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性剖面与地震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温宿凸起的油气前景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结果证实,乌什凹陷发育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3套烃源岩及多套储盖组合.烃源岩热演化史及地面油苗显示证实本区有油气运移聚集的条件和历史.地震资料显示喜马拉雅晚期运动导致与逆冲断层伴生的挤压构造十分发育,以挤压背斜为主体的构造构成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温宿凸起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与塔北隆起连为一体,是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凸起,古近纪卡拉玉尔滚大型走滑断层将其与塔北隆起分开.温宿凸起被乌什和阿瓦提两个已证实被具有生烃能力的生烃凹陷所挟持,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同时存在碳酸盐岩和砂岩两类多个勘探目的层.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无疑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具有良好前景的战略接替区.  相似文献   

2.
浅论东海盆地海礁凸起的含油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勘探资料证实,西湖凹隐内生成的油气由生烃深凹向西部和南部的古斜坡带运移。凹陷内的局部构造大多形成于中新世末期的龙井运动Ⅱ幕,圈闭形成晚期于油气主运移期,到会油气运移到比斜坡带来更高的海礁凸起上保存或消失了。作者利用现有东海地震资料及西湖凹陷钻井、测井及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从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方面探讨东海陆架盆地海礁凸起油气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构造的油气运聚过程,预测有利的油气分布区,本文以过乌参1井剖面为地质模型,并结合该区的地质特征建立油气运移过程物理模拟的二维实验模型.模拟实验揭示:温宿凸起是油气运聚的目标指向区,断层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驱动力相同的情况下,高渗透性砂岩层易于成为油气运移的运载层及有利储集层;泄压区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在温宿凸起北部边界出现的变质岩分布带,有可能成为油气运移的屏障,寻找油气时应该避开,有断层沟通的潜山及砂体才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对于准确掌握该区勘探目标层具有重要意义 .乌什凹陷是库车坳陷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 ,是在古生界基底之上发育起来 ,以前寒武系基底埋藏较深 ,中生界发育为特征的中—新生代沉积凹陷 .沉积环境以河流、湖泊相为主 ,乌什凹陷周边出露多套中生代、古生代的烃源岩 ,凹陷内部发育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断层 ,并在厚层泥岩之下的白垩系舒善河中获得工业气流 ,而古近系的厚层泥岩是一套好盖层 ,说明凹陷内部具有供烃条件并且油气聚集自成体系 .指出乌什凹陷的勘探目的层应立足于白垩系砂岩和古近系底砂岩 ,同时兼顾侏罗系砂岩  相似文献   

