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牙轮钻头自激振荡脉冲喷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几种用于牙轮钻头的自激振荡脉冲喷嘴,在常压下进行了射流脉冲压力测试和冲蚀天然红砂岩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风琴管自激脉冲喷嘴和亥姆霍兹振荡腔脉冲喷嘴具有很强的脉冲效果,其冲蚀岩石能力大大高于普通锥形喷嘴,其中风琴管自激脉冲喷嘴的脉冲效果和破岩能力最强。实验还表明,自激振荡脉冲喷嘴射流存在最优喷距,最优喷距的大小为喷嘴出口直径的7~14倍。自激振荡脉冲喷嘴可直接应用在钻头上,能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2.
依据钻进过程中岩屑携带原理 ,设计出一种有利于岩屑携带的切入式喷嘴 ,并对该种喷嘴与导向叶轮式喷嘴、圆射流喷嘴进行了轴向压力分布以及水力携岩能力的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切入式喷嘴形成的射流在其射流的主体段上轴向压力呈现出“M”形分布 ,其携岩能力最强 ,携岩量随着切入角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最优携岩喷距与切入角成指数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 ,最优切入角为 6 0°左右 ,在此范围内的最优携岩喷距为无因次喷距的 8.5~ 8.7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常压和围压达到6MPa条件下,时域和频域上自振空化水射流的压力脉动特性.给出了评价压力脉动特性优劣的三个参数:最大脉动峰值压力、压力脉动幅度和脉动压力峰值差,得到了三个参数沿轴向和径向的变化规律及喷距、泵压、围压对射流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自振空化射流存在最优喷距.在此喷距下脉动最强;在常压和围压条件下脉动规律不同,脉动随围压的升高而加剧.通过对风琴管脉冲喷嘴的改进,得到了一种新型的自振空化射流喷嘴。实验证明.这种新型喷嘴可提高射流的压力脉动强度及破岩效果。  相似文献   

