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检测4HPR对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SRB实验法。结果:1μg/ml、2μg/ml、4μg/ml、8μg/ml、16μg/ml、的4HPR作用24h、48h、72h后Hela细胞其OD值分别为1.78、1.77、1.72;1.68、1.60、1.59;1.55、1.40、1.33;1.32、1.16、1.03;0.75、0.69、0.54。对照组为1.70、1.71、1.77。结论:4HPR对Hela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程度与4HPR的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验结果表明4HPR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机理之一是诱导该细胞凋亡。本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4HPR作用不同时间Hela细胞凋亡的百分比及细胞周期变化。方法:体外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结果:2μg/m的4HPR作用24、48、72h后,Hela细胞的凋亡百分比分别为4.1%、6.6%、26%;4μg/ml的4HPR分别为5.1%、8.3%、28%、8μg/ml的4HPR分别为5.9%、6.2%、34%。细胞周期分布图中,G1细胞明显减少。结论:上述结果提示Hela细胞凋亡的百分比与4HPR的作用时间、作用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A抑制Shope肿瘤细胞生长的机理。方法:电镜观察Shope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DNA片段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的百分比。结果:电镜下可VA诱导的Shope肿瘤细胞变小,细胞浆固缩,染色质聚集并靠近核膜,在1.5%琼脂糖凝胶电泳中,Shope肿瘤细胞DNA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图谱。流式细胞仪检测经10-5MV作用24h、48h、72h后,凋亡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7.1%、22.4%、32.4%。结论:以上结果表明,VA对Shope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实验结果证明4HPR对Hela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从细胞凋亡角度研究4HPR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机理。方法:采用电子显微镜、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分析4HPR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生化学及细胞生物学改变特征。结果:电子显微镜下:细胞固缩、核膜扭曲、核染色体聚集成块并靠近核膜;细胞DNA被降解,在1.5%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出现典型的阶梯状图谱(DNALadder);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大量亚二倍体细胞核型峰,二倍体细胞峰减少。结论:上述结果表明,4HPR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4HPR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机理之一是诱导读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免血清对shope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其作用机理之一是诱导该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兔血清对shope肿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DNA的影响。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兔血清导引shope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DNA发生变化,以SCB-6a细胞变化最为显著。结论:本文利用流式细胞仪征实了兔血清对shope肿瘤细胞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二去水卫矛醇(DAG)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肺癌细胞H460、人鼻咽癌细胞CNE和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抑制率研究DAT对4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DAG对4种癌细胞:CNE、H460、SGC-7901和BEL-7404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作用72h后半数抑制浓度(72h-IC50)分别为4.12μg· ml-1,15.98μg·ml-1,16.00μg· ml-1和16.73μg·ml-1.显微镜下可见经药物作用后细胞圆缩、胞质浓缩、胞浆内颗粒集中边缘化甚至细胞溶解等损伤现象.DAG在体外对上述4种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7.
槐果碱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槐果碱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增殖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进一步观察槐果碱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槐果碱对K562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细胞经0.8g/L、1.0g/L的槐果碱作用48h后,即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作用72h后DNA凝胶电泳出现片段的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用1.0g/L槐果碱使K562细胞阻滞于G0/G1期,作用72h后G0/G1细胞比例由38.0%上升到56.2%。槐果碱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海藻真菌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福建漳州浯屿岛和漳州浮宫海岸潮问带采集到的10种海藻中分离到66株海藻真菌.采用MTT法对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抽提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34株菌株对KB和/或Raji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占供测菌株的52%.其中对KB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21株.对Raji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30株.对两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17株.分别占活性菌株的62%、88%和50%.实验结果表明,海藻真菌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研究文殊兰中弱碱性生物碱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并筛选出敏感细胞株,观察凋亡形态;MCF-7细胞株、SMMC7721细胞株、SGC7901细胞株、HepG-2细胞株,MTT溶液,DMSO,Hoechst33258等;利用MTT法检测文殊兰弱碱性生物碱对上述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文殊兰弱碱性生物碱对上述细胞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给药72 h后测定IC50=9.374 323μg/mL;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出现凋亡小体,有凋亡现象发生.文殊兰弱碱性生物碱MCF-7细胞株、SMMC7721细胞株、SGC7901细胞株、HepG-2细胞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紫甘薯花色苷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模型研究紫甘薯花色苷的抗肿瘤活性.通过MTT实验检测紫甘薯花色苷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变化.MTT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紫甘薯花色苷处理HepG2细胞24、48、72,h后,低浓度的紫甘薯花色苷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高浓度的紫甘薯花色苷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800,μg/mL花色苷处理72,h抑制率高达80%.HE染色结果表明,正常HepG2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清晰可见,而加入花色苷后,出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浓集于核膜表面、形成新月形致密小斑块、细胞膜形态变得不规则等凋亡的特征.