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法之价值,在于维护世间之广泛秩序、自由与正义。那么,作为其核心价值取向的正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法律上所追求的正义是否又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正义?法律这一所谓由集团意志所上升而成的社会控制工具是正义与公平的权衡器,对于个别正义来说,它是恶的,但是作为维护社会安定的工具来说,这种恶又显得必不可少。当不同的人所追求的自身正义与法律所追求的集体正义发生冲突时,又该如何选择?本文将试图在前人思想与理论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一次有关于此的试探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思字入手,通过思的本源意义情感之思和思的形旁心的意义分析,认为孟学中的四心即仁爱的情感,是它的本源层级;由四心这种仁爱情感经思字的思悟意扩而充之的心性本心是它的形而上层级;且从音韵学和训诂学对思的声旁的分析。我们可知思又有认知之思、意欲之思的形下之思.经过思考思虑等的形下之思,孟子建构了伦理学等形而下学,而这种各种规范的伦理学就是礼,礼又是依于义的,且基于形上之仁一人性本心,本源于仁爱的情感的,由此孟子建构了仁义礼智的架构。  相似文献   

3.
所谓思想素质,指的是一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具备的品格。在人才成长的诸因素中,思想素质是灵魂、是统帅,在人才培养中起方向和动力作用。因此,人的思想素质被历代人所重视。司马迁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的思想素质其有强烈的时代性,不同时代、不同历史阶段以及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历史时期对人的思想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袁氏世范》堪称《颜氏家训》之亚,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思想是《袁氏世范》的重心,通过对其内容的梳理与分析,得出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德为本、强调仁爱的处世哲学,量入为出、勤俭为要的持家之道,救难怜贫、博施济众的人道思想,切近实际、使之有业的教子理念及同情女性、提倡女教的女子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5.
"侠"、"游侠"与"任侠"在中国历史或文学上的意义,历经多次的演变。如今这三个词已基本混同,慕之者将他们做为赈人危急、铲好除恶和正义化身的代名词,憎之者将其视为离于私勇、伤道害德的"德之贼"。那么这三个词是否全然相同呢?先来看有关于这几个词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德"字在古代以会意的方式凸显其意义。船山"德"之涵义,承接了古代会意字义并实现了价值开新。从天德到人德,船山对"德"之起源作了明确说明。教、习、修是达德的三个基本环节,达德与成德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达德是成德的逻辑前提与理论基础,成德之后的礼乐验德是船山"德"论的一大特色。德乃修身制行之善与表正万物之本,此乃德之价值的两个层面。"德"之终极价值指向和谐,德到优时横天际地、左宜右有。  相似文献   

7.
孔子之仁有三层面:恻隐之心,仁爱行为,仁德模式。恻隐之心源于人的生命之感,沿着向外奉献(“忠”)与向内克制(“恕”)两面展开。仁爱行为是恻隐之心的自然呈露,是表现性行为,不计力量,不计后果。仁德模式人人具有,生发恻隐之心和仁爱行为,又在恻隐之心和仁爱行为中得到培厚。  相似文献   

8.
环境正义的三重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正义所关怀的,不是针对所有人的一般的环境问题,而是针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的人或族群,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所遭遇的具体的环境问题。据此,我们可以将环境正义的关怀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即国内正义、国际正义和代际正义,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对孔德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和宗教观的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是在其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体系下阐述他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和宗教观的。他的方法论是实证的、整体的、有机的和科学的方法。他认为应该应用这些方法进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他的伦理道德观是从人性出发,强调爱他人、爱社会的情感和仁爱的爱他主义行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他的宗教观是他晚年思想的重大的转变,他一反早年反宗教的实证主义,认为人人应该信奉“上帝之爱”并发扬“爱他主义”的仁爱,这样就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秩序,为此,人人应该加入他的“人类教”。  相似文献   

10.
信仰和境界之间是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的,儒家思想的信仰只是生活情感的直接显现.这样的信仰,我们不妨称作"隋感信仰".儒家对于人的现实生命和人死之后的安顿:一是横向的修已安人,追求的是死后能够名留青史.二是纵向的下学上达,与天双向相知、相通.死后留名,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朽.孝悌为仁爱之本,祭祀是孝的延伸,子孙通过祭祀与祖先相通、同在,也是在现实世界的"如在".情教之为教化,是唤醒人本源的仁、真切的爱,使之"如火之始燃、泉之始达",然后"扩而充之",使之"先立乎其大者",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信仰支撑.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区分,使正义的内涵有了质与量的双重保证。正义永远是法治社会追求的主旋律,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却使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在排序与前提设定等多方面有所不同。中国正步入法治社会的征程,了解从西方引入的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础之一的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内涵,深刻探讨中国进入法治社会可能面临的困惑与转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儒家生命观是道德主体内在美德建构所必须依托的伦理基础,对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儒家生命观注重仁爱精神,强调道德主体为仁由己的伦理责任担当,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可以为高校思政课提供道德精神资源。儒家生命观蕴含的道德教育价值,经由创造性转化能够提升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冯平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7(4):57-58,86
当下百姓对人间真情的渴望与呼唤尤为突出,情感类电视节目也因此应运而生。但在社会生活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许多情感类节目暴露出了缺乏审美正义与人文价值的弊端。因此,消除浮躁心理,重塑电视情感类节目的审美正义与文化伦理,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战争改变了人性的善与恶、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价值判断的尺度,而人性之善恶及人伦关系恰好是文学表现的中心,因此战争、伦理与文学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萌发形态的战争中,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道德判定,战争英雄的行为既是是社会理性价值判断的尺度,又是伦理道德的规范;而且,战争本身就是理性训练的最好场所,它孕育着人的理性追求之最和人性表现之最.这些都在特洛亚战争英雄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展现了在极端的情况下,无所不知的"时间"对人的碾压。其悲剧的内涵是展现人们所共享的朴素的伦理正义观。本文不仅揭示了这种正义观来源于俄狄浦斯家族触犯了人类社会文明时期逐渐发展出来的家庭(oikos)伦理禁忌;同时还试图表明悲剧通过对人与神的"时间"彼此对立的智慧性的截取,更加深层地凸显了这一道德隐喻。这是诗人特有的技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的不同,对"正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无论何种解释,其实质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子学时代处于我国古代思想之大繁荣时期,不同学派对正义有不同的理解,研究正义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对我国当前正义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环境正义所关怀的,不是针对所有人的一般的环境问题,而是针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的人或族群.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所遭遇的具体的环境问题。据此.我们可以将环境正义的关怀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即国内正义、国际正义和代际正义,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爱”是先秦道、儒、墨三家共同拥有的伦理思想,但由于三家对人之生命、社会生命、宇宙生命理想的不尽相同,以及其所立的政治立场不同,从而使其“爱”观在理论说明和实践践履上体现出不同内涵的“爱”,姑且叫他们“道爱”、“仁爱”、“兼爱”。  相似文献   

19.
安身立命是儒家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强调用仁爱之心,道德关怀去体察自然、社会和人心,阐释道德主体追求超越,安顿自我,寻找精神家园的终极目标.其内容包括人在自然中、人在社会中、人在自我心中的存在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新审视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德原则研究>是休谟<人性论>第三卷"论道德"的改写,是休谟对道德问题论述更为成熟和稳健的伦理思想作品,其间无不渗透着仁学思想的光辉.休谟对 "仁爱"产生的根源的探讨,对"仁爱"道德价值的肯定,对"仁爱"基础上"正义"的追诉,形成了休谟独有的资产阶级仁爱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