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降低能耗,节约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达到同步去除碳、氮、磷的效能,采用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SBR工艺过程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污泥微膨胀SBR工艺过程使水样处于低溶解氧状态,MLSS在2 000~3 000 mg/L之间.同时,测定控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水样中的氨氮质量浓度、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以及COD值.结果表明,在低溶解氧SBR工艺过程中,COD去除率达到90%,正磷酸盐去除率达到58%,氨氮去除率达到83%.由此可见,采用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法处理污水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同步去除碳、氮、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德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2,(12):208-208
活性污泥法是采用最普遍的污水处理工艺,而丝状菌污泥膨胀则是该工艺污水运行中易发生、危害大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及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浅谈污泥微膨胀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提出污泥膨胀的原因及对治方法,供同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是影响城市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主要因素,如何处理好重金属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文介绍了生物淋滤、化学处理、电动力修复、植物提取法等重金属去除方法,并在分析这些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方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运行条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工艺,近年来在水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对其在污水处理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操作条件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展望了其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微膨胀钢管混凝土膨胀性能与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膨胀剂掺量为参数,对微膨胀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膨胀性能和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由于膨胀剂的加入,补偿收缩效果明显,能够产生自应力防止脱空现象的发生;同时在钢管的紧箍力下,核心混凝土处于3向受压状态,能与钢管协同工作,从而提高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极限承载力.通过对理论计算值和试验实测值的比较,钢管膨胀混凝土承载力不宜用钢管混凝土承载力公式进行计算,容易造成材料浪费. 相似文献
7.
针对普曝工艺的非丝状菌膨胀问题,对比水质,分析后得出污泥膨胀由于:(1)F/M低;(2)C/N比偏低;(3)吸泥不畅;(4)有消化污泥进入曝气池。控制方法是:控制好参数,加大排泥量,减少消化污泥进入曝气池。本文是对包头市东河东水质净化厂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前后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认为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后受到冲击,C/N值较低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并实践得到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某建筑材料制品厂的废水处理系统经常发生污泥膨胀..本论文通过分析该系统多年运行数据以及污泥性状,发现污泥膨胀和温度及负荷有关;通过实验证实,污泥膨胀的原因确实是由于低温和低负荷引起的;后通过小试模型,提出了调节污泥负荷和投加生物营养剂方法来控制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9.
以空气为载体的微纳米气泡为基础,研究温度、时间、pH 值等影响因素对微纳米气泡在水中的溶解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探究微纳米气泡在水中溶解度的优化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空气为载体的微纳米气泡优化条件为pH 值7、时间8 min、温度23℃、转速1300 r/min时溶解氧含量较高。此实验为下一步研究微纳米气泡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纳滤去除某市河水中微污染物生产饮用水的可行性,并筛选生产饮用水的最佳纳滤膜,采用四种纳滤膜DESAL 51 HL、DESAL 5 DL、UTC-20和UTC-60处理河水,研究其去除COD、UV254吸收值以及硝酸盐等微污染物效率,考察纳滤过程中水通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膜对COD和具254nm吸收值的有机物去除率在50%~95%之间,UTC-20去除有机物效率最高.DESAL 51 HL、DESAL 5 DL和UTC 60对无机物截留率在22%~65%之间,而UTC-20达到93%.UTC-20对不同原水中硝酸盐的去除率均大于70%.在短时间纳滤实验中,存在着不可逆的水通量减少,有轻度膜污染发生.结论UTC-20适用于处理有机污染和硝酸盐复合污染的地表水源生产饮用水.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氨氮污泥负荷影响试验和DO影响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浓度亚硝化系统氨氮降解率及亚硝化率均随着NH4+-N污泥负荷的增高而下降。HRT<2d系统随NH4+-N污泥负荷增加,氨氮降解率迅速下跌到25%~29%;HRT≥2d系统随NH4+-N污泥负荷增加,氨氮降解率缓慢下降到50%~60%;HRT=2.5d和HRT=3d的系统中亚硝化率随NH4+-N污泥负荷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不甚明显;HRT=5d系统中亚硝化率的下降是由于污泥产生适应性的造成。因此高浓度亚硝化反应系统的NH4+-N污泥负荷不宜过高。2)随着DO的升高,高浓度亚硝化系统的氨氮降解率一直逐步升高。DO<0.7mg/L是不利于氨氮降解的;DO>2mg/L时氧化的NH4+-N都转变成了增加的NO3--N,亚硝化率下降。将DO控制在0.7~1.3mg/L之内可保证较佳的NH4+-N降解率和亚硝化率。 相似文献
12.
