国家公园可持续利用的样板呢?保护地是因具有公认的自然、生态或文化价值而受到特殊保护的自然区域。国家公园是全球保护地系统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截至2006年,共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6 555个国家公园。国家公  相似文献   

6.
国家公园是保护生态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自美国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以来,其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历经百年发展后日趋成熟完善,在这期间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推广应用。通过对大量文献和资料分析,梳理中国国家公园发展脉络;清晰认知中国学者对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的研究;提炼出中国学者在中国国家公园概念、实施可行性、与国外对比和问题及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思考中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挑战,为中国未来国家公园研究与发展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是集我国山水与人文于一体的自然人文山脉,尤其是南太行山.在此建立国家公园,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和研究太行山久远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能够充分挖掘和发扬太行山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采用swot方法对太行山国家公园进行了较为全方面的分析,以此来证明建立太行山国家公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保护加权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国家公园是中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合理的功能区划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其多目标科学管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方法 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级别为主权重值,权衡农业、社区、交通、人口等因子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目标的影响,利用权重空间叠置法进行空间分析,划分国家公园功能分区,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①采用基于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目标权重的空间叠置法对国家公园进行功能分区,在确定生态保护目标重要性的同时权衡了公园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和需求,达到了保护和发展兼顾的目的;②根据分区结果,普达措国家公园划分为2个主要的功能分区,其中,核心保护区占总面积的53.35%,一般控制区占46.65%;核心区内重要生态系统占比高,分布集中,得到了有效保护,分区结果较为合理;③普达措的功能分区结果既能保护亚高山重要的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也增强了功能分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公园建设规划和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自然保护地功能分区方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国家公园和中国第一批44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具体分析了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和中国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地质地貌、水文、生物、气候和气象四类自然因素.结果表明,自然动因是推动国家公园自然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主要原因.国家公园自然动因的地域性对推动国家公园人文地域性具有积极影响,要使一个国家公园富于顽强的生命力,应保持其...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西兰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西兰自然景观美,环境保护好。全国15个国家公园著名于世,其建设与管理均按国际标准,具体原则和实施是:确立规划以严格的科学研究依据为基础;内容充分发挥岛国地貌景观与毛利人文化优势;管理采用以自然保护为主,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来促进自然保护的措施;宣传工作以科学知识的普及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定量分析长江中游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特征及其优化整合对策,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游流域6类66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核密度指数方法,定量分析其交叉重叠特征和优化整合对策。【结果】长江中游流域共21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主要集聚分布于鄱阳环湖、大别山南部武陵山脉和伏牛山等区域;在省级行政区划交界、流域区划交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内,优化整合应优先考虑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公园4类为主体分别进行类型整合、范围调整、吸收合并和同类合并。【结论】运用ArcGIS定量可视化叠加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并判断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现状、特征及问题,有利于科学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空间格局规划。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的认知与态度之间的关系,分析提高社区居民支持度的措施,促进国家公园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方法】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毗邻的江西区域社区居民为实证对象,采用问卷法进行入户调查,运用SPSS和Mplus软件分析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正面认知、负面认知、管理认同度以及建设支持度等4个结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结构性,探讨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意见和看法。【结果】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正面认知有助于提高其对国家公园管理认同度和建设支持度;负面认知显著降低其对国家公园管理认同度,但不影响其对国家公园建设支持度;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管理的认同度有助于其对国家公园建设持更积极的态度。【结论】为提升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管理认同度,提高其对国家公园建设支持度,提出武夷山国家公园应科学规划和完善管理体制,促进跨省统一保护管理,深入研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实相处路径,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确定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是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植被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加强黄河三角洲植被的研究,探讨其形成、维持和演化机制,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际意义。山东大学生态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黄河三角洲植被研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涉及植被分类、植被组成与结构特征、植被动态与退化、植被保护和利用、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等多个方面,为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黄河三角洲植被在国家公园建设及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未来山东大学生态学科将继续开展和加强黄河三角洲植被的形成、变化和维持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为黄河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对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年调查的基础上,以国家及辽宁省发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为依据,统计分析了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植物.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2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确定的濒危物种,建议增加10种濒危及易危植物列入保护区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并提出了针对保护重点植物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Protection efficacy of national wetland reserves in Chi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eng  YaoMin  Zhang  HaiYing  Niu  ZhenGuo  Gong  Pe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2,57(10):1116-1134
Wetlands have the most abundant biodiversity,the high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and the highest values for ecological services per unit area,of all the world’s ecosystems.Practice has shown that establishing reserves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protecting typical ecosystems and their biodiversity,and saving rare or endangered wildlife.The Chinese government’s policy is to protect wetland systems by establishing reserves that encompass a massive network of wetlands,including wetland nature re-serves,internationally important wetlands,and wetland parks.Many are already established.The effect of protecting wetland nature reserves at the national level has not yet been reported.We used the latest database evaluating the protection value of wet-land reserves,and remotely sensed wetland maps(1978-2008) ,developed by the same mapping specialists and based on the same classification system,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data,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rotecting China’s national wetland reserves over the last 30 years.We conclude that(i) the total area of wetland in the national wetland reserves has decreased over the last 30 years to 8152.47 km2,and just 8% of China’s net decrease in wetlands;(ii) about 79% of the 91 national wetland reserves are in a poor condition.These are generally located around the Yangtze River,Eastern Coast,the Three Rivers Source,and Southwest China.Protection measures should be undertaken urgently in these areas.Only 15% of national wetland reserves are under sound protection,and these are generally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Songhua River;(iii) although 88% of national wetland re-serves are primitive(relatively natural) ,implying that the site selection has been scientific,a high percentage of national wetland reserves show early warning signs of decline and require urgent attention;(iv) based on our evaluation of protection effects and pressures on ecology,we have made a priority list of national wetland reserves,and propose several protec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濒危系数、遗传多样性损失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化龙山自然保护区16种国家保护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属一级保护的有香果树、青檀、大果青杆、厚朴和山白树5种,属二级保护的有延龄草、鹅掌楸、紫茎、水青树、麦吊云杉和秦岭冷杉6种,属三级保护的有黄杉、杜仲、华榛和黄莲4种,属四级保护的有狭叶瓶尔小草1种.提出了加强珍稀植物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 “造园”与“园林”两个名词,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含义上有主从之分,不能混为一谈,在学术上必须彻底澄清,以免长此混淆不清,影响科学及事业的发展。特撰此文,以就正造园界同志。 一、“园”及其有关词汇 在我国文字上“园”字及其类似的词汇为数甚多,拟分为单词及复词两项分别加以说明: (一)单词 1.园《说文》:“树果为‘园’。”今称栽果树者为“果园”。栽桃者称“桃园”,栽梅者称“梅园”,栽牡丹者称牡丹园”。亦称私人的庭园为“花园”。 2.圃《说文》;“种菜为‘圃’。”今栽菜者称“菜圃”,育苗者为“苗圃”。世称黄帝之园为“县圃”。 3.囿《说文》:“有禽兽曰‘囿’。”《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