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原则研究>是休谟<人性论>第三卷"论道德"的改写,是休谟对道德问题论述更为成熟和稳健的伦理思想作品,其间无不渗透着仁学思想的光辉.休谟对 "仁爱"产生的根源的探讨,对"仁爱"道德价值的肯定,对"仁爱"基础上"正义"的追诉,形成了休谟独有的资产阶级仁爱思想.  相似文献   

2.
休谟的人性论有一个发展过程.尽管休谟始终强调自爱和仁爱同时存在,但他的前期与后期对人性的论述侧重点不同.本文探讨了这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休谟的正义观:一是正义的环境观念,二是正义的相互性概念,三是正义的作用观念。研究罗尔斯对休谟正义观的继承与发展,为把握西方正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的正义论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制度正义、社会公正的建设有重大启发意义。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社会正义的缺失,正义论的思想无疑会给我们重建社会正义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哈耶克崇尚个人自由,把财产、市场、法治等视为自由的重要保障,认为社会正义会破坏自由的基础@与个人自由相冲突,只有消除社会正义的幻象,才能解决这-冲突.作者认为过去的社会正义要求确有不少虚幻的成分@但并不能否定所有社会正义要求的意义.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冲突不仅会持续下去,并且也很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以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为基础,推导正义原则在相异社会背景下的实践应用,尤其关注正义原则在消除社会制度与个人差异这两种不平等根源上的运用,探索基础正义原则在具体实践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法律是善良公正之术",司法是对法律的适用.当社会普遍的正义受到阻碍时.司法机关作为正义的最后捍卫者.使正义得以挽救。所以,作为维护社会公正的使者——司法本身的公正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本文是从伦理意义上谈司法公正的必要性,司法公正不仅是法治社会的要求.更是道德建设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8.
与正义进行对话 ,这是人类恒久的主题。自然界无所谓正义与不正义。神话世界中的神 ,大多都是美的、善的、正义的。然而 ,在人化世界中 ,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同在 ,正义与非正义并存。人类在自己的历史长河中 ,在自身的生活中深切地体验到 :“有一种东西 ,对于人类的福利要比任何其他东西都重要 ,那就是正义。”因而 ,与正义进行的对话亦就从未停止过。当代中国处于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 ,面临着今天、未来的重重矛盾 ,多年来 ,虽然我们十分重视正义问题 ,但客观地讲 ,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与研究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主题。要使法治社会的法律得以良性运作,必须实现法律形式与争议的统一。文章以正义的含义为讨论起点,追根溯源,旨在揭示法律和正义两者的密切联系,进而从正义角度理解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0.
程序正义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义是从过程与方式层面上讲的正义,是指过程与方式具有正当性、合理性,是程序所具有的独立优秀品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密切联系,共同为人们所追求。程序正义是实现法治的必之路。我国应从思想观念、立法、执法等方面入手,加强程序建设,以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11.
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沥血之作,他把近20年潜心研究的社会正义问题的成果发展成一个逻辑严密、条理一贯的体系,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文主要通过对罗尔斯《正义论》解读,并结合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杨洁 《科技信息》2009,(28):I0139-I0140
《正义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一部扛鼎之作,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在这里我们综述一下中外学者对《正义论》中伦理思想的探讨,对我们更好地了解罗尔斯的《正义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仁爱思想,从古至今受人们传唱,它已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是公民教育的一剂良方。文章结合仁爱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价值,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仁爱思想的渗透脉络,以期为公民教育提供一条颇有成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程序正义是从过程与方式层面上讲的正义,是指过程与方式具有正当性、合理性,是程序所具有的独立优秀品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密切联系,共同为人们所追求。程序正义是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我国应从思想观念、立法、执法等方面入手,加强程序法建设,以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仁爱思想,从古至今受人们传唱,它已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是公民教育的一剂良方.文章结合仁爱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价值,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仁爱思想的渗透脉络,以期为公民教育提供一条颇有成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仁爱"与"兼爱"的内涵,并比较了两者的异同之处。我认为,"兼爱"论的本质意蕴是要求一种平等互爱的社会关系,这种追求高尚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的美好愿望是值得我们肯定的。总之,墨家的"兼爱"论对儒家的挑战仍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仁爱"与"兼爱"的对立并不在于"爱有差等"和"无差别之爱",相反,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真正的分歧在于前者从人之为人的道德理性寻找理论的依据,而后者把目光投向了经验世界的"实利",前者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后者主张"己所欲,施于人",前者体现了主体间的尊重与平等,后者常常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康德在对当时流行的经验论和唯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将贝克莱及休谟的观点与卢梭的感情连结在一起,把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从传统伦理学对道德规范本身的研究转向对道德规范所赖以建立的道德最终原则基础的研究,即他提出的道德形而上学,把形而上学作为道德哲学的出发点,实现了伦理学研究对象的伟大转变。但是,他虽然找到了最具普遍性、必然性的道德法则,却不具现实可行性,忽略了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联结道德理想法则与道德现实生活的关键点,即道德情感,这个突破口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进一步解决作为伦理学基本任务之一的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相统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西季威克从概念、对象、分配等方面对常识仁爱进行了反思,说明它有其自身的缺点需要一种确定性的原则的补充。而常识的仁爱自身就是包含一种功利主义因素;功利主义前提的自明性需要这种出于直觉的合理仁爱原则作为基础;功利主义的无偏袒性其实与常识仁爱也并无冲突,而且仁爱还是达到普遍幸福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上的补充。这样就使二者的调和具有了合理性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义作为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影响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分析柏拉图的正义观入手,论述《理想国》的社会正义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公正,建设和谐政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