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李冰  杨婧 《科技信息》2010,(35):174-174
风浪对东平湖二级湖堤的危害甚大,为保证黄河下游关键蓄滞洪区——东平湖水库的安全运用,本文论述了东平湖(老湖区)二级湖堤的风浪危害情况及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孙晓明  张华  闫亚萍 《科技信息》2009,(27):329-329
东平湖水库是黄河下游的重要分滞洪区,它是解决黄河、汶河洪水对山东黄河下游威胁的关键工程。但是,由于东平湖自身的防洪体系还不尽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排水问题、二级湖堤的标准及库区迁安问题等,严重影响着其安全运用。对此,提出了滞洪运用安全运用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东平湖蓄滞洪区是防御黄河下游大洪水的重要分滞洪工程,承担分滞黄河洪水和接纳汶河来水的双重任务。针对东平湖防汛工作存有排水系统不配套,二级湖堤工程标准低,分泄洪闸供电系统不可靠,群众迁安救护难度大,群众队伍建设难落实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场实时测量系统和直读式流速仪等测量手段对弯道处拱坝挑流泄流的水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较为精确地测量了弯道和闸孔及其挑流水流的流场和时均压强水头等,通过对三种不同工况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弯道水流对闸孔泄流影响的相关规律和特征,为深入分析建闸后弯道水流对闸孔泄流的影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桂环  韩晶  李冰 《科技信息》2006,(1):115-116
八里湾灌排闸始建于1965年,根据工程建设及防洪的需要老闸设防标准已达不到要求,需对老闸进行拆除重建。八里湾闸处于典型的软弱粘土地基上,其消能形式为底流消能,通过对八里湾闸各种工况下的运用分析,进行多方案消能比较,确定八里湾闸的消能方式为二级消力坎式消能。  相似文献   

6.
李霞 《科技信息》2010,(27):I0366-I0366
金堤河二期治理的规划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增加投资,分期分批对北金堤堤防渗水段、险工、涵闸等防洪工程进行整修、改建和加固,消除险点隐患,对滞洪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进行硬化和整修,确保防汛料物的运输和滩区群众的安全撤离,提高北金堤抗洪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车、标语口号等广泛宣传防洪法规和防汛知识,使沿堤村民加大对防汛工作的认识;加强群防队伍培训,防办人员要通过授课、挂图讲解等方式,到沿堤乡、镇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培训率要达到90%以上,使群防人员整体素质提高,防汛水平有所提升,以适应当前防汛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河闸启闭系统更新及土建附属工程实施时63扇闸门半侧开启泄流、半侧关闭更换启闭机的方案,构建三河闸枢纽泄流数学模型,采用结构网格疏密嵌套及2D-3D同步嵌套方法对计算区域进行离散。计算结果表明:(a)大修方案将使枢纽上下游产生大范围的回流区,局部单宽流量增大;(b)枢纽上游快活岭对过闸水流流态有重要影响;(c)与闸门全开工况相比,半开工况入闸水流存在明显偏流,北侧泄流时平均入流偏角最大,达到27.35°。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改善入闸水流流态的建议,为三河闸大修时水闸的调度、运行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的洪水灾害历来是我国的心腹之患.在过去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决口泛滥达1 500多次,给下游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记载,统计分析了黄河下游历史时期发生的主要洪水事件,并重点论述了黄河洪水对东平湖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发生洪水的次数平均间隔年数越来越短,发生洪水的频率越来越大;由大野泽、梁山泊、安山湖演变而来的东平湖是黄河下游重要的自然滞洪区,黄河下游洪水泛滥、决口是导致东平湖的变迁和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东平湖变迁与黄河洪水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东平湖防洪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对黄河下游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平原河道,当排涝水位和分洪水位、排涝流量和分洪流量相差悬殊,又有蓄水灌溉要求,而河道本身宽阔时,采用主河道布置节制闸、两侧滩地布置溢洪道的枢纽布置形式比全河宽采用节制闸的单一布置形式经济。结合工程,对这两种枢纽布置对应的上下游流速分布、泄流能力等进了对比试验。对平原水闸过闸落差的确定、对闸桥枢纽各泄流部分对应的行近流速取值以及消力池尾槛高度对淹没堰流流量计算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百年一遇来流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的分洪效应。结果表明:当进洪闸、退洪闸同时开启时,花园湖行洪区对其上游的淮河干流水流以削峰为主,对其下游的淮河干流水位以错峰为主;花园湖行洪区中出入流速极值均出现在退洪闸处,特别是在退洪闸反向进洪初期,退洪闸处流速可达0.7 m/s;退洪闸适当晚开既不会增大淮河干流的最高水位,还可有效减缓花园湖行洪区的淹没进程,有利于提高淮河干流调蓄洪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该工程坝址下游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通过建立1∶60水工物理模型,对溢流坝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水流流态进行了观测,对其在下游河床和两岸山体造成的冲刷问题和可能产生雾化诱发山体滑坡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闸门泄流调度运行控制方案 同时对溢流坝的泄流能力、冲坑深、挑距、电站尾水影响及坝面空蚀空化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溢流坝闸墩形式、挑角及电站尾水导墙的体型布置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2.
