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优选丹参中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丹参水提液的提取工艺;以紫外法和HPLC法检测不同工艺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考察不同浓度的醇沉除杂工艺。结果与结论: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药材粉碎过20目筛,混匀后用8倍量水浸泡1.5h,煎煮1.5h,第2次加6倍量水,煎煮1.0h,采用50%醇沉。此方案的酚酸得率、得膏率均较高。为大生产提取纯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丹参是一种传统中药,但其水溶性成分的研究是近年才展开的。本文概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银杏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中含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对人体具有多种治疗和保健作用。本文对银杏中的活性成分及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醇、水、石油醚三段法对彝药衣木锁石中活性成分进行粗分,并利用各种成分的呈色反应和沉淀反应,对 其提取液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衣木锁石中含有酚类、生物碱、还原糖、黄酮等成分。通过分析衣木锁石中的化学成分,为今后 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硅胶柱、TLC和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离舌橐吾Ligularia veitchiana(Hemsl.) Greenm根部分离得到了7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akkenolide A(1),phthalic acid isodibutyl ester(2),dibutyl phthalate(3),eremophila-7 (11),9-dien-8-one(4),6β,8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5),6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β-olide(6)和6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7).其中,化合物1、2、4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个从离舌橐吾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螺环骨架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6与化合物7为一对非对映异构体.采用MTT法对所有化合物针对人胃癌细胞株(HGC-27)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人胃癌细胞(HGC-27)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抑制活性,其IC50为31.10 μg·mL-1.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醇、水、石油醚三段法对彝药衣木锁石中活性成分进行粗分,并利用各种成分的呈色反应和沉淀反应,对其提取液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衣木锁石中含有酚类、生物碱、还原糖、黄酮等成分。通过分析衣木锁石中的化学成分,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制了一种瓜蒌皮饮料(TPB),分析其功效成分,并研究在储藏期间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TPB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总酚及总黄酮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58g/L、43.27μg/mL、96.90μg GAE/mL和21.00mg/L,共含有14种氨基酸,其中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及天冬氨酸的浓度较高;在60d储藏期间,其抗氧化活性逐渐降低,储藏期结束后其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及亚铁还原能力分别降至28.40%、35.21%、1.07mmol AAE/mL,高于金银花醇饮料的抗氧化能力。由此可见,瓜蒌皮饮料储藏60d后仍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说明瓜蒌皮饮料是一种功效成分丰富的饮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败酱草总黄酮部位的抗病毒活性成分。采用细胞病变法进行体外抗病毒活性检测,筛选出最有效抗病毒部位,并通过LC-MS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败酱草总黄酮30%乙醇洗脱部位为最有效抗病毒部位,共鉴定出14个活性成分,包括12个黄酮类成分和2个酚酸类成分。败酱草总黄酮部位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为败酱草抗病毒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米口袋清除自由基活性及其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中草药米口袋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及其成分,用2∶1的甲醇:氯仿超声提取米口袋成分,并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利用DPPH法、邻二氮菲-Fe2 氧化法和AP-TEMED法进行清除自由基活性实验,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BHT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提取物(EAF)具有最高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大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利用硅胶,RP-18和Sephadex LH-20对其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3种纯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利用1D、2D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为槲皮素-3-O-葡萄糖甙,芹菜素和4',7-二羟基黄酮。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槲皮素-3-O-葡萄糖甙>芹菜素>4',7-二羟基黄酮>EAF>BHT。含酚羟基化合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活性大小主要取决于酚羟基的数目。本研究结果证明:米口袋及其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可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清除自由基天然食品添加剂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研究灌溉对丹参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用田间管灌试验法,对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相对湿度小于30%(特别重度干旱)时,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含量均最高,但是丹参产量低。适度灌溉后,产量大幅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药典要求。土壤含水量过多时,各有效成分含量均最低。综合丹参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采收前期土壤相对湿度小于30%(特别重度干旱)时,应适度灌溉,可以达到不减产甚至增产的效果。本研究为丹参采收前期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丹参传粉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药用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在自然授粉中结实率约为8%。其花柱的授粉率较高的,可达76%,为结实率的9.5倍,柱头上的平均花粉量为3-12个,但多数为自花花粉,散粉期花粉活力较高。从不同处理下结实率实验看,丹参的有性繁殖主要依靠异花授粉,其自花授粉的结实率为0.6%。作者认为,在影响结实率的诸多因素中,异花授粉的效率以及植物对异花授粉的依赖程度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比了减压法与常规法提取中药丹参得到的丹酚酸B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干膏得率、提取液透光率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优选减压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 %、料液比1:10、真空度0.07 MPa、温度为50 ℃、提取时间1.0 h。