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新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区域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与作用。达州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纪念场馆众多、内涵丰富且品级较高。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达州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功能,应切实保护好达州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和巴渠红色文物,积极开展巴渠红色文化的宣传与研究,大力发展以红色文化纪念场馆为重要资源的红色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2.
达州红色遗址遗迹的历史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中共达州地方党组织的早期革命活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历史遗存;杰出历史人物的红色活动印迹。在这些历史基础上构成了达州现在红色遗址遗迹类别、层次多样化的格局,并在全国、全省和川东北地区占有独特的比较优势。红色遗址遗迹对达州红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一是收藏革命文物,研究革命历史,为达州红色文化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宣传革命文化,发扬红军精神,为达州红色文化发展增添动力;三是大量红色遗址遗迹成为达州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一种强大的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深入探究红色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软实力的精髓,红色文化软实力为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依托。江西高校依托红色文化软实力在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做了一些有效尝试和探索,其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体的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共同创造的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当前,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面临着严峻挑战。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顺利实现提升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可以选择以下路径:打造一批典型的红色文化大众传媒与工作队伍,实现红色经典的时代转型,并努力创制新经典;整合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红色文化产业整体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八一精神是南昌起义所孕育的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思想武器,不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基石而且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当今文化软实力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驱动力,八一精神在培育和提升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中具有强大生命力,通过加强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建设与传播来推进红色文化认同、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以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以及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来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等途径可以促进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巴蜀文化不包括达州文化,那就是残缺不全的“蜀文化”。文章认为,达州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历史文化名城;达州文化应包括史前文化、古代文化、红军文化三个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入研究达州文化,对于实现经济强市和文化强市两大战略方针,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元月13日,我校举行巴渠文化研究所成立两周年、《川东学刊》(原《达县师专学报》)创刊五周年新年座谈会。地委和行署主管文化、宣传的领导徐有胜、邓良训和其他单位来宾以及巴渠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川东学刊》编委会全体成员共50余人出席。座谈会由校党委书记学报主编王绍演同志主持。巴渠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郝志伦、则问东学刊》常务副主编刘兴均二同志分别代表巴渠文化研究所、则栋学刊》编辑部作了工作汇报。郝志伦说,巴渠文化研究所成立两周年来,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拟定了巴渠文化研究课题80多项;二是广泛联络省、地文…  相似文献   

8.
巴渠船工号子是巴渠船工伴随划船、拉纤的劳动而产生和发展的艺术形式,其歌词内容生动的表现了巴渠船工的劳动场景、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巴渠船工号子的歌词一般是表现巴渠各地风情、历史传说、男女之情、船工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大俗至雅、多种修辞手法并用、行文格式自由、衬词使用频繁和多种文化互为交融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南昌起义所孕育的八一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武器,如今是南昌进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当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驱动力之时,未来南昌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目标,大力弘扬八一精神,发挥红色文化的功能并打造好红色文化品牌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南昌起义所孕育的八一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武器,如今是南昌进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当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驱动力之时,未来南昌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目标,大力弘扬八一精神,发挥红色文化软实力的独特功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孔繁森精神是涵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精神资源。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对于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有着重要价值。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打造与之相关的红色文艺精品,加大以其为主题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这些都是传承孔繁森精神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要使我国从文化大国成为文化强国,从经济大国成为经济强国,必须着力构建中华主流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其途径一是要正确认识中华主流文化在软实力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二是要发挥好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达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人杰地灵的地方,从古至今出了不少的名人,有享誉全国的文化墨客、又有勇猛善战的著名战将,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地域特色浓郁,它是巴蜀大地上一颗璀璨明珠.如何挖掘达州几千年文化资源,提高当地知名度、文化、教育、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保护达州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巴渠船工号子是巴渠船工伴随划船、拉纤的劳动而产生和发展的艺术形式,其歌词内容生动的表现了巴渠船工的劳动场景、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巴渠船工号子的歌词一般是表现巴渠各地风情、历史传说、男女之情、船工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大俗至雅、多种修辞手法并用、行文格式自由、衬词使用频繁和多种文化互为交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原野 《创新科技》2016,(6):17-18
"一带一路"战略是区域性举措,河南省需要将传统的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红色经典形象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用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用文化实力作为经济的强有力支撑,进而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张承欢 《科技信息》2012,(2):101-102
文化软实力是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衍生出来的一种柔性力量,但又与奈的"软实力"概念有着巨大的差异。奈的软实力理论实际上是为美国文化霸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则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目的是充分运用传统文化的底蕴向世界展示"中国品格"和改善自鸦片战争以来被世界扭曲了的中国形象,而不是为了炫耀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并强迫外部接受中国文化。可见,中国文化软实力是真正的柔性实力。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基于该国的文化资源,但并不意味着一国的一切文化都是该国的软实力,只有当一国文化产品在对外传播中能够被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主动接受时,这种文化才直接转化为该国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正式吹响了文化振兴的号角,文化是构成民族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民族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社会资源。廿一世纪,发展国家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发展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刘霞 《科技咨询导报》2008,(36):228-228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提高廊坊文化软实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加快发展我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基本途径;不断提高我市文化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环节;大力弘扬与培育新时期廊坊人文精神,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努力实现以人文本为核心的文化民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主流的意识形态。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国家软实力提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该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理论,指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意义,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提出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文化软实力"作出合理界定,关键在于要对它进行多维度的全面透视:第一,把握行为层面,要把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资源或文化产品区分开来。文化软实力体现为行为层面的一种能力,是主体对对象的行为施加影响以实现自己利益的能力。第二,把握资源层面,要理解并非所有的文化资源或文化产品都具备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只是文化生产力中价值观层面的、具有内驱力的、"软"的方面。第三,把握构建层面,要懂得价值观层面的文化本身并不是软实力,价值观成为软实力是需要条件和环境的。根据对把握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几个维度的分析,从行为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分别作出了界定。  相似文献   

20.
文化软实力广义上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狭义上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从而扩大对外影响力。我国必须丰富文化产业内容,打造富有民族风韵的文化品牌;建立文化产业法律政策体系,培育适合软实力发展的环境;以新媒体武装传媒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传播水平;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扩大我国文化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