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6种新型具有3,5-位不同共轭结构和取代基团的3,5-二溴BODIPY衍生物荧光染料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3,5-位共轭长度的增加或取代基吸电子能力的增强,3,5-二溴BODIPY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峰会明显红移,Stokes位移也相应增大,但荧光量子产率却下降.  相似文献   

2.
运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等技术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长短烷基异硫脲阳离子作为连接臂的新型双萘酰亚胺类化合物(DN2~DN6)与DNA的作用.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能使DNA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并伴有微弱的红移现象,其减色效应随化合物烷基链的延长而增强;化合物的荧光可被DNA强烈猝灭,室温下DN3~DN6与DNA的结合常数随烷基链的延长而增大,分别为1.18×105、1.36×105、1.67×105、2.32×105 L/mol;化合物能够将嵌入在DNA中的吖啶橙游离出来,烷基链越长的化合物该作用力也越强;圆二色光谱表明,DNA的双螺旋结构发生了碱基堆积和局部解旋,碱基堆积程度与化合物烷基链的长度成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DN2~DN6均以嵌入方式与DNA发生作用,其作用强度顺序为DN6>DN5>DN4>DN3>DN2.  相似文献   

3.
几种芴基衍生物荧光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芴为原料合成了芴酮,芴醇,2,7-二溴基芴,2,7-二溴基芴酮,2,7-二溴基芴醇,二茂铁甲酸芴酯等芴基衍生物.测定了所合成芴基衍生物的荧光光谱,并讨论了结构对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轭结构对荧光光谱的峰形影响很大;溴代略微影响光谱峰形,同时使特征峰轻微红移,强度略有下降,而不同发射波长峰的强度则发生无规律性变化,表明其他基团(如羟基)与溴代基团对化合物荧光光谱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新型偶氮卟啉荧光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氨基苹甲醛和苯酚(或蔡酚)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合成偶氟醛,偶氮醛与吡咯反应得到2种新型偶氮卟啉——四对(4-羟基偶氮苯基)苯基卟啉(3)和四对(2-羟基偶氮萘基)苯基卟啉(4).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紫外和荧光光谱性质,并与无取代的四苯基卟啉的光谱性质进行了比较.新化合物紫外吸收有红移现象,且能在红光区发射荧光.化合物4的荧光光谱有较大红移,且在851nm处发现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5.
取代基对苯并噻唑性质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巯基苯并噻唑(MBT)和2-氨基苯并噻唑(ABT)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探讨了取代基-SH和-NH2对苯并噻唑性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苯并噻唑的邻位上引入-SH和-NH2,对苯并噻唑的光谱性质、配位性质均有很强的调控作用.进一步考察溶剂极性、溶液pH值和金属离子对MBT和ABT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随溶剂极性增大,MBT的最大吸收波长基本不变,但其吸收强度明显增强;而ABT的吸收光谱峰位发生了显著的红移并且峰值增大;金属离子对MBT、ABT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4烷氧基苯甲醛和9,10二磷脂基蒽的Witting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可溶性的9,10-二(对烷氧基苯乙烯基)蒽(DSA-OCn)(n=1~10,12,14,16)衍生物.溶液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随着末端烷基链长的改变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其在V(THF)/V(水)=1/9混合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当DSA-OCn系列衍生物的末端烷基链长度较长(n≥7)时它们的荧光光谱峰值在550 nm左右,而末端烷基链较短(n≤6)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峰值出现在500 nm左右.此外,具有较长末端烷基链的化合物其溶液荧光量子效率(鳓较低.结果表明,改变末端烷基链的长度可以有效地调控化合物的聚集行为和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以咔唑为原料,经甲酰化、碘代和Suzuki等反应合成了咔唑衍生物3-羟甲基-6-(5-甲酰基-2-噻吩)-N-正己基咔唑(M),其结构经核磁氢谱、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M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对M的紫外吸收性质进行理论计算结论.结果表明:噻吩的引入使M的紫外可见吸收波长发生了红移,且理论计算也证实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了β-环糊精对4,4′-二羟基二苯乙烷的包结行为.结果表明,4,4′-二羟基二苯乙烷经包结后其紫外吸收有所增加,吸收峰红移了2~3 nm;红外特征峰被β-环糊精不同程度掩盖且特征吸收峰不同程度地发生一定的偏移;荧光强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β-环糊精与4,4′-二羟基二苯乙烷形成稳定的1∶1包结物,包结常数为7.82×103L.mol-1;PM3优化后包结物的构型为4,4′-二羟基二苯乙烷分子部分进入β-环糊精空腔,模拟包结物的稳定化能为-59.13 kJ.mol-1.  相似文献   

9.
通过2,7-二溴芴酮与相应的苯胺衍生物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连有亚胺基的芴类衍生物:2,7-二溴-9-亚苯胺基芴(NBFA),2,7-二溴-9-亚(4-氯-苯胺)基芴(CNBFA),2,7-二溴-9-亚(4-甲基-苯胺)基芴(NBFMA),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表征.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它们的紫外及荧光峰在弱极性溶剂中和随着芳环上取代基给电子能力的增加而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10.
 三(8-羟基喹啉)铝(Alq3)是公认的性能优良的电子传输型电致发光材料,若能将其高分子化并同时引入空穴传输结构(如咔唑结构),则有望获得具有均衡电荷传输能力和良好成膜性能的新型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文章合成了两种分别含8-羟基喹啉结构和咔唑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1b和2b),两者以不同的比例进行共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两单体配比分别为n(1b)∶2n(2b)=1∶9, 2∶8和4∶6的共聚物,共聚反应单体总转化率在90%左右,所得共聚物的Mn介于14000~20000。所得共聚物与二(2-甲基-8-羟基喹啉)乙基铝(EtAlq'2)进行配位反应,获得了含Alq3和咔唑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所得共聚物的光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的荧光光谱表现为Alq3的特征荧光,并随共聚物中Alq3含量的增加,荧光强度增强;共聚物中咔唑结构的引入使共聚物的荧光相对于Alq3发生红移,并随咔唑结构含量的增加,红移幅度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