对低温条件下SBR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进水中的SS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有改善作用,而腐化的污水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有不利的影响;当SBR系统在中有机负荷(Ns=0.18 kgCOD/(kgMLSS.d)情况下运行时,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低DO质量浓度(DO≤1.0mg/L)会导致SBR系统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粉末活性碳与聚铝混合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对浊度、UV254和DOC去除效能;同时考察了回流对各种形态铝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氯化铝和粉末炭的投加量分别为10、20 mg/L,粉末活性炭-聚铝混合污泥回流量为60 mL/L(回流比6%),pH值为8时,浊度去除率最大为78.5%;pH值为6.5~7.0时,DOC和UV254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29.6%和53.3%.回流工艺能强化去除浊度和有机物主要是由于回流污泥中不溶性金属氢氧化物的架桥和卷扫作用,以及回流污泥中和预投加PAC最大限度的吸附作用.回流污泥中的Al主要以颗粒形式粘附于絮体上,回流沉后水总余铝质量浓度高于常规工艺,但溶解态铝质量浓度均满足GB2006-259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0.2mg/L).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溶解氧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研究了不同温度、溶解氧(DO)条件下的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特征及处理效果.本试验最佳温度控制范围在15~25℃,当DO在0.5~1.0 mg·L-1时,氨氮(NH4+-N)去除率均在95%~98%,总氮(TN)去除率为85%~87%,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5.
控制低溶解氧浓度实现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SBR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 ,研究了溶解氧浓度 (DO)对硝化过程中亚硝酸氮积累的影响 .在 2 0~ 2 5℃ ,进水氨氮为 78~ 10 8mg/L时 ,当DO <1.0mg/L ,出现亚硝酸氮的累积 .当DO在 0 .5~ 0 .7mg/L时 ,曝气时间 6h ,亚硝化率可达到 80 %以上 ,氨氮去除率在 95 %以上 .与其他 5个溶解氧浓度水平相比 ,该条件下是既达到较高亚硝化率 ,又达到较高氨氮去除率的最佳工况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去除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福州市洋里污水厂、祥坂污水厂和快安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部分重金属总量和赋存形态,结果表明,污泥中的不同重金属含量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快安污水厂的铅、铜、铬的含量都最高,分别为326.4 mg/kg、440.69 mg/kg、1 742.76 mg/kg,洋里污水厂的铅含量最高,达到401.9 mg/kg.同时铜、铅、锌、铬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分布总体较低,残余态和有机结合态分布较高.概述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通过分析可知,重金属赋存形态对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有很大影响,在选择去除方法时应该考虑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低温和变温情况下 ,研究了DO作为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和反应过程的控制参数。采用SBR法研究了不同曝气量、初始污泥浓度和进水COD质量浓度等条件下 ,有机物在降解过程中温度对DO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机物快速降解阶段环境温度的变化很大程度地影响DO的变化趋势 ;在有机物达到难降解程度时 ,DO迅速大幅度升高并稳定于某一较高值。从理论上解释了DO受温度影响的原因。提出在低温和变温情况下 ,以DO作为SBR法反应时间和反应过程的控制参数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低温条件下(15~3℃),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实验室研究过程中,对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性能、粒度、胞外聚合物(EPS)、脱氢酶活性、摄氧速率、污泥膨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引起沉降性能变差的原因是污泥浓度与胞外聚合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温度降低过程中,胞外聚合物分泌量呈增大趋势;微生物活性降低,并在15~13℃间降低变化明显;产生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丝状菌黏性物质分泌过多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含油污泥与煤共热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分别对含油污泥、煤及其混合试样在氩气气氛下的热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含油污泥、煤及其混合燃料的热解机理,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确定了其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和质量平均活化能等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含油污泥与煤的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的热解反应十分复杂;在混合试样的热解过程中,含油污泥与煤在200~700℃基本保持各自的热解特性,在700℃以上发生热解的协同作用,含油污泥-煤混合燃料热解温度范围增大;各试样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计算结果与上述结论吻合;混合试样的质量平均活化能比含油污泥和煤单一组分的都低,含油污泥与煤的混合热解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2种组分的互补和促进,获得了一种热解性能更好的燃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