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延吉市近50年中的厄尔尼诺影响年和非厄尔尼诺影响年的年降水量的分析发现:(1)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弱和延吉市厄尔尼诺影响年的年降水量呈显著相关;(2)延吉市厄尔尼诺影响年的重大旱涝灾发生概率要远大于非厄尔尼诺年。由此可以得出,厄尔尼诺现象对延吉市重大旱涝灾害有明显的影响。进而,笔者以延吉市近32年的降水数据为基础,主要通过灰色预测方法,预测未来一两次的重大旱涝灾害,并通过马尔科夫方法提高灰色预测的近期结果的精度。最后将预测结果与国际上对厄尔尼诺的预测相对照,做出相关判断,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东北区旱涝灾害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东北区1751~2000年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区近250年来旱涝灾害演变的特征.根据气象因素和旱涝灾害的关系,引入了转移概率、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厄尔尼诺方法,导出了未来旱涝灾害预报的方法和公式,对该区2001~2010年旱涝灾害趋势作了预测.结果显示,20世纪东北区旱涝灾害较以前都有所加重,尤其是干旱灾害.2001~2010年东北区会出现2次以上的干旱和1~2次的洪涝灾害,且2007年左右是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期.该项研究为东北区实际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1960~2008年近49年的邵阳县单站月降水资料,利用Z指数旱涝指标,对邵阳县单站的年和各季节进行了旱涝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旱涝指标能较好地反映邵阳县近49年来的旱涝演变情况,邵阳县降水旱年有11年,出现频率为22.4%,涝年有14年,出现频率为28.6%,旱涝相间特征明显.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增加速率为14.5 mm/10a,向洪涝化趋势发展.四季的Z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冬、夏季的变化呈上升趋势,为洪涝增强趋势且明显;春、秋季是下降趋势即干旱增强趋势但不明显.近49年来邵阳县发生季节性旱涝频率较高,各季旱涝灾害具有频繁性、旱涝相间性及连续性.旱涝灾害是影响农作物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结果对旱涝趋势预测和防灾减灾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用中央气象局推荐的旱涝标准对已知流域降水资料进行旱涝分级,并综合运用GM(1,1)模型和马尔柯夫模型对流域旱涝灾害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经检验,两模型可预测流域旱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及其概率,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四平市农业生产地位突出,但却受干旱灾害的困扰,特别是近几年旱灾已成为四平市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农业干旱的发生规律尤为重要.从东北地区近500 a旱涝分布图中提取等级数据,结合四平市1951-1998年的年降水量和作物生长季(6-8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揭示了四平地区农业干旱的发生规律,得出四平地区在近一段时期将继续面临农业干旱威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望江县气象局所提供的2006年至2017年的气象数据,对其单次数值的置信区间进行估计,得到各气象数据的置信区间,然后利用误差分析法来确定各气象因素的主、客观权重区间,最后利用决策模型对各气象数据进行宏观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可更好地了解望江县旱涝程度的总体情况以及预测望江县旱涝灾害程度变化的趋势,也能为预防与治理望江县旱涝灾害提供合理的方案,减少旱涝灾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7.
泾河流域1470-1979年旱涝灾害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历史文献记载的泾河流域旱涝灾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该流域1470-1979年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旱涝灾害的产生与当地气候异常变化、太阳活动、地理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泾河流域过去510 a间旱涝灾害频发,且以旱灾为主;旱涝灾害的发生具有连续性、阶段性的特点,局部还存在同步性特点;流域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气候异常变化关系紧密,太阳黑子活动对该区域旱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控制作用;同时泾河流域510 a间的旱涝灾害与该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和当地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研究对了解泾河流域旱涝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制订防灾抗灾措施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洪涝、干旱和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强度.通过分析2000—2019年昆明市月降水量的数据,拟合建立SARIMA模型和Holt-Winters相加模型2种预测模型,分别预测了2019年月降水量,结合2019年月降水量实际值,对比分析预测误差.结果表明:Holt-Winters相...  相似文献   

9.
