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拥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这些资源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但是目前的保护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对贵州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现实可行的保护建议,旨在实现贵州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4.
为进一步弄清楚中国北方新近系红土的沉积环境,从古生物的角度出发,针对天水-秦安一带新近系沉积地层中发现的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化石组合的典型特征是大量三趾马的存在,同时伴有大量的犀类及长鼻类化石,这一特点与临夏地区极为一致,表明至少在晚中世以前该地区气候还是相当湿润的,无法产生类似黄土的新近系风成红土沉积,这也同时得到邻近其它地区相关古生物证据的支持,古脊椎动物化石证据并不支持红土唯一风成的推论.图2,表1,参13. 相似文献
5.
同心地区己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可分为哺乳纲和爬行纲两大类7目41种,其中哺乳纲长鼻目、偶蹄目、食肉目中某些物种具有代表意义,这一地区中新世动物可总称为“同心动物群”.“同心动物群”贯穿于整个中新世,中中新世是其最繁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从古生物学本身的特征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这3种方法的数学模型入手,讨论在古生物化石分类、鉴定中所遇到的两个基本的问题:变量的选择和分析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土地复垦为研究对象,以辽西特有的丰富且集中的古生物化石蕴藏地为例,指出化石产地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法律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复垦规划带有盲目性、复垦技术落后以及公众参与不充分等问题,导致土地复垦不彻底,造成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后尝试性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9.
刘建妮;冯筠;李忠虎;韩健;颜建强;王惠亚;黄康;黄康俊;姜博;温超;张敏;章勇勤;张卫国;沈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3(6):886-899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为“死”的化石,如何将死的化石以“活”的形式展示给大众历来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难点与热点之一。古生物信息学是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刘建妮教授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它是古生物学、信息学、数学、生物学及艺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新学科,主要致力于挖掘古生物之间或者古生物与现生生物之间的谱系演化关系,对古生物进行三维检索、三维重建及艺术展示等研究方向。该文介绍了该团队近年来在古生物化石资源电子化平台、古生物谱系分析和古生物化石图像检索及三维重建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古生物信息可视化技术及其相关科普产品研发。最后展望了古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前景,指出它必将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论中介语石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羿之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1):62-64
从中介语的概念、分析方法及产生原因等方面介绍了中介语石化现象,并总结了一些防止或延缓中介语石化的方法,以期对语言教学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2.
王建堂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7,10(1):13-16
《赵飞燕外传》是从“史传”的母体里孕育出来的第一篇具有“传奇”文体特征的作品,是研究“传奇”生成的“活化石”。在它身上既刻有“史传”到“传奇”蝉蜕的清晰的“演进痕迹”,又散发着“胚态形”传奇作品所特有的野性的文化气息,从文化品格角度而言,堪称传奇系列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两广地区一些第四纪骨和牙化石的氨基酸含量、外消旋程度,探讨了化石中氨基酸的成岩变化特征,阐述了化石中残留蛋白的降解导致氨基酸外消旋速度的变化,并使其在外消旋反应的后期偏离线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广东茂名盆地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发现于广东茂名盆地始新世油柑窝组的一种哺乳动物化石——杨氏路南兽(相似种)Lunania cf. L. youngiChow,这是该区首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对该区古近纪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及进一步研究我国南方古近纪哺乳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广东东莞晚白垩世地层中首次发现一种新型木化石,定名为东莞云杉型木(新种)Piceoxylondongguanensis(sp.nov). 相似文献
16.
冷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8(1):109-112
香港350MW火电机组仿真系统的更新设计及实现冷杉(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南京210096)坐落于香港新界西部的青山发电厂是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属下的主力燃煤发电厂,总发电容量达4120MW,主设备全由英国厂商制造.该厂运行管理的一个特色是在建厂初期就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产于贵阳乌当下奥陶统湄潭组双壳类化石10个种及未定种,其中2个新种。该双壳类化石群落层位低,数量多,为我省之冠,对其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从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
本文通过对淮南地区的颍风矿区普2孔等九个具有红色岩层的钻孔取样分析鉴定,结果在颍上刘庄131孔,新谢Ⅳ—Ⅴ—11孔阜深—井990—1100米井段等发现较丰富的化石孢粉。这就给淮南地区红色岩层地区时代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陆彦邦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
本文通过所采集的大量植物化石,讨论了安徽淮北地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植物群特征,并划分为四个植物化石组合。同时根据植物群面貌、孢粉组合、含煤性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将k_3砂岩作为上、下石盒子组界线 相似文献
20.
在浈水上游产江源地亚历河采集到鱼类40种和亚种,分隶于5月13科31属,以骨鳔类为主,其中鲤形目种类占67.5%,鲤科占鲤形形目的70.49%,既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的裔类,又有南亚暖水性鱼类,东陂拟腹吸鳅,侧条光唇鱼,宽鳍Su等适应山溪急流生活的生态类群占明显优势,浈水源地的鱼类区秒东洋区的特征比较明显,根据Ba亚科占鲤科类31.58%,以及东洋区鱼类占全部种类的36.24%,而鲂鳊、鲴、鲢、雅罗鱼五亚科种类仅占26.33%等特征,认为将南岭作为全北区与东洋区的分界线更符合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