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你自己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为什么要生活?我刻苦学习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也许你常常这样问自己,也许你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你同意吗?生活中我们常常评价别人,但是,我们却说不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的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充实而有意义。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认识,就会产生一种角色混淆的感觉。他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属于谁…  相似文献   

2.
探索快乐     
<正>若有人问你"什么是快乐?""人每天都快乐吗?",也许你答不上来。生理学家说,"快乐是高兴和欢快时的感觉";心理学家说,"快乐是幸福的情感体验";哲学家说,"快乐是一只在花间飞舞的蝴蝶"。人都希望自己快乐,但研究表明,人一生的痛苦总是比快乐多,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寻找快乐     
当有人发自内心地称赞你时,当有人热情洋溢地跟你打招呼,而这人对你来说刚好很重要时,你是否感觉到了快乐?事实上,每个人都在追寻快乐,而追寻快乐的过程,往往同时也是一个人走过人生低谷的过程.那么,什么是快乐?我们为何如此迫切地想要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4.
中了彩票和意外致残的人谁更快乐?答案是:他们最终一样快乐。因为外物都是浮云,实验证明快乐来自你自己的内心。经验说:我要是中了头彩,这辈子就快乐啦!实验说:快乐来自内心,你的"心理免疫系统"可以自己合成快乐。二选一,你愿意中头彩还是终身残疾?好吧,不该这么问,因为几乎没有人会选择后者。那么,中头彩和终生残疾哪个更开心呢?如果以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和上一个一样简单,那么你就错了。一年之后,因为事故导致终身残疾的人不再悲伤,中头彩的人也不再高兴,事实上他们的高兴程度变成  相似文献   

5.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躺在床上,总会问自己:我今天过得开心吗?我开心或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久而久之,我慢慢地发现:很多时候,不是生活让我们过得不开心,而是自己让自己过得不开心。倘若稍加调整,就会发现生活远比我们感觉到的要美好的多,而自己也就会变得更开心。多些责任心,少些逃避心面对生活的困难和失误,少些逃避,多些责任,因为承担责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而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就是一个可委以重任的人,更是一个值得与之交友的人,也就是一个多些快乐少些愧疚的人。没有责任心的人,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一…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有魔力的,能使人快乐或者忧伤.如果有人说音乐能使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却很难让人相信.生活中真的有"死亡音乐"吗?曾有一首名为<黑色星期天>的"死亡音乐"在各大BBS、聊天室、QQ上广为流  相似文献   

7.
脂肪与健康     
提到脂肪,人们很容易把它和肥肉、油脂等联系起来,认为脂肪是人类许多慢性病如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冠心病的罪魁祸首,却很少想到脂肪究竟是什么东西,它在人身体中起什么作用?人身体中应该拥有多少脂肪较为合适?之前有一阵子,深海鱼油风行一时,大家一窝蜂地买来吃,完全不理会自己的身体是否需要补充这种物质。其盲目性真是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是连梦想都没有的人。没有梦想,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期望,他还会有什么呢?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有了一个好的目标,它可以使人积极、自信、乐观、健康、善良,使人有一个成功人生的起始。当我与高中同学聊起“你想报考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时,许多人会朝我耸耸肩膀,摊开双手对我说:“Idon’tknow.”今天,我想与大家谈谈“你的未来从梦开始”,“你的未来不是梦”。先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梦吧! 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全身放松,情绪放松,静心1分钟,呼吸平稳。“我…  相似文献   

9.
<正>"20多岁时,我和很对人一样,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我很清楚,什么是自己不想要。曾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你知道什么叫失败?真正失败的人,就是那种特别害怕不成功,连试都不敢试的人。"——黄佳佳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如何知道自己身处何方?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GPS"定位和导航系统。这一发现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到,有的人认路能力非常强,有的人却是典型的"路盲"。无论认路能力差异有多大,但大多数人都能够认识回家的路。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自己在哪里?我们又如何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们如何在大脑中储存信息以便于下一次能够找到相同的路径?到底是什么在指引我们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的报导,航天员的勇干精神和乐观态度是出了名的。就拿迈克·芬克(Mike Finke)来说吧:2004年10月他从国际空间站回来不久,记者访问了他,问他在宇宙中188天最感苦恼的事是什么?他犹豫了半天,答非所问地笑了笑说“:当一个人感到苦恼时,另一个人必然十分快乐  相似文献   