采用运城市统计局、民政局近50年来灾害统计资料和<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山西卷>,通过对运城市极端旱涝的气候分析,揭示了影响运城极端旱涝的气候因子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极涡、季风及中纬度环流形势,指出ENSO是影响运城极端洪涝的主要气候因子,并对引起极端旱涝的环流形势进行归纳总结,提高短期气候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利用岷江上游松潘县等站点的降水观测资料,分析1960—2015年间松潘县的降水变化特征,并基于SPI指数及其旱涝等级划分标准,采用M-K突变检验、功率谱及小波分析、R/S趋势分析等方法,探究岷江上游区降水规律、旱涝灾害及成因等问题.结果表明:1960—2015年松潘县降水序列的气候变化倾向率是1.09 mm/Da,年降水量总体上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存在约5.75、8.5和10~15 a的震荡变化周期.2013年松潘县降水发生突变,转为增多趋势.近55 a松潘地区旱涝频繁发生,1960—1969年、1984—2012年是少雨干旱期,但是1990年以后旱涝频率增大.1970—1983年是多雨洪灾多发期.2013年以来洪灾多发.夏季风活动强弱是引发旱涝灾害的主要成因,在年降水距平值变化显著的年份都有较大旱涝灾害发生,降水过度集中时也会出现洪灾.未来几年本区降水仍是增多趋势,加上极端气候事件多发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洪灾发生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应变空间表述的岩体损伤本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岩体细观和宏观损伤特征及其与岩体非弹性变形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应用损伤表面的概念描述损伤状态和过程,定义弹性-损伤准则,进而建立了应变空间表述的岩体损伤本构关系,并讨论了其参数的确定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过去30年间,中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支撑了国家的社会经济持续进步。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也表现出新的特点,在强调生产要素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土木结构的非线性分析问题,作为土木结构领域的核心科学和技术问题,再次得到行业的重视;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核心环节,材料本构关系的理论建模和理论实现,得到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关注。以基于损伤力学理论的混凝土类伪脆性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为切入点,分析了损伤力学理论的发展,展示了损伤力学模型的验证过程,基于若干典型案例阐释了损伤力学理论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以及损伤力学理论在生物力学方面的扩展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渗油气田开发中存在的应力敏感性损害,选取天然储层岩心,开展不同渗透率储层应力敏感性试验对比研究,建立渗透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数学关系。对应力敏感性损害机制进行分析。基于平面径向流渗流理论,计算应力敏感性损害对低渗油田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效应力增加,中、高渗储层属于"缓慢下降"型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储层损害程度较弱;低渗、超低渗储层则属于"先快后慢"型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储层损害程度较强;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尺寸分布是储层应力敏感性损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油井井壁附近存在"渗透率漏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4.