在相同的溶剂条件下,丹参采用减压提取与加热回流提取,丹酚酸B的提取率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相当,高于超声提取和温浸提取;减压提取法的干膏得率、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超声提取和温浸提取,但是低于加热回流提取。综合比较,减压法具有丹酚酸B提取率高、提取液澄清和杂质少等特点,优于常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导致丹参连作障碍的邻苯二甲酸与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相互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确定邻苯二甲酸的来源;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实验,研究邻苯二甲酸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作用及临界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丝生长抑制实验中培养体系在菌丝生长前后邻苯二甲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植株地上部含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8.264%;地下部含有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069%;邻苯二甲酸浓度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方式,在其浓度为0.1 mg/mL时,立枯丝核菌菌落数最多且菌落直径最大。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邻苯二甲酸的加入促进了立枯丝核菌生长繁殖,但其含量没有降低,证明邻苯二甲酸不是给立枯丝核菌生长提供碳源,而是起到相当于催化剂的作用。该研究旨在为克服丹参连作障碍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导致丹参连作障碍的邻苯二甲酸与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相互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确定邻苯二甲酸的来源;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实验,研究邻苯二甲酸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作用及临界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丝生长抑制实验中培养体系在菌丝生长前后邻苯二甲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植株地上部含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8.264%;地下部含有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069%;邻苯二甲酸浓度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方式,在其浓度为0.1 mg/mL时,立枯丝核菌菌落数最多且菌落直径最大。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邻苯二甲酸的加入促进了立枯丝核菌生长繁殖,但其含量没有降低,证明邻苯二甲酸不是给立枯丝核菌生长提供碳源,而是起到相当于催化剂的作用。该研究旨在为克服丹参连作障碍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白花丹参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以白花丹参不育变异品种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KT/NAA比例、活性炭添加及琼脂浓度对防治白花丹参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作用。结果表明,当KT浓度为1.5 mg·L-1、NAA浓度为0.5 mg·L-1、培养基中添加0.3%活性炭、琼脂浓度为0.8%时,白花丹参组培苗增殖系数较高,玻璃化率低,炼苗成功率最高。因此, MS+KT 1.5 mg·L-1 +NAA 0. 5 mg·L-1+琼脂0.8%+活性炭0.3%的培养基可以有效防治白花丹参组织培养中的玻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盆栽实验考察不同水分和施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丹参幼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丹参生长量、全氮、全磷、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的含量来研究丹参幼苗的生长及品质.结果发现,相同水分及施磷水平下,接菌株的株高、根长、根冠比、全氮、全磷、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未接菌株.相同水分不同施磷水平下,随施磷量的增加,丹参株高、根长、根冠比、全氮、全磷、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的含量均先升高后下降,在第二施磷水平(P2)为0.15 g/kg时达到最大,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最大分别为1.842%和0.354%.不同水分相同施磷水平下,接种株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未接菌株,70%田间持水量下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含量较高.70%田间持水量及施磷质量分数为0.15 g/kg时接种株的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质量分数最大,分别为0.252%和6.166%,较对照组分别提高0.016%和1.516%.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体系,分离测定了中药丹参及其复方制剂中3种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电泳条件 25 mmol/L磷酸-硼酸盐缓冲液(pH 7.0),压力进样(250 kPa*s),17 kV恒压电泳.采取柱上紫外检测方式,检测波长280 nm.在50~500 mg/L范围内,对3种成分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HPLC谱图比较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MTT染色法测定缺氧、缺糖1、2、3 h后H9C2心肌细胞的成活率以建立缺氧缺糖模型组,以低、中、高剂量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加入模型组细胞,观察细胞的状态确定加药浓度。检测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总抗氧化活力(T AC)和细胞存活率(SR),以此作为考察丹参脂溶性成分保护作用差异的指标。结果表明,缺氧缺糖组以及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治疗各组的S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治疗各组的SR与缺氧缺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缺糖组以及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治疗各组的LD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各组的LDH含量与缺氧缺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缺糖组以及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各组的T A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各组的T AC与缺氧缺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脂溶性成分明显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后LDH的溢出,提高了心肌细胞的T AC和SR,其对缺氧缺糖损伤后心肌细胞确实有修复保护作用,不同产地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对心肌细胞缺氧缺糖保护作用确实存在药效差别。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乙酸乙酯和超临界CO2提取柄海鞘和玻璃海鞘中的油脂,得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的海鞘油脂,即柄海鞘含有89.84%(超临界CO2提取)和75.78%(乙酸乙酯提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玻璃海鞘含有69.77%(超临界CO2提取)和61.11%(乙酸乙酯提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丹参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出7个化合物,即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IB、紫丹参酮甲素和齐墩果酸.以海鞘油脂为底物,用OSI仪测定了几种丹参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二氢丹参酮和丹参酮I是很好的油脂抗氧化剂,添加量为0.01%时,就可使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提高3~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