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改进的硫酸盐蒸煮浆比常规硫酸盐浆有较好的漂白性,在相同的漂白工艺条件下,改进的硫酸盐蒸煮浆比常规硫酸盐浆所用的化学药品少而成浆白度高。用改良硫酸盐法制得的浆比常规硫酸盐法制得的浆易漂;用氧碱次氯酸钠漂白,蓝桉比例大的成浆白度高,比例少的白度较差,且氧碱次氯酸钠漂白比常规次氯酸钠漂白成浆白度可提高2~3倍;过氧化物H2O2的漂白过程聚合度下降较少,很适合强煮弱漂的制浆工艺,成浆白度与次氯酸钠相差不大,但可减少污染。用蓝桉60%的混合材制的浆粕,进行纺丝验证试验,纺丝的各种性能好,能纺出质量较好的粘胶纤维。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 4种人工种植桉木改良硫酸盐 (深度脱木素 )法制浆的实验 .结果表明 ,改良硫酸盐法制浆的选择性明显高于常规硫酸盐蒸煮法 ,改良硫酸盐法制浆可以生产出卡伯值非常低且强度很好的纸浆 .与常规硫酸盐蒸煮相比 ,改良硫酸盐蒸煮桉木浆的卡伯值低 5~ 6个单位 ,而纸浆粘度却高出 2 .8mPa·s.改良硫酸盐浆比常规硫酸盐浆的得率高 ,而且粗渣率低 .但是由于反应速度慢 ,改良硫酸盐制浆需要较高的H_因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桉木片进行单独蒸煮,以确定较合理的蒸煮工艺,然后对桉木与竹子混合蒸煮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蒸煮最高温度158℃,升温时间80min,保温时间180min,液比1:3.5,用碱量28%,硫化度30%的蒸煮条件下,桉木片和竹片两者混合蒸煮的比例为25%:75%时,可获得质量良好的桉竹混合浆。  相似文献   

4.
人工种植桉木深度脱木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4种人工种植桉木改良硫酸盐法制浆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良硫酸盐法制浆的选择性明显高于常规硫酸盐蒸者法,改良硫酸直帽浆可以生产出卡伯值非常低且强度很好的纸浆。与常规硫酸盐蒸煮相比,改良硫酸盐煮桉木浆的伯值低5-6个单位,而纸浆粘度却高出2.8mPa.s。  相似文献   

5.
针对混合商品桉木片硫酸盐法制浆漂白过程强度损失较为严重问题,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完成混合商品桉木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工艺优化,确定在NaOH用量2%、时间60,min、温度100,℃、氧压0.5,MPa、MgSO4用量0.2%的条件下,纸浆的打浆度为15°SR,其抗张指数达到39,N·m/g以上,黏度780,mL/g.通过单因素实验,进一步探讨氧脱木素工艺中NaOH用量对于纸浆性能的影响,提出氧脱木素工段NaOH用量与纸浆黏度、卡伯值分别具有线性关系:Yη=-17.84,XNaOH+829.92,R2=0.989,8;Ykappa=-0.62,X NaOH+10.56,R2=0.995,9.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引种的南方湿地松和加勒比松进行了实验室改良硫酸盐法蒸煮的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硫酸盐法制浆的选择性明显高于常规蒸煮法,当卡伯值相同时,与常规硫酸盐浆相比,改良硫酸盐浆具有相近的细浆得率、较低的粗渣率和较高的粘度,在相同的抗张指数下有更高的撕裂强度。  相似文献   

7.
以洋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洋麻的化学成分,研究了不同H因子下硫酸盐法制浆(KP)的较优工艺,以及KP浆的ECF漂白性能及较优的漂白工艺.结果表明:洋麻的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为45.00%,酸不溶木素含量为16.50%,聚戊糖和抽出物含量均较低,是优良的造纸用原料;KP法蒸煮较优的制浆工艺为H因子1000、活性碱用量20%、硫化度22%,该工艺下细浆得率达44.9%、卡伯值为20.4、残碱质量浓度为11.67 g/L;ECF漂白的较优ODED漂白工艺为OD0,2%EpD1,1.5%,该工艺条件下终漂浆白度可达82.3%ISO.  相似文献   

8.
以硫酸盐桉木浆为原料研究了氧脱木素工艺条件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分别进行了不同时间、温度、氧压和用碱量(NaOH质量分数)下的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nhnken实验设计对氧脱木素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镁用量为0.2%(质量分数)、浆浓为10%的情况下,控制氧脱木素过程中草酸根形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温度100℃、用碱量1.5%、反应时间60 min、氧压0.5 MPa.在上述工艺条件下,草酸根含量为0.25 g/L,卡伯值差值和黏度差值的比值为0.045.  相似文献   