4.
双射流破岩钻孔参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双射流是由中心直射流和同轴的环形旋转射流形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射流,用双射流能够克服门限压力与高破岩比能的制约而高效破岩。采用破岩实验研究了喷嘴锥角、叶片出口角、内喷嘴直径、喷距和压力5个主要参数对双射流破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嘴入口锥角为60°、叶片出口角为18°的喷嘴产生的射流具有较强的破岩能力;当双射流喷嘴当量直径一定时,大的内喷嘴直径获得的破岩深度较大但会减小破岩体积;实验条件下,双射流破岩的最优喷距为10~20 mm,破岩门限压力为20~25 MPa,破岩体积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双射流是由由心直射流和同轴的环形旋转射流形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射流,用双射流能够克服门限压力与高破岩比能的制约而高效破岩.采用破岩实验研究了喷嘴锥角、叶片出口角、内喷嘴直径、喷距和压力5个主要参数对双射流破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嘴入口锥角为60°、叶片出口角为18°的喷嘴产生的射流具有较强的破岩能力;当双射流喷嘴当量直径一定时,大的内喷嘴直径获得的破岩深度较大但会减小破岩体积;实验条件下,双射流破岩的最优喷距为10~20 mm,破岩门限压力为20~25 MPa,破岩体积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射流破岩效果和深井钻井的速度,实验研究了双射流喷嘴在不同围压下的空化初生能力,并与普通锥形喷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双射流中心喷嘴出口直径对双射流喷嘴空化初生能力影响明显;在高围压条件下,双射流喷嘴比普通锥形喷嘴具有更大的初生空化数,且大都大于1.0,而锥形喷嘴最大仅为0.43。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场径向水平钻井技术的需要 ,在前期常压条件下研究的基础上 ,对围压条件下旋转射流的破岩钻孔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围压条件下 ,随着射流压力的增加 ,旋转射流破岩效率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随着喷距的增加 ,破碎效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即存在最优喷距。在围压低于 5MPa时 ,破碎红砂岩的最优无因次喷距为 2~ 2 .5 ;随着围压的增加 ,破岩效率呈指数下降趋势 ,最优喷距随围压的增加而减小。在同压差条件下 ,围压比射流压力对破碎效果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常压下淹没自振空化射流冲蚀岩石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常压下淹没自振空化水射流进行了试验研究,着重研究了风琴管空化喷嘴的冲蚀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对自振空化喷嘴的结构关系和设计模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并用半理论的方法对风琴管空化喷嘴和脉冲空化喷嘴进行了设计。用风琴管空化喷嘴、脉冲空化喷嘴和锥形喷嘴做了不同喷距时的冲蚀人造砂岩试验,得出了喷距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振空化喷嘴的冲蚀效果明显优于锥形喷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常压下风琴管空化喷嘴的冲蚀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结果,为喷嘴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使自振空化射流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页岩和致密砂岩等非常规储层岩石的破岩门限压力大,为充分发挥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开发非常规资源方面的技术优势,提出引入粒子后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粒子射流,提高射流的破岩效率。在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实验流程的基础上,研制超临界二氧化碳粒子射流破岩实验装置,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粒子射流的破岩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纯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加入石英砂30 s后超临界二氧化碳粒子射流的破岩性能得到大幅度增强,破岩体积提高了66.67%;超临界二氧化碳粒子射流的破岩性能随着喷嘴直径和喷距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本试验条件下最优喷嘴直径为3 mm、喷距为6 mm,粒径为0.3~0.5 mm;压力和温度越高,射流的破岩性能越强,但增强的趋势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10.
对常压下脉冲喷嘴自由淹没射流结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设计出的脉冲喷嘴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表明,脉冲喷嘴射流的外边界变化规律、等速核和无因次速度分布规律等均与普通射流有较大差异.脉冲喷嘴射流的外边界为一波浪线,且在喷距达一定数值后,随着喷距的加大,呈非线性缓扩直至平直趋势.脉冲喷嘴射流不存在明显的等速核,射流从喷嘴一射出就有较大的速度脉动.文章给出了脉冲喷嘴射流轴心线上的脉动速度与无因次喷距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包含在一个刚性、绝热的盒子中的黑洞与热辐射的热平衡稳定性问题作了研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Hawkins稳定热平稳条件的等价表示;(2)对包含黑洞与热辐射的球形盒子半径R的限制;(3)黑洞与热辐射的动态热平衡满足广义热力学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12.
含氮小分子键级的计算与结构式的推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电子空位对假说,以新颖的观点指出了分子结构的规律.对含氮共价小分子进行了键级的简便计算,和结构式的简易推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电子空位对假说,以全新的观点揭示了分子结构的规律。通过共价键的计算、依照一定的成键规则与顺序,可以推断出许多共价分子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光面爆破施工方法,设计了甘肃北山坑探设施项目光面爆破的爆破参数。进而,着重研究了掌子面掏槽方式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针对相同的地质条件、围岩及爆破耗材条件下,分别设计了直眼掏槽、单楔形掏槽、双楔形掏槽共计三种掏槽方式。进一步地实施了在不同掏槽方式下光面爆破的施工,获得了直眼掏槽方式更有利于爆破的硐室成型;而单楔形和双楔形掏槽更有利于岩石的破碎及岩渣抛掷。同时,需指出的是,钻爆施工涵盖多种不同的爆破参数,影响因素众多,此爆破试验获取的爆破数据仅仅是对不同掏槽方式的初步探索。研究可对后续工程开挖提供相应的试验数据与理论支撑,其对于深部地下工程的爆破开挖及高放废物的深地质处置,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在黑洞熵具有量子修正的情况下黑洞温度的修正,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黑洞寿命的变化.研究发现,黑洞蒸发到普朗克质量时,温度降出现无限大,再减小质量时将出现负温,此时黑洞熵也将出现极小值.  相似文献   

16.
以超辐射散射为模型,计算了黑洞辐射的能量、能层中能量的最大值以及在辐射过程中黑洞热力学参量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7.
Reissner—Nordstrom黑洞与面积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Reissner-Nordstrom(R-N)黑洞的度规场和电磁场张量,研究限落入黑洞的物理粒子。得出结论:任何物理粒子落入R-N黑洞必定使得R-N黑洞的外视界的面积增加或不变,刚好与面积定理相符。  相似文献   

18.
设计并制作2榀1/2比例开洞(分别为窗洞和门洞)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体进行竖向承载力静力试验,分析带洞口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破坏模式和钢筋应变变化规律,并与不开洞的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体进行对比。考虑洞口位置和洞口大小变化的因素,建立墙体数值模型计算墙体的竖向承载力,对比不同开洞位置和洞口率对墙体竖向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开门洞墙体边框柱与暗梁连接角部混凝土压碎而破坏,开窗洞墙体洞边肋柱中纵筋压屈而破坏;与不开洞墙体极限竖向承载力相比,开门洞墙体的承载力未明显降低,开窗洞墙体降低较明显;洞口率相较洞口位置变化对墙体竖向承载力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将正、负能谱中黑洞能力学理分别应用于分析Schwarzchild(SW)黑洞.Kerr-Neuman(K-N)黑洞以及Sen黑洞的熵及其演化过程,对它们的对照分析结果表明:负能谱热力学对表征黑洞的熵及其演化规律和极限特征比Bekenstein热力学优越得多.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黑洞热力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黑洞熵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目的通过稳态黑洞熵的提示探讨动态黑洞的秘密,更多地了解星体演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