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花色苷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且细胞的凋亡率随花色苷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国外文献报道4HPR对乳腺癌具有显著的化学预防及治疗作用。本文拟探讨4HPR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动物致癌试验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Hela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DNA出现显著改变;裸鼠致癌试验也提示4HPR抑制Hela细胞生长。结论:上述结果提示4HPR在体内外对Hela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人肝癌单抗3A5用氯化汞合木瓜蛋白酶消化,经SDS-PAGE、ELISA方法检测证实得到Fab活性片段。单抗3AS及Fab片段与抗癌抗生素C1027偶联,得到3A5-C1027和Fab-C1027偶联物。克隆生成测定对肝癌细胞具有极强的杀伤作用,C1027、3A5-C1027和Fab-C1027的IC50值分别为6.5 x10~(-16)、4.2×10~(-14)M和8.6×10~(-16) M。 Fab-C1027对人咽上皮癌细胞与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相比,两者相差32倍,呈选择性杀伤作用。观察C1027、Fab-C1027对移植人肝癌裸鼠的治疗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59%和85%。在可耐受剂量下,C1027对人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Fab-C1027显示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青龙衣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开放ODS柱色谱等分离技术从青龙衣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全部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选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乳腺癌细胞株(MCF7),结肠癌细胞株(Lo Vo)对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筛选.从青龙衣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醇(nonacosanol)(1),[1-(4'-甲氧基苯基)-7-(3'-甲氧基,2'-羟基苯基)-3',4'-环氧-3-庚酮[3',4'-epoxy-1-(4'-methoxylphenyl)-7-(3'-methoxyl-2'-hydroxyphenyl)-heptane-3-one](2),正三十一烷醇(hentriacontanal)(3),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3-醇[1-(4'-hydorxyphenyl)-7-(3'-methoxy-4'-hydorxyphenyl)-hepta-3-ol](4),4,6-二羟基-3,4-二氢-1-萘酮(4,6-dihydroxy-3,4-dihydro-naphthalenone)(5),胡桃醌(5-hydroxy-1,4-naphthoquinone)(6),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7),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8),香草酸(vanillic acid)(9),槲皮素(quercetin)(10),香草醛(vanillin)(11).化合物5、10对肿瘤细胞均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35μmol/L.化合物8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58μmol/L.化合物2、3、6和7对个别肿瘤细胞有作用,其他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没有生长抑制作用.11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10,11为属内首分,化合物5、8和10均具有较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S-3-1的癌预防与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S-3-1是合成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的中间体,为一新化合物。我们的研究表明,S-3-1不仅对肿瘤有预防作用而且有较强的治疗作用。其预防作用,在体外可抑制苯并芘诱导的V79细胞恶性转化,在体内对DMBA/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形成呈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抑制ODC产生和增强细胞间隙信息传导有关;抗肿瘤作用,在体外可明显抑制SCLC、A549、KB、HCT-8、PLA-C、BGC、W1-38、CACO2和PaCa的生长。在体内对小鼠Lewis肺癌、S180肉瘤和H22肝癌均呈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可能与增加肿瘤细胞间隙信息传导、抑制肿瘤细胞膜P21ras蛋白表达、抑制癌基因C-myc表达、增强抑癌基因P53表达和抑制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UHPM rocks on the surface in Sulu terrane, the surface suture between the NCB and SCB should be located along the Wulian fault (see Fig. 1, S1). However, based on the aeromagnetic data of eastern China, Li[1] first indicated that the subsurface suture between the NCB and SCB in the region east of the Tan-Lu fault should be located to the east of Nanjing City (see Fig. 1, S2), which south displaced about 400 km from the surface suture. This is contradicto…  相似文献   

16.
17.
测试近红外荧光(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IR-783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将转染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人胃癌传代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于裸鼠,7 d后分别使用NIRF染料IR-783和荧光素酶底物进行活体荧光成像和生物发光,测定肿瘤部位ROI(region of interest)值,连续检测并绘制NIRF强度与生物发光强度相关性曲线;选择前期建立的胃癌PDX(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s,PDX)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CEA与CK8/18的表达,确定移植瘤与原发肿瘤病理学一致性;将SGC-7901细胞和来自PDX模型的胃癌细胞分别培养24 h,分别加入线粒体示踪剂(mito-tracker)或溶酶体示踪剂(lyso-tracker),30 min后加入IR-783染料,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近IR-783染料在胃癌细胞中的结合部位;将正常胃上皮细胞分别与转染GFP的SGC-7901细胞和来自PDX模型的胃癌细胞共培养24 h后,加入IR-783染料,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近IR-783染料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活体成像结果显示,IR-783染料能够特异性的聚集于人胃癌裸鼠移植瘤部位;NIRF强度与luciferase强度的相关性达99%以上;PDX肿瘤与原发肿瘤中CEA与CK8/18表达均呈强阳性;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到NIRF染料不仅能够特异性识别传代胃癌细胞,同时也能识别来自PDX模型的肿瘤细胞,并优先集聚在肿瘤细胞的线粒体与溶酶体中。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能够特异性识别胃癌细胞,可用于胃癌模型的成像研究,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潜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