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正的性别观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的,它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样重要。中国文学中有丰富的性别文化,它可以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培养大学生公正性别观和健康人格以及提高国民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的阐述,论述了弘扬优秀的藏民族文化是我区现代教育改革的基点。为此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树立全面、科学的文化选择观,加强对学生的文化选择导向。  相似文献   

3.
科学史、科学编史学研究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与科学文化研究有着密切的关联。来自科学史、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多元的科学观,可以对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见解,也可以在其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以这样的方式从事研究,既会遇到误解,也另有一种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有着长久而又复杂的历史,这似乎是为人类学后来的种种理论分野以至于学派分化种下了“祸根”。对文化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研究,向来是人类学理论基础研究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而对于有关文化概念的讨论和辩论及其与人类学各理论分野的关系的研究,也应该是人类学思考和“再思考”、“重新把握”和“反思”的起点。本文从人类学文化概念的历史回顾出发,试图说明文化概念的发展对于人类学理论发展乃至于学术流派分野的重大影响,进而探讨在新时期条件下关于文化概念的研究对于中国人类学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人类学研究中的“陌生化”的运用,要求用新的形式言说新的感觉体验,使日常熟悉的、俯拾即是的事物变成一种特殊的意料之外的事物,创造出一种对客体从未有过的感受和认知。一方面,“陌生化”理论在人类学中的运用与人类学始终对“远方文化之迷”的学科追求有着异曲同工的所指;另一方面,“陌生化”理论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中也得到了应用性的发展,使得人类学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女性人类学的文化与社会建构及其后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女性人类学的成长历程、方法内容与争论的课题及成果。涉及女性及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关系 ,女性主义理论与人类学理论的勾连 ,女性人类学研究方法与主要论题。主要包括 :社会性别的文化内涵及分析模式 ,女性人类学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界定 ,后现代女性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旅游者对异地民俗文化的追求,使得民俗传统文化备受瞩目。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解读民俗旅游,并采用田野调查法,对乔家大院木雕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各种木雕装饰的内容,挖掘木雕艺术诠释的文化内涵和渗透的民俗思想。在文化人类学视角下进一步加深对民俗旅游的理解和认知:民俗旅游彰显人类文化;民俗旅游传递人类文化;民俗旅游丰富人类文化。指出民俗旅游的开发应以文化人类学理论为指导,实现民俗旅游对人类文化的传递与升华。  相似文献   

8.
文化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文化观念的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由于没有把它看成是文化价值的对象,出现了诸多困境和危机,其本质就是文化的危机。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文化观,要求人们必须克服片面的经济发展观,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对文化观念进行整合与创新,形成一种站在人类生存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建构起全球性的“大文化观”,从而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科学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9.
高校健美课程定位模糊,教学特色缺失,这与植根于中国文化和审美观念的身体认知有很大关系。健美运动的项目文化围绕身体演绎和生发,相比其他项目,呈现出智慧、审美、和谐三位一体的身体文化特色,身体理应成为健美课程教学理念设计的逻辑起点。对此,高校健美课程教学理念应共性与特性兼顾,调整课程目标,重新定位于认知身体,树立身心和谐的健美身体观;审美与体质并重,强调项目文化熏陶,通过身体练习提高身体素质,建立身体本体感;理论与实践交互,培育身体感知,提高学生对健美运动以及人体的理解,丰富身体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中的人类学旨趣同中外人类学历史上审美习俗研究资料与理论积累相互交汇的逻辑结果 ,注重理论思辨的美学研究与强调田野调查的人类学研究的相互补充和相互阐发 ,激发出一些意蕴深厚的新的学科生长点。社会现实当中的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和文化语境包含着许多可供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广阔学术空间。审美人类学的深化发展对于美学和人类学的学科建设 ,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书是最好的文化人类学教科书之一。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学入门",介绍人类学各分支学科、文化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论与应用等;第二部分为"欣赏文化多样性",探讨文化人类学如何从语言、族群、经济与政治体系、家庭与亲属、婚姻、性别、宗教、艺术展演、媒体与体育等多个维度,表现人类在历史时空中的文化多样性;第三部分为"变迁的世界",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布迪厄用“实践”调和了传统人类学有关结构与行为、文化与人之间的二元对立观。以实践理论考察社会文化现象 ,布迪厄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 ,认为文化处于一个不断的生产、再生产过程中 ,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变迁。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现象 ,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学科问的交叉和互渗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间的互渗在中国更具有特殊意义。例如生态学与民族学、人类学的交叉、互渗孕育出新的学科——民族生态学、生态人类学等。通过民族生态学的研究,人们可以获取当地人对环境的认知。对世界的看法。从民族生态学的角度来讲,环境并不一定是一个真实的实在物,而是人类感知与解释外部世界的产物,即环境是文化构建的产物,因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环境观,也就存在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体育文化素养的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对高校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现状及其培养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要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多维体育观,摒弃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并通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等改革,形成“四位一体,散发渗透”教育的模式,实现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学术能力已成为当前衡量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树立良好的学术人格是成为学术型馆员的必要前提。继承和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基本要求的儒家传统君子观中的合理成分对馆员树立新型学术人格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通过比较旧"五常"——传统君子观的伦理内涵与新"五常"——确立馆员学术人格的伦理诉求,提出了构建馆员学术人格的伦理态度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开创了人类学研究的民族心理学派,在人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通过介绍评析其著作《文化模式》一书来分析其文化模式论的主要观点、理论贡献和相对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视野,一种认识人类文化和人类艺术的视角。人类学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缺口,开启了许多新的方法论和新的研究视角,以及与不同学科的新的互动方式,由此而产生出一种对人类世界的新的认知方式。而艺术人类学的本土化,对理解中国的本土艺术,建构中国的本土经验,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直伴随人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一个无法忽视的课题,无论是地理学的角度还是生态学的视野,人类学者始终致力于人类及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解释,并且创建了文化生态学、生态人类学、民族生态学、人类生态系统等诸多理论流派。应用这些理论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过程,这就是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角度和特色。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某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植物和农作物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传统农业变迁和土地利用变迁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特殊的自然条件或以特殊的地方疾病为对象的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本土化就是要用人类学理论来研究中国的社会和文化 ,通过这种研究来作出我们对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贡献。之所以提出本土化 ,主要是因为中国人类学还显年轻 ,研究成果也少 ,普及不够 ,要实现本土化 ,还要解决本土化与国际化 ,教学与科研 ,普及与提高 ,理论与实践等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多元智能理论被我国的基础教育界广泛研究和实践。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树立多元的智能观;2.树立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学生观;3.树立求异的教学目标设计观和求活的教学方法运用观}4.树立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方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