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提出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服务水平分级临界值确定方法.通过提出快速公交不同站间距的客流量估算方法和建立站间距与公交车运行速度的三次方函数,标定了快速公交的仿真参数.采用VISSIM软件建立不同站间距(500~1 500 m)的快速公交仿真系统,据此制作了包含到站、等车、乘车、离站4个阶段的快速公交出行视频短片.通过受访者观看快速公交出行视频短片进行视频实验,收集到126份不同站间距的服务水平数据,采用提出的分级临界值确定方法建立了快速公交的站间距服务水平分级.所建分级中A级~F级的临界值分别为300,460,850,1 300,1 900 m.所建分级可指导快速公交规划及建设中的站间距设置,可评价现状站间距所提供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研究信息条件下单线路公共汽车交通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及方法,信息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公布的公交车辆运行数据,二是公交出行乘客出行经验积累的数据.通过对公交营运公司提供的公交车辆AVL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公交车辆运行信息,将乘客划分为四个类别,以调查问卷及车内统计的方式采集各类乘客的出行信息.通过建立信息条件下乘客出行行为模型,并结合建模方法,在自主开发的仿真实验平台上,对上海市49路公交车服务过程进行仿真实验,以公交服务可靠性为评价指标,对公交服务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针对利用公交出行换乘时间阈值可更加准确区别换乘行为和二次出行行为,提高利用公交IC卡数据自动提取公交换乘时间方法的精确性,进而提升城市交通的整体规划和公交整体服务水平. 通过实际调查,首先对公交出行换乘方式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公交出行方式的换乘时间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 在此基础上从微观的角度建立了公交出行时间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实际调查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应用公交出行换乘时间模型得到了基于GIS公交网络要素分类的各类换乘方式的公交换乘时间阈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交通方式选择的公交出行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立足于影响公交乘客意愿和出行选择的公交服务水平因素分析,应用期望偏好(SP)调查方法得到国内2个城市出行选择行为特征数据,分析国内城市出行者意愿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特征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慈溪市的数据建立了考虑个人特性和出行时间及成本等选择特性因素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对公交出行需求进行了预测,并结合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特征调查数据和出行比例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公交优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多级道路交通运行水平一体化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城市不同等级道路交通运行水平评价中存在的指标不一、阈值多样问题,将原有服务水平概念从设施供给水平和交通运行水平两个方面进行了重新阐释.在这一概念指导下,选用能够体现不同设施供给水平差异的速度比作为运行水平评价的客观指标,并采用专家评分实验的方法建立了道路交通运行水平评分模型,实现了快速路与地面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评价的统一.最后采用模糊集的概念建立了不同交通运行状态的隶属度函数,给出了道路交通运行状态的分级阈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的意义,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通过对柳州市公交进行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具有实际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了公交服务质量评价的常规数值评价方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评价方法 ,并定义了相应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综合指数及其计算方法 ,以评价整体的出行服务质量 ,使评价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实例演示了模糊评价方法的应用 ,并对新、旧两种方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化工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级管控,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评价指标,该评价体系指标包括风险分析与分级、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水平,措施保障、应急管理、职业健康6个二级指标因素和28个三级指标因素,并运用MATLAB软件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4个评价等级,根据隶属度原则得出风险分级管控等级。以某化工企业为例,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化工企业的风险进行分级评价,得出该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总依得分  相似文献   

9.
快速路网络系统的服务水平评价是一个多目标综合评价问题,论文从快速路系统目标出发,以系统管理者为评价主体,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快速路系统服务水平二级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准则AHP构权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各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选择了适宜的模糊评价模型,提出了根据应用目的确定评价结果的方法,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论文提出的方法可应用于运营阶段快速路系统的服务水平评价中。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常规公交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问题,利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和模糊数学知识进行了研究.在综合考虑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定义评语等级的基础上,利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从而对公交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应用举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针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提升公交竞争力是公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行为视角对公交竞争力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契合出行者的需求,可以提出更加有效的改善目标.通过建立快速公交系统(BRT)竞争力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竞争力进行解析,在乌鲁木齐现场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模型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乘客满意度是提升公交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服务质量对BRT竞争力施加影响的中介变量,因此只有针对乘客需求的服务改善才是有效的,根据模型结果对BRT服务改善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快速公交(BRT)系统的运行效率,对BRT停靠站在交叉口的布设位置进行了研究.针对BRT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进口道和出口道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了车均延误模型(该延误包括信号控制延误、停靠站上下客时间以及车辆在停靠站等候服务的延误)和绿灯末排队长度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一系列算例分析表明,车流量较小时,停靠站设置在进口道和出口道就延误而言没有区别,但当车流量较大时,应将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进口道.  相似文献   

13.
快速公交线路上交通瓶颈分析及其改善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交通瓶颈对快速公交运行效率的影响并制定改善措施,以大连市快速公交1号线上的交通瓶颈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瓶颈处交通流量、通行速度和服务水平,以及各瓶颈对快速公交线路的影响.从设施建设和交通组织两方面制定改善措施,原则是尽可能利用交通管理方法在提高快速公交效率的同时,保持其他车辆服务的水平.交通流仿真表明,采取的措施可使快速公交运行速度达到25 km/h,其他车辆的运行速度达到40 km/h.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bus lane on bus travel time reliability.The data used are the Geographic Positioning System(GPS) data of two bus lines running parallel streets in Shenzhen,China,one of which is a bus lane and the other is a regular lane.Two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are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bus lane which has a separated right of way.Other factors including running direction,day of week,time of day,dwell time,and delay at the start point are also considered in the model.Without published time tables,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 of travel time i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impacts of bus lan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us lane can save 22.0% of travel time,reduce 11.5% of the CV of travel time,and decrease the variance of headway by 17.4%.The analysis on bus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could help operators and driv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nsit service.It also sheds light on how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bus lane for transit planners and service operators.  相似文献   

15.
基于暴雨内涝天气对公交线路运行影响强弱的三种情形,通过实际调查(RP)和意向调查(SP)的调查结果进行效用模型估计和决策变量的敏感性分析,解析暴雨内涝下公交乘客的出行选择行为机理,得到公交乘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由强至弱)是步行时间、票价、车内时间和车内拥挤程度,以及所选出行方式的主要特点(由强至弱)是零换乘、低票价、中途易更改出行意愿和运行稳定.最后根据上述结果,从调度指挥、对信息服务、交管保障三个方面进行了暴雨内涝天气下公交应急预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发挥"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模式的优越性,在车站与路口协同设计与控制的基础上,在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约束下,提出一种公交车行车速度优化和诱导、公交车调度的集成方法.该方法根据公交线路各个站点之间的距离、公交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各个站点的平均上下客时间,优化公交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发车时间.通过该方法可确保公交车到达有站点的信号交叉口时,利用红灯等候时间上下客;到达无站点信号交叉口时,无需停车,顺利通行,从而避免信号交叉口信号控制对公交车辆通行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少公交车在信号交叉口的停车次数和延误.基于概率论分析了该方法的效益,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