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4):35-37
猕猴桃原产中国,是上世纪初以来成功驯化栽培的果树之,至今仪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猕猴桃以其独特的风味,富含维生素C、缮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营养和清肠健胃等功效而得到广泛青睐,成为重要的水果种类。近三十年来,我国相继开展了猕猴桃野生资源调查、资源评价和选育种,发掘和选育了一批优良猕猴桃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葱研究起步晚,研究水平低,审定的大葱品种较少,栽培技术水平也较低。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大葱品种及育种技术水平已经明显滞后于生产和市场发展了,开展大葱新品种选育研究势在必行。
  从1994年开始,组建了辽宁省农科院大葱育种研究室,开展了大葱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配套栽培研究,主要目标定位在育成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适合北方生产的大葱杂交品种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30-31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育种技术的创新研究,提高我国燕麦育种技术水平;通过选育加工专用型燕麦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提高我国燕麦主产区的生产水平;通过燕麦深加工技术和新型健康食品的研究,延长燕麦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课题实施,使我国燕麦整体技术水平、产业化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推进产区农民脱贫致富和燕麦市场化、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针对当时四川名优绿茶新品种少,茶树品种单一,特色不突出,茶园良种化程度不高的突出问题和茶树品种选育一味强调产量指标等弊病,率先提出和系统开展了茶树特色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研究。其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绩是:  相似文献   

5.
燕麦育种技术基础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1-23
1燕麦遗传多样性分析技术研究 通过反复试验,建立了适合燕麦的AFLP反应体系。利用差异较大的部分材料,对大量AFLP引物进行了筛选,选出燕麦适用的AFLP引物20对,较好地反映燕麦材料的多态性,这些引物经进一步研究和筛选,将在燕麦分子辅助育种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档优质稻是近年来新诞生的概念,高档优质稻鄂中5号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档优质稻新品种,是我省育成审定的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优质水稻品种,原名润珠537,2004年3月经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鄂中5号”正式推广。其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荣获2002’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十大金奖名牌产品第一名,是当前进行无公害高档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理想品种。采取“科研+企业+农户+基地”模式的进行产业化开发累计推广面积40多万公顷,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效果,并荣获2.00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黔糖4号系NC0310×CP36/105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其表现为出苗快而整齐、分蘖强、生长势强、宿根性和耐旱耐寒性突出、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中早熟高产高糖。产.量6.6t/667m^2比对照F134增产45.69%,此对照桂糖11号增产13.8%;平均蔗糖分含量15.92%,比F134高4.16个百分点,比桂糖11号高1.05个百分点,较双对照增产增糖优势明显,尤其在旱坡地上种植较其它品种更具有增产潜力,适宜于中等肥力的旱坡地或平坝地种植,可作为糖料或能糖兼用型甘蔗新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我国第二大蔗糖生产基地,全国“双高甘蔗”优势产区,甘蔗产业是国家和云南省重点支持的优势产业。“十一五”以来,云南甘蔗种植面积达450万亩以上,蔗糖产量突破200万吨,工农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由于云南光热资源丰富,除甘蔗外,香料烟、马铃薯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水稻、蔬菜和水果等传统作物也有较强的可比效益,迫使甘蔗的种植区域不断向旱地和坡地转移,旱地甘蔗所占比例达到80%。云南也是全国乃至全球极干旱的主产蔗区,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十年九旱,干旱年年有,大小程度各不同”,且随着气候变暖,干旱发生的频率、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给云南蔗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原料及蔗糖产量大幅波动,十分不利于蔗糖产业的平稳发展。如2009年入秋以来,云南甘蔗生产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因抗旱品种缺乏,甘蔗原料产量因旱减产400万吨,食糖减产46万吨,全行业损失超过40亿元。为此,大力开展抗旱甘蔗品种选育,加速抗旱品种的推广应用,采取科技措施增强蔗糖产业抗击干旱的能力,是保证云南蔗糖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49-49,50
1 项目简介在广泛引种国内外优良新品种和长白山野生资源的基础上,采用顺应性、保护性、改造性、保证性引种驯化栽培技术进行驯化,依据引进树种的抗逆性、适应性、观赏性、生长情况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综合评价选育新品种;采用组培快繁等生物技术与扦插、嫁接、播种等常规技术相结合建立快繁技术体系和产业化研发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该项目属于林业领域绿化苗木新品种引进、驯化、育种、栽培范畴。项目共引进国内外新优绿化苗木品种170余份,通过对定植、造林等试验的定位观察和应用考察,筛选出园蜡2号等10余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效益好的种(品种)。通过容器育苗、组织培养等快繁技术措施的研究开发,丰富了快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2,(2):60-61
环境、能源与粮油安全问题成为了当前全球性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发展、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同时做到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粮,合理利用劣质土地种植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F0003-F0003
该项目是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0802067B)。通过广泛收集苦瓜种质资源并创新利用,经多代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出早熟、耐冷凉、抗逆性强的优良株系,通过杂交配组选育出高产、优质、早熟的苦瓜优良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并于201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并扩繁良种;研究配套栽培支撑技术;科企联合建立示范推广基地。  相似文献   

14.
本项目来源于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农业良种产业化项目和省人事重点项目“美国高灌蓝莓新品种引进创新及组培快繁产业化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利用组培技术,建立了高灌蓝莓10个品种无病毒苗木的离体增殖、生根炼苗、大田移栽的微体繁殖技术体系。研制了介质接触灭菌装置发明了组培新梢“一步成苗”方法,新梢每4周增殖30~50倍,新梢的生根时间由150天提前到30天,生根率由60%上升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1,(22):29-29
木豆(Cajanus cajan)系蝶形花多年生常绿灌木,具木本粮食、蔬菜、饲料、放养紫胶虫生产紫胶、干籽粒加工小食品及酒等综合利用价值,叶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2,(4):61-62
小麦是我国北方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由于气候异常变化,黄淮等麦区旱、寒、病、倒、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给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带来极大困难,生产上急需抗旱节水、  相似文献   

17.
1项目介绍扬麦14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04年8月通过江苏省沿淮麦区审定,2007年通过江苏省淮南麦区审定,2009年通过浙江省认定,2005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8-5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全国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联合攻关的“十五”国家863计划“蔬菜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课题(编导2001241121),从蔬菜作物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2005年,通过上百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选育和创新优良的育种材料41份;培育新品种34个,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4个;获奖成果2项,发表论文共81篇,其中SCI收录5篇。课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多抗、丰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康庄974”由甘肃省临洮县康庄育种研究所杂交培育而成,通过各种试验后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9年3月27日审定为推广品种,又于2011年6月17日由甘肃省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为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认定为水川区及二阴山旱地推广良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5-26
1课题总体概述 针对我国草种质资源丰富,但研究基础薄弱、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发掘利用不足、优异新品种缺乏、良种繁育技术落后等问题,从我国草原生态建设和现代草业发展的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