寺下湖是鄱阳湖在九江市星子县境内的一个港汊内湖,因位于庐山的佛教寺庙之下而得名。寺下湖的面积逾667公顷,北面可望常年云遮雾绕的庐山群峰;南边隔湖堤与终年不涸的杨柳津河相连,堤闸可控水位,因而不受洪涝干旱影响;西临烟  相似文献   

13.
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的综合水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过程中,其龙口水力参数的变化不仅与被截河段的地形条件、来流条件及导流建筑物的泄流能力等有关,而且与两道戗堤所处的位置及其布置形式有关。本文通过对各种戗堤布置形式龙口水力特性的分析,推导出各种布置形式的水力参数计算公式,并经模型试验验证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福生水电站冲沙闸佛氏数低消能效果差的特点,采用物理横型试验方法对冲沙闸的泄流能力、水面线、流态、消能效果及对下游河道冲刷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优化后的消耗建筑物型式和结构尺寸,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鄱阳湖圩区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圩区整治与经济振兴的意见.圩区整治:加固加高圩堤,提高抗洪能力;适当联圩并垸,缩短堤线,提高防洪效果;改造建设好康山等蓄洪垦殖区;搞好治涝工程建设;同时加强五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和圩区的农田林网建设以及土壤改良。振兴圩区经济,主要是调整生产结构:确保粮食优势;大力发展畜禽饲养业和水产养殖业,提高林、牧、副、渔业的比重;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6.
文针对对北金堤防洪工程防汛工作进行阐述,分析存在问题、现存险点险段对北金堤防洪工程抗洪强度的影响,说明成立北金堤抢险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赵洪林  王锦峰  谷和长 《科技信息》2009,(29):I0719-I0719,I0774
黄河下游河道由于不断淤积,加固两岸大堤取土等多种因素,在近堤处形成很多低洼地。有些低洼地经常积水,杂草丛生,无法耕种,形成了近堤低洼荒地;分析了低洼对黄河防洪的不利影响;结合多年放淤固堤施工经验,探讨了利用黄河泥沙资源采用自流和机械施工淤填近堤低洼荒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河口闸下水动力与泥沙清淤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河口防潮闸下清淤工程方案,提出了以两相流方程描述底沙运动的理论模式,建立了泥质河口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并优化独流减河口闸下清淤工程方案.对独流减河口闸下大、中、小潮潮位、流速、含沙量过程和海床演变进行了验证,计算分析了现状地形条件下闸下泄流能力,对宽浅型和窄深型两类清淤方案的不同清淤规模的泄流能力进行了计算模拟.讨论了不同清淤规模条件下泄流能力、清淤量、回淤量与回淤率的关系,给出了各工程方案的清淤效率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在黄河东平湖蓄滞洪区建设勘察中,针对大清河左堤堤身及堤基不良工程地质条件,我院进行了电法勘探试验工作。试验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绘制了地层的地电剖面,揭示了主要地层的空间分布状态。同时,通过对形成的地电剖面进行分析,对存在的浅部不良地质构造进行了推断,为地质勘察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溢流坝泄流能力可靠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对溢流坝泄流能力的可靠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综合考虑了水文和水工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对溢流坝泄流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MC方法是计算泄流能力的较理想方法.文中不仅探讨了单孔泄流情况,而且还推广到表、底孔联合泄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