5.
·石油地质与勘探·埕岛地区中生代和新生代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李伟,吴智平,张明华,郑德顺,周瑶琪(1-1)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及断层的封闭性……………………………赵密福,李阳,张煜,王端平(1-7)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王夕宾,钟建华,王勇(1-12)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油气勘探前景……………………………………………吕修祥,金之钧,周新源,杨明慧,马玉杰,张存(1-17)高邮凹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6.
喀拉玉尔滚断裂系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塔北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断裂之一。为了研究喀拉玉尔滚断裂系性质以及对塔北构造格局的影响,通过野外考察以及地震剖面解释,得出喀拉玉尔滚断裂为一条北西向右旋走滑断裂,受挤压-剪切作用,伴生北喀、中喀和南喀3个雁列褶皱以及次级断裂,为典型走滑断裂展布形态。喀拉玉尔滚断裂带由古生界北西向构造带继承演化而来,曾经历古生代强烈挤压构造运动、中生代平静沉积、新生代斜冲运动3期构造作用,形成了现今地表构造样式。喀拉玉尔滚断裂带处在乌什-温宿构造单元和库车-塔北构造单元之间,对两侧变形、差异压缩起到调节作用。喀拉玉尔滚走滑断裂及其伴生构造的发育可能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产生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喀拉玉尔滚断裂系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塔北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断裂之一。为了研究喀拉玉尔滚断裂系性质以及对塔北构造格局的影响,通过野外考察以及地震剖面解释,得出喀拉玉尔滚断裂为一条北西向右旋走滑断裂,受挤压-剪切作用,伴生北喀、中喀和南喀3个雁列褶皱以及次级断裂,为典型走滑断裂展布形态。喀拉玉尔滚断裂带由古生界北西向构造带继承演化而来,曾经历古生代强烈挤压构造运动、中生代平静沉积、新生代斜冲运动3期构造作用,形成了现今地表构造样式。喀拉玉尔滚断裂带处在乌什-温宿构造单元和库车-塔北构造单元之间,对两侧变形、差异压缩起到调节作用。喀拉玉尔滚走滑断裂及其伴生构造的发育可能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产生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根据最新采集处理的高质量三维地震及3口钻测井分析化验资料,探讨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5转换带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精细构造解释、相干体切片及断层位移-距离关系分析表明, HZ25转换带是在NW-SE向拉张作用下形成的同向叠覆的构造转换带,连接F1断层的下盘和F2断层的上盘,断层总位移量在其内部基本保持不变;构造转换带应力区还伴生形成F3和F4断层,并构成复杂的构造-古地貌格局,分割洼陷并控制储集体分布和油气运移方向;构造转换带是盆外隆起水系的入口,为大套粗粒三角洲及优质储层的发育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相对高部位密集发育的断裂系统及三角洲砂体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优良场所,构造变换带与其控制发育的厚层辫状河三角洲耦合,形成地层-岩性复合圈闭。HZ25构造转换带文昌组的油气突破,为惠州凹陷古近系油气勘探打开局面并提供了方向,分布在惠州凹陷边缘的一系列构造转换带是未来值得重视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9.
唐河低凸起是南襄盆地内分隔泌阳凹陷与南阳凹陷的次级正向构造单元,其地质结构研究对该区油气勘探和分析泌阳、南阳两富油凹陷的构造—沉积充填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地震、钻测井及地化资料为基础,分析唐河低凸起的地层充填、构造特征、形成演化和成因机制,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潜力。研究表明,唐河低凸起自下而上发育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凤凰镇组及平原组。构造东西分块,为受桐河街断层分隔的南阳、泌阳两凹陷斜坡带组成的“类地垒”形态;南北分带,呈多个半地堑形态。构造演化分析将该区演化阶段划分为统一沉降期、差异沉降期、挤压定型期和拗陷期4个阶段,低凸起的成因机制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换下边界断层的差异活动密切相关。唐河低凸起具有多凹陷烃源岩供烃、多层系有效储层发育、长期高效输导体系及多类型圈闭垂向叠加的有利条件,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碳酸盐岩油气聚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更好地指导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的勘探实践 ,进一步认识叠合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从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的形成、分布以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入手 ,剖析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宏观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圈闭类型主要为潜山及背斜 ;碳酸盐岩含油气层的储集层有不整合面以下的风化壳及碳酸盐岩内部的孔缝发育带 .相对凹陷而言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处在比较高的部位 ,正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 ;而相对于翘起的高部位来说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又处在相对较低的部位 ,极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塔北隆起牙哈潜山油气藏、巴楚隆起和田河气藏以及塔中隆起西北倾没部位的塔中 45油藏都是很好的例证 .由此可见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是碳酸盐岩聚集油气的有利地区 .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用各种方法识别出更多隐伏的构造活动枢纽部位 ,为发现更多的油气田提供靶区  相似文献   

11.
羊塔克构造带位于塔北隆起的西端 ,属于库车油气系统的前缘隆起带。邻区的油气勘探结果显示 ,早期属塔北隆起、后期属库车前陆盆地前缘张性隆起构造带的羊塔克、牙哈、玉东及英买 7等构造带具有陆相 (前渊凹陷的三叠侏罗系源岩 )和海相 (被动边缘的寒武奥陶系源岩 )双重油气来源 ,并具有上部碎屑岩 (构造 )和下部碳酸盐岩 (潜山 )含油气的特点。据推测 ,羊塔克构造带除已发现的白垩系下第三系构造油气藏外 ,尚有相应层系的地层油气藏和下部碳酸盐岩 (潜山 )油气聚集 ,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为油气田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探讨了区域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储盖组合、后期构造变动等对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重因素控制;早期形成、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及其斜坡以及前陆逆冲带第2,3排构造分别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最有利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以及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斜坡部位有利于保存,是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特点;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早期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后期特别是晚喜山期普遍受到了调整改造,以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最为突出;保存条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特别是优质区域盖层的存在,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关键。结论 继承性古隆起与隐伏前陆逆冲带是塔里木克拉通区与前陆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古隆起的形成和油气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北、巴楚和塔中隆起是塔里木盆地不同世代盆地原型结构复合的产物,对油气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中,塔中、塔北隆起,为海西期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区,具有良好的储盖条件,是油气重要的聚集场所.中新生代昆仑山崛起,塔西南挤榨前渊形成,致使克拉通内拗陷转化并反转形成巴楚隆起,与塔西南前渊迭加的古生代源岩构成统一的成藏系统.  相似文献   

