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娟 《科技咨询导报》2014,(29):197-19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化成集聚区与集聚区之间的竞争。成渝经济区的形成,预示着成渝经济区将成为既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东北之后的“第五极”。遂宁对成都、重庆的经济联系强度决定着遂宁将成为成渝经济区的次级发展中心。如果遂宁能够成功融入成渝经济区,将大大提升成渝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这个目标的实现,探讨遂宁之于成渝经济区的融入模式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的成渝经济区,其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以细分工业结构为基准,利用产业结构综合效益和结构贡献,分析2000年以来成渝经济区工业内部行业结构效益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发现,虽然地区之间工业结构效益差异较大,成都等重点发展地区工业结构效益总体偏低,但是区域工业结构综合效益总体态势良好.其主要原因是过去10余年中的无序招商和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不力等,从而导致工业结构紊乱.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当代研究的热点.为了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共进,对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和支柱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基于生态环境的考量.本文综合考虑产业资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构建了面向生态环境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指数、经济规模指数、产品市场指数、经济效益指数、社会效益指数以及...  相似文献   

4.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发展条件和已有基础均较好的地区,本文应用城乡统筹理论,对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容和目标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5.
攀西城市群是成渝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攀西城市群有利于加快成渝经济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增强成渝经济区发展聚集力和带动力,形成整合效应,促进成渝经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攀西城市群建设应明确战略定位,突出特色和重点,推进核心城市与城市群双向互动,增强攀西城市群建设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形式,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区位特点以及在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文章应用ESDA技术,对重庆直辖以来(1997-2011),四川省成都市、广安市等15个市和重庆市渝中区、万州区等31个区县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揭示成渝经济区空间格局特征和空间格局的演变进程,以期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编制提供决策依据。实证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存在明显问题,优化经济空间结构、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经济效应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规模与质量的体现.作者运用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定量测算成渝经济区部分地区工业集聚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13个研究地区中,工业集聚经济效应不显著,呈现无规律变化,总体表现出规模不经济.而且,绝大多数地区没有工业企业集聚,没有享受到内部集聚经济和区位集聚经济,但多数地区产生了城市集聚经济,即存在初步的产业协作.  相似文献   

8.
充分认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法制的法律属性,才能尊重其统一性、权威性和确定性。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需要解决经济区面临的行政法治问题。实现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法治一体化作保障。  相似文献   

9.
以专业化水平、产业规模和产业比较优势度作为指标,筛选了2000、2005、2010年三个时点成渝经济区15个二级地区的工业主导产业.研究发现成渝经济区主导产业存在衰退型、稳定型和成长型三类,多个地区衰退型主导产业所占比例较大,反映出成渝经济区多个地区主导产业发展不稳定.同时,广安、德阳和泸州等多个地区主导产业在时期内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本文还分析了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深入探讨成渝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对科技创新的关键需求,剖析目前科技创新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短板与不足,认为当前成渝科技创新发展存在高端科技创新要素相对匮乏、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创新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创新发展开放共享程度不高等短板,研究提出建设开放创新实验区、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建设科创大走廊等举措以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并提出了推动科技创新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中原经济区建设从提出到论证,从谋划到决策,已经讨论了一段时期,现在到了启动实施的重要阶段。为此,很多专家学者都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方略提出了很好、很精辟的建议和思路。有的专家提出,中原经济区要打造成国内首屈一指的产业高  相似文献   

12.
成渝经济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成渝经济区10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为例,通过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五个方面来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再用综合分析法对这10个城市2000年至2007年以来的土地利用集约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并总结分析其空间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成渝经济区各城市土地集约度时空变异的原因,并提出经济区未来发展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因此,应正视当前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和太原地区的实际,理清思路,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组织领导、实现资源整合、建立共享制度体系、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实施,提升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人才建设现状,阐述了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重点,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群,是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主体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策源地的协同发展对中国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文章的研究从成渝地区科技策源地视角出发,结合政府、高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校的作用机制研究,探索推动双城经济圈科技策源地协同发展模式、机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科技资源整合贯穿机制体制改革,通过整合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需要从协同单位合作伙伴选择、人才聘任、科技平台、绩效评价和产权关系界定等五大要素出发,制定合理的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可以预见,最近两个新政策的出台将会促使我国相关科技资源更充分地整合,有利于提高我国科研效率,改善科研整体大环境,促进我国科技领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深入分析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联合门户系统的技术要求,在认真研究Liferay技术的基础上,对Liferay的架构、统一认证和授权等提出了扩展要求。为构建基于Liferay和J2EE标准的支持单点登录、个性化定制及资源整合的联合门户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科技资源是科技人力、科技财力、科技物力、科技信息及科技组织等资源要素的总和。在不同的活动主体、时空下,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财力等资源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扩大科技资源规模,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科学管理研究》2016,(3):68-71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整体转型升级的过渡时期,沿海地区总体发展良好,但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城市间的发展差距也在逐渐加大,同时我国目前正朝均衡发展的方向迈进。经济落后地区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解决问题之一,同时转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潜能,也是缩小城市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将围绕我国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背景,从沿海欠发达地区入手,研究科技资源整合的意义和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和途径,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沿海欠发达地区发展,完善我国地区间均衡发展,指导我国沿海欠发达地区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