在罕遇地震分析中,考虑构件的损伤退化特征对提高杆系模型的计算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利用有限元准确地模拟构件局部屈曲的退化现象是进行参数分析并提取退化模型的重点所在,而钢材的本构关系则是其中的基础.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比分析不同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典型局部屈曲退化试验结果,提出能够准确计算循环荷载下局部屈曲退化行为的钢材本构模型.在校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参数分析,探讨影响构件局部屈曲损伤退化的因素,提出不同控制因素下损伤退化规律,为提出考虑损伤退化的杆系模型提供有力的工具.分析结果表明:翼缘宽厚比、强屈比以及腹板高厚比会一定程度影响局部屈曲退化现象,其中翼缘宽厚比对其最终退化程度有明显影响,但屈服强度对退化过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天府国际机场为例,尝试引入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探索机场建设和保护对举人河流域生态水文的影响,为工程项目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和评价支撑.模型校准结果显示,率定期的R2和NS值分别为0.81、0.71,验证期的R2和NS值分别为0.70、0.53,模型对流域径流模拟效果较好.结合机场建设工程和生态补偿规划,设置了"建设破坏"和"下游修复"情景,结果表明,机场"建设破坏"使流域地表径流至少增加10%、植物根部入渗量减少20%以上、实际蒸发值增加,河川径流和产水量减少,建设破坏效果明显;流域"下游修复"使地表径流、产水量和河川径流大幅减少,下游治理修复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水下环境的隐蔽性,水下爆破效果及其对周围的影响具有不可预见性.基于LS-DYNA数值模拟,分析了单孔水下爆破对岩体的损伤及上部水体的影响、不同起爆位置与多孔爆破对围岩的损伤规律.结果表明:水下单孔柱状装药爆破时,炮孔破坏范围主要沿孔径方向扩展,底部出现两条明显的"八字形"损伤裂纹;炮孔底部起爆、炮孔装药中点起爆、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时,通常假定实际损伤位置和有限元模型单元划分形式一致。为研究当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时,对其识别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损伤识别方法。对传统遗传算法中的选择、交叉及变异3种算子进行了改进,并引入灾变和邻域搜索机制。通过一个工程算例对不同损伤工况进行多次独立重复计算,对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进行了分析。此外,还讨论了噪声、测点数目和列车速度对识别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损伤位置与有限元模型的单元划分形式不同,所提方法也能准确定位损伤位置,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定量结果;所提方法收敛速度快,计算效率高于传统的一次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8.
Kahane G  Shackel N 《Nature》2008,452(7185):E5; author reply E5-E5; author reply E6
Neuroscience has recently turned to the study of utilitarian and non-utilitarian moral judgement. Koenigs et al. examine the responses of normal subjects and those with ventromedial-prefrontal-cortex (VMPC) damage to moral scenarios drawn from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ies by Greene et al., and claim that patients with VMPC damage have an abnormally "utilitarian" pattern of moral judgement. It is crucial to the claims of Koenigs et al. that the scenarios of Greene et al. pose a conflict between utilitarian consequence and duty: however, many of them do not meet this condition. Because of this methodological problem, it is too early to claim that VMPC patients have a utilitarian bias.  相似文献   

19.
工程结构的失效起始于底层,即从材料中的孤立的空洞成核开始,形成微裂纹,发展为宏观裂纹,直至整个结构破坏,因此分布式损伤和尺度效应在工程结构损伤问题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处理分布式损伤(微损伤)的方法-“统计细观损伤力学”,以及其于该方法讨论了分布式损伤的演化规律,对于跨尺度失效问题的尺寸效应,通过分析应力波引起的损伤问题(存在2个反映尺度效应的Deborah数),指出各类尺度耦合的机理和特征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对水下爆破对水生物损伤的相关认识,指导水下爆破施工,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了前人对水下爆破对生物的损伤机理相关研究,从水下爆炸能量释放及传播规律、水下爆炸损伤机理与效应评估、水下爆炸防护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水下爆炸产生的能量主要以冲击波能和气泡能的形式释放,最后衰减为声波能,但各能量的产生、传递和转化机制尚不清晰。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声波冲均会对鱼类的肝、脾、肾等内部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破坏鱼类的听力和神经系统,但爆破的水生物损伤模型主要以鱼鳔损伤为基础,作用于鱼体不同易损器官的损伤模型尚未建立,损伤模型对鱼群种类、体型大小的评价不足;水下爆破还会对水环境造成扰动,影响鱼的呼吸、摄食、孵化率和成活率,因此爆破引起的水环境的变化长期生物效应研究是一个重点方向,水下爆破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颇具研究意义。目前水生物的主动防护措施主要集中在装药结构起爆方式的改进以及对水生物的驱赶,被动防护手段包括气泡和高分子帷幕、预裂缝和减振沟槽等。针对水生物的防护,可研发新型炸药或者非爆手段替代主动减小冲击波,而基于声学的驱鱼方式是一种重要手段,但结合水下视觉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