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大卫  余明 《科技资讯》2010,(14):7-9,11
虚拟天文台是新世纪现代天文学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各种天文研究资源,以统一的服务模式汇集在统一的系统中。本文介绍了虚拟天文台的概念以及中国虚拟天文台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福建虚拟天文台的设想并探讨了系统构建和实现,最后就此问题提出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已经进入数据密集型时代或者说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在存储、计算、网络、软件、算法乃至工作模式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天文学家连同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正努力使基于科学数据的知识发现过程变得更加容易.虚拟天文台旨在实现科学数据的互操作,打造一个全球性的数据网格.天文信息学则从分支学科的高度来考虑天文学的长远发展.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在数据密集型时代大有可为,自身也必将获得长足发展.本文简要论述天文学研究在数据密集型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介绍虚拟天文台理念和最新进展,探讨天文信息学发展的必要性和所包含的研究内容,阐明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必要性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是"元大都天文台"建台730周年,又值我国最先进的望远镜LAMOST建成,我国天文学界决定以"郭守敬"冠名LAMOST.为纪念和庆祝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文学事件,2009年11月7-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了主题为"天文仪器与天文学发展"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此次会议由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的大力支持.会议邀请了30多位国内外天文学史家和天文学家参加,其中6位来自国外. 报告的论文以大都天文台和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为中心,探讨了天文学发展史的多个方面,尤其是中国天文仪器史,涉及古天文遗址研究、天文台和天文仪器、天文观测、天文历法、天文仪器与当代天文学等专题.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和分辨率奠定了基础.随着观测设备接收面积的增大及多功能数字终端技术的发展,天文观测设备的数据收集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天文数据已经进入了PB量级时代.然而海量的观测数据并非全部实现了全世界范围的开放共享.部分新投入或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天文观测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数据管理问题;已有的观测数据采用离线存储在磁盘或磁带上没能实现数字化:发表的文章所用到的数据没有进行有效归档,使他人无法重复数据处理;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网络限制使科研人员无法在线获取归档数据.本文以目前主流的单天线和阵列射电望远镜为基础,综述各观测设备现状及数据管理相关情况.以虚拟天文台相关协议标准为依据介绍如何通过最新的虚拟天文台(Virtual Observatory,VO)技术实现数据发布及无缝透明的资源连接与访问.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索引技术B-Tree,R-Tree,HTM,HEALPix,Q3C的特点,最后给出针对新疆奇台110 m射电望远镜数据管理方面可选择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威海天文台气象站7年的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四项天文观测气象参数进行系统的统计与分析,研究了威海天文台的天文观测气象规律.研究发现威海天文台全年温差不大,温度适宜;夏季湿度大,春、秋、冬季较为干燥;春季风速相对大;风向多为东南和西北风,每个季节风向稳定.  相似文献   

6.
1982年,天文学会成立60周年时,我们在横跨东经范围60度,北纬范围50度的国土上,已经建立了5个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所属的青海毫米波天文站,上海天文台和所属的佘山观测站,北京天文台和所属的兴隆、密云、怀柔、天津和沙河观测站,云南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和所属的蒲城授时台;在4个大学里设立了从事天文教学和研究的部门——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  相似文献   

7.
北魏政权对汉文化采取积极吸收方针,设置天文机构,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使用,积极收集、整理天文资料,兴建天文台,制造天文仪器,因此,北魏的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浑仪、李兰秤漏、天象厅成为天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择最好的天文台址放置大口径望远镜一直是天文学家追求的目标.我国在南极的天文项目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南极区域的光学湍流时空分布进行测量和分析,是一项亟待开展的基础性天文工作.本文主要介绍研制的移动式大气参数测量系统,用于南极天文选址,得到了在泰山站近地面常规气象参数和大气湍流的初步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
阐述蒙古民族在元王朝主政时期设立天文台、改进天文仪器和历法的功绩,初步分析了其发展条件及原因,以充分事实说明蒙古民族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回顾国际太阳空间探测历史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太阳空间探测的现状,重点阐述了我国天文界近年来开展太阳空间探测规划研究情况,并就未来发展,简要介绍了规划中拟开展的深空太阳天文台、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空间甚低频观测阵、立体观测太阳磁场、高分辨太阳X射线成像望远镜、以及空间站候选项目—高灵敏度太阳高能辐射探测等计划.  相似文献   

11.
红外天文观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红外天文观测的意义及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以PtSi-IRCCD和HgCDTe-IRFPA为例说明了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研制红外探测器的技术难点,最后阐述了中国红外天文观测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力开展天文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我国高校非天文类专业的天文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考察我国高校天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开展天文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建议成立高校天文教学研究的学术团体,并在条件成熟时出版相应的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13.
阐述中国少数民族主政时期天文台、历法和天文仪器的历史概况 ,初步分析了其发展的条件及原因 ,以充分的事实说明少数民族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中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结合西北师范大学建设小型天文台的实践,探讨了对建设非专业小型天文台的一些新观点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回回天文历法在元代已开始使用.但未留下详细的文字资料.论述了明清时南京回回天文工作概况:明初由回回天文学家马沙亦黑、马合麻等在南京将回回历法译为汉文;明代成立了回回天文研究机构,在南京雨花台建回回观星台;清初梅文鼎在南京的朋友马德称是马合麻的后人.他存有《四省表影立成》等回回天文历法著作.  相似文献   

16.
有效提取宽带频谱中窄带信号,统计和分析电波环境频谱中干扰信号特征,能为射电天文台站干扰源查找及干扰缓解策略提供重要支持。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拟合的窄带干扰提取方法。首先,介绍了接收机中频频谱数据获取方法。基于中频频谱特征,采用多项式曲线、正弦曲线、高斯曲线对频谱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了三种曲线拟合的残差平方和和相关系数,选用7级高斯曲线作为中频频谱的拟合曲线,基于拟合曲线设定干扰阈值,依据拟合曲线残差,提取宽带频谱中干扰信号;另外,采用7级高斯曲线对典型方向的8组频谱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及干扰信号提取,并对拟合结果的残差平方和和相关系数进行分析,验证了干扰提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学科的历史短,师资队伍规模小,但是从事天体物理研究的学生很多.在满足开设面向全校的天文学普及课程和天体物理入门课程的需求的情况下,清华大学天体物理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因此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的基本策略是基本上不开设在北京地区其他主要天文单位已经开设的天体物理基础课程,鼓励学生在需要的情况下在其他单位选修课程.清华大学只开设和天体物理前沿研究关系密切的高级研究型课程,使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进行天体物理前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元上都回回司天台在建台前的酝酿和准备工作及其建立和被毁过程.元上都回回司天台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它是蒙古族统治者和回回天文工作者相结合的产物,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托勒玫的《至大论》(150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于宇宙的完整、系统和定量的陈述,是逻辑严密的高水平的数理天文学经典著作,它提出了其后十几个世纪天文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对于后世许多不同民族的天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详细介绍了《至大论》的文本内容、结构和特点,以及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流传和研究情况,并考察了《至大论》的最新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天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指出天文学研究要涉及到哲学问题,人类的许多重大哲学问题都与天文学有关,天文学与哲学有相互促进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