12.
吴安 《科学24小时》2014,(10):28-29
<正>你是谁?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为了什么而活着?你想要的是什么?亲爱的,问问自己,这些问题的答案,你知道么?心海波澜现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父母对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可我们却反而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似乎走入了浓雾笼罩的森林,茫然无助、不知所措,纠结挣扎、备受煎熬。我们在这片迷雾中认不清自己,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摆脱这种现状!雨心也在这样的痛苦中挣扎着。  相似文献   

13.
凯蒂 《科学之友》2002,(3):38-39
定律一:不要寻找“可靠”的人在苛求别人“可靠”时,你不知不觉隐去了一个前提:我是谁,我应该为自己的生命做些什么?当你孜孜以求地寻找那个“可靠”的人时,却全然忘了自己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其实,苛求别人可靠的人,往往是自己都靠不住自己的人,正因为自己不可靠,才把目光盯在对方身上。这样的要求实在是一种非分,一个自我取消和自我剥夺的人实在没有什么可爱之处,于他人而言,她只是一个包袱。还是自己背起自己的命运吧。  相似文献   

14.
假如你喜欢养宠物,又是非常前卫动物权利保护者,不见得能回答:吃什么食物会使狗少放屁?对上了岁数的猫来说,什么食品才最合适?用什么味道的牙膏来保护四条腿动物的牙齿?而且面对自己的宠物,总是在琢磨——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纷杂的状态下,怎样使自己经常保持快乐呢?这里,心理学家的建议和过来人的经验,提出以下十要诀,供你选择参考:一、承认人是有缺陷的,不可能做到一切。瓜无滚圆,人无十全。人的优势与弱点共存,并不妨碍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即使是伟人,也有缺陷。二、认清挫折的有利效应,善于从失败中寻觅成功之道,这样可以克服求成心理所带来的苦闷。挫折是一种反馈,是反光镜,能给你信息,照亮你未来的道路。哪个成功者不是从挫折中走来的?三、生活必须诚实和富于正义感,以此吸引朋友帮助你,这样可以避免失落心理所带来的孤独。  相似文献   

16.
问与答     
问:为什么一个外向、快乐、喜欢与人交往的人远比那些爱独处的人更喜欢向人露出笑脸?大多数人都会对这一问题不以为然:参加到社交活动中去当然远比一个人坐在墙角要有意义得多。但是,答案也许不那么简单。科学家认为,外界事物要引起人们的反应,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其中有生物、遗传和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参与,更重要的是还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很久以来,科学家部没弄清楚一个人的大脑在决定性格方面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最近,美国科学家用功能性磁共振扫描仪对人的大脑进行观察发现,对于一件愉快的事,每个人的反应是不同的,由此快乐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现实?你如何知道,自己是生活在虚拟空间还是现实世界?著名的图灵测试,会用些技巧让你知道和你对话的是机器还是人,但是机器足够智能之后你也许无法区分对方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虚拟现实也一样,当大脑足够深度地进入虚拟之中,你如何能感知到自己置身虚拟还是现实之中?在《阿凡达》《盗梦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活要素的排列中,“食”居第二位,真是民以食为天呀!吃饭是人最重要的事情,欧洲人用刀、叉和勺吃西餐,中国人用筷子吃中餐。其实,不仅用餐的工具不同,吃的内容和方式也大不一样,其中蕴藏着各自不同的、丰富的饮食文化。动物也和人类一样,在“吃什么?怎样吃?与谁一起吃?先吃什么?后吃什么?”等方面也都有其自己的规矩,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动物在“餐桌”旁是怎样表现的。  相似文献   

19.
快乐之谜     
最近,英国科学家们就“快乐”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让人们在寻求快乐的同时了解人为什么快乐,快乐是否能够保持长久等。让人们大为不快的是,科学研究表明,快乐是极为有限的,但快乐有限却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20.
刘洪 《大自然探索》2002,(11):25-25
为什么一个外向,快乐,喜欢与人交往的人远比那些爱独处的人喜欢向人露出笑脸?对于这一问题,大多数人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人们知道,参加到社交活动中远比一个人坐在墙角要有意义得多。但是,事情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外界事物要引起人们的反应,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其中有生物、遗传和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参与。科学家研究的核心是一些与性格有关的基本因素。换句话说,是什么让我们与众不同的呢?斯坦福大学一位参与这项研究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