14.
油气运移流向研究有助于认识含油气系统内部的油气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含油气系统中的油气运移流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区内现今异常压力的分布规律,并用逐层回剥的方法恢复了Es3+4和Es1+2的流体势。研究结果表明,异常高压和流体势的展布规律显示了油气主要沿着几个优势运移通道运移,笔架岭-西部斜坡带、双台子和中央低凸起等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部位,其中以向中央低凸起上的运移优势最为显著。研究区主要存在断裂带、横向连通的储集体和区域不整合面3类输导层,这3种输导层往往相互配合完成对油气的输导。油气输导层与优势油气运移通道往往形成统一的油气输导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油气输导的效率。油气勘探成果证明,研究区内油气运移的主要流向与有利油气赋存单元的分布相吻合,主要含油气单元围绕海南生烃中心成环带状分布,有利于指导后期油气勘探和勘探目标的优选。  相似文献   

15.
油气运移流向研究有助于认识含油气系统内部的油气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含油气系统中的油气运移流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区内现今异常压力的分布规律,并用逐层回剥的方法恢复了Es3+4和Es1+2的流体势。研究结果表明,异常高压和流体势的展布规律显示了油气主要沿着几个优势运移通道运移,笔架岭-西部斜坡带、双台子和中央低凸起等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部位,其中以向中央低凸起上的运移优势最为显著。研究区主要存在断裂带、横向连通的储集体和区域不整合面3类输导层,这3种输导层往往相互配合完成对油气的输导。油气输导层与优势油气运移通道往往形成统一的油气输导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油气输导的效率。油气勘探成果证明,研究区内油气运移的主要流向与有利油气赋存单元的分布相吻合,主要含油气单元围绕海南生烃中心成环带状分布,有利于指导后期油气勘探和勘探目标的优选。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北部于奇地区东河砂岩油气成藏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勘探热点之一.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储层预测、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了于奇地区东河砂岩油源条件、储集条件、保存与储盖组合、圈闭条件、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区内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较充足,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储集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为中等容积、中等渗透性能储层,有利的储层分布区位于于奇东部地区的东南一带;储盖组合为下储上盖式,盖层封盖能力好;圈闭类型主要为非构造圈闭,至少发生了一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即喜山早期.提出今后勘探应突破传统的构造圈闭的束缚,坚持以寻找多类型圈闭特别是地层圈闭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以盆地演化和流体输导格架为成藏背景,从有效烃源岩及其生排烃历史出发,以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研究表明,油气藏主要以昌吉凹陷二叠系和四棵树凹陷侏罗系油气2期充注混源而成,油气分别以早期净浮力、晚期强超压为驱动机制,以不整合/区域性砂体、构造断裂为优势运移通道构成2源2期充注、阶梯式输导、地层/岩性型聚集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是在古生代地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叠合型含油气盆地.由于盆地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这就为油气的生成、聚集、保存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从盆地内发现的多处地面油气显示和目前钻井获得的高产油气流,都证实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在盆地内发现的多套生油层来中,寒武—奥陶系为最佳。为此,本文就从寒武—奥陶系的石油地质特征入手,来探讨油气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troliferous features of Tarim Basin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Using the modern tectonic geology theories andmethods such as the plate tectonic analysis, the paleo-struc-ture analysis, the structural-Iithofacies analysis, and the faultrelated fold and petroleum system, and combining with theseismic data, well drilling data and the circumferential fieldgeology, study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tro-leum prospect in the Tarim Basin has been carried ou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arim Basin is a large superimpositionand combination basin with continental crustal basement,composed of a Paleozoic craton and Meso-Cenozoic forelandbas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n are: the kernel partof the basin is the marine facies Paleozoic craton, superim-posed 4 continental facies foreland basins. Though the scaleof the paleozoic craton of the Tarim Basin is relatively small,the structure is steady. The petroleum prospect of the Paleo-zoic craton is: multiphase pool-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controlled by ancient uplift. The Meso-Cenozoic forelandbasins in the Tarim Basin, which are distributed on the era-tonic circumference and are a long-term subsidence, turnedinto rejuvenated foreland basins after the Meso-Cenozoicperiod. The petroleum prospects are: coal-bed generatinghydrocarbon, abundant natural gas, pool-generation in laterand recent periods, the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controlled bythe foreland thrust belt.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Tarim provide it with a superimposition and combinationpetroleum system of multiple resources, multiple reservoirsand multiphase pool-generatio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prospect covers two large fields: the Paleozoic craton and theMeso-Cenozoic foreland thrust be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