9.
以越南甜竹为对象,采用硫酸盐法蒸煮,研究越南甜竹蒸煮反应历程。结果表明,煮浆适宜工艺条件为:用碱量22 %,温度170 ℃,保温时间120 min,硫化度20 %,液比4∶1。蒸煮过程中木质素脱除可分为大量脱除、补充脱除和残余脱除木质素3个阶段。蒸煮终点,浆料的Kappa值较高,即甜竹比较难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白腐菌改性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机械浆的强度性能,有利于拓宽机械浆的应用范围.本文采用白腐菌Trametes hirsute 196对桉木CTMP浆进行改性处理,并探讨了白腐菌处理后纸浆的漂白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白腐菌处理使桉木CTMP浆白度值从49.6%下降到37.8%,且这种改性后纸浆的可漂性较差,H2O2和Na2S2O4单段漂后纸浆白度均在60%以下,但采用Na2S2O4—H2O2两段组合漂白工艺可以使漂后Bio-CTMP浆白度达到71.3%.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对云南松林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土壤分布、坡向分布、坡位分布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境内,云南松林水平分布范围北至28°23′33″N,南至23°01′20″N,东至97°46′39″E,西至105°54′05″E;垂直分布海拔跨度在710~3320m之间,其中分布面积最多的海拔区间为1500~2500m,占云南松林总面积的66.66%;云南松林下的土壤包括8个土类,其中红壤分布面积最多,占61.58%,其次为紫色土和黄棕壤;就分布的坡向而言,在阳坡的分布多于阴坡,前者占58.29%,后者占41.71%,但分布于阴坡的云南松林质量总体上优于阳坡,前者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9.1m3/hm2,后者平均为74.0m3/hm2;坡位分布方面,分布于中坡位的云南松林最多,其次为上坡位,下坡位的居第3,分布于山脊的居第4;从林分质量上看,山脊上的优于上坡位的,上坡位的优于下坡位的,出现了林分质量与立地质量相背离的情况,但下坡位到山脊受到的人为干扰不断减少.这表明在现存云南松林中,人为干扰因素取代立地质量等自然因素,成为影响云南松林质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小孢子材料为对象,全程观察并分析了云南松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及特征.云南松减数分裂构型为11.72II0 0.24II1 0.04I,配对指数为98.67%,环状二价体的频率和配对指数高于其他裸子植物.染色体交叉平均数目(2.42)和染色体异常分裂现象频率(4%)远低于其他裸子植物.云南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表现出高度保守性,与其高度保守的有丝分裂核型较一致.这也说明云南松所在的松属是松科中较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云南松松针中莽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NX 5μC18110A(4.6mm×250mm)色谱柱,以甲醇∶1%磷酸水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5nm,流速1mL/min,柱温为30℃.结果:莽草酸进样量在0.101 2~2.0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为0.89%(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松针中莽草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通过在不同梯度的磷营养液中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217 d的培养发现,云南松根系生物量、侧根数、根部全磷含量、茎叶全磷含量随磷浓度变化而呈二次函数曲线变化.在较低磷浓度下云南松对供磷变化反映明显,但随磷浓度的增加,这种变化呈减弱趋势.在缺磷处理还导致云南松茎叶生物量减少,主根长度增加.在云南松根系分泌物中未发现有机酸的大量分泌,说明缺磷可以导致云南松体内酸环境的变化,但不是植物根际酸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肺衣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肺衣抗氧化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料液比为1∶5,温度60℃,提取时间3.0 h,提取液对·OH清除率为96.9%,IC50为14.7 mg/m L.  相似文献   

16.
<正>一、前言 碱性亚硫酸钠制浆方法使用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为蒸煮液。其优点是:纸浆得率高,易漂白,纸浆的强度性能与硫酸盐浆相接近,并且不会产生硫酸盐蒸煮及回收系统所散发的恶臭硫化物,等等。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碱性亚硫酸钠制浆方法,对针阔叶木、芦竹、麦草等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 碱性亚硫酸钠法蒸煮温度一般要比硫酸盐法高10—15℃,化学品用量也要高20%(或者蒸煮时间延长5倍)。最近发现,蒽醌在碱性亚硫酸钠法蒸煮中具有加速脱木素催化作用,因此,上述缺点可以通过添加蒽醌来弥补。 本试验以意大利杨木为原料,研究了碱性亚硫酸钠一蒽醌法制浆条件及其对浆质量和得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滇中3种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比较,对滇中区域桉树林的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降雨再分配比率受到自身特性与环境影响较大.场降雨与连续降雨的降雨再分配比率不同;场降雨事件中,云南松林的林冠截留率较大;除云南松林在降雨量和雨强较小时,树干茎流比率较小,达到2.40%以外,穿透降雨和树干茎流的分配比率接近;连续降雨事件发生时,3种群落林冠截留、穿透降雨和树干茎流分配比率一致,穿透降雨量、茎流产生量与降雨量成正相关,林冠截留趋于恒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划分群落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石屏县牛达林区天然云南松中幼年林林木生物量和蓄积量与林木结构、林木密度、单纯林和阔叶树混交林以及与生境因子(海拔、土壤水分、坡向和坡度等因子)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云南松林的生产力指标。试图探索云南松林木高生物量的林分特征及其生境条件,为云南松营林造林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前 言 我国松香生产历史悠久,松脂资源极为丰富。1981年,我国松香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脂松香的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年产40万吨以上,但其原料基本上是马尾松松脂。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地开发利用其他松树树种(如云南松、思茅松等)的松脂资源。因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