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典型片状马氏体的取向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可以将马氏体转变的关系矩阵运用于电镜照片分析.配合晶体学软件,可快速确定新相和母相的位向关系,误差分析表明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研究的最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定量观测马氏体相变浮凸、对马氏体相变点阵变形特征进行研究所获得的新认识.在此基础上运用"位移矢量"理论对马氏体相变晶体学和形态学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马氏体相变的"不变平面应变\\"判据不具备普遍性以及{5 5 7}板条马氏体和{22 5}片状马氏体的惯习面均发生了较大转动的新观点.据此建立了{5 5 7}马氏体的形成模型,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后根据马氏体变体间的自协作原理对孪晶马氏体和形状记忆合金中的多变体马氏体进行了全面的晶体学计算,其结果和实验值吻合,这样处理使表象理论的计算过程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马氏体相变表象晶体学W-L-R理论不适用于{225} f 马氏体转变的原因,并作了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W-L-R理论较成功地预测了不同合金的{225} f 马氏体转变,惯习面的理论预测值均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误差小于3.2°.  相似文献   

4.
马氏体相变晶体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金相、干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精密测量了铁基合金「3,15,10」f马氏体要变晶体学,并对薄片向透镜过渡区出现的各种复合马氏体形貌和「295」透镜马氏体相变应变细节及其精细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了一些有本质意义的新现象,对深入理解马氏体相变本质及其晶体学理论提供了新的试验证据;同时发展了传统的金相方法,用它对马我体形貌、相变晶体学和精细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了透镜马氏体的「121」f相  相似文献   

5.
对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晶体学指标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研究取向关系的新方法,即依据K—S关系的转换矩阵,结合晶体学Carine软件对马氏体和母相之间的位向关系进行分析.对电镜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指标化结果符合K—S关系晶体学矩阵推导.  相似文献   

6.
评述了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相变晶体学的研究进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定向倾转方法测定了中低合金钢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晶体学特征.结果表明相邻平行下贝氏体板条绕公共密排晶面{110}b法线相对旋转54.7°或60°,因此使相邻板条呈近似{112}b孪晶关系,所有贝氏体变体与奥氏体保持固定的G-T位向关系;平行的板条马氏体间以及板条马氏体与奥氏体间的位向关系与下贝氏体的完全相同.用"双edge-on"方法精确测得板条马氏体及下贝氏体的惯习面均为{335}f型.中低合金钢中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晶体学特征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马氏体相变的取向关系及变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生马氏体相变时,马氏体和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如K-S关系、Nishiyama(西山)关系.研究了K-S和Nishiyama(西山)这2种取向关系,分别给出了满足这2种关系的24种和12种马氏体变体.  相似文献   

8.
Cu-Zn-Al合金马氏体在稳定化过程中的反常浮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阻温度曲线测量、记忆效应测量、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Cu-14.5%Zn-7.1%Al合金热弹性马氏体稳定化过程.发现在马氏体稳定化过程中除马氏体晶格常数a与c增大,b减小,a/b→0.866,β→90°外,尚存在马氏体浮凸、逆向记忆效应及马氏体电阻增大等现象.根据马氏体相变晶体学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马氏体稳定化是一个类似于贝氏体转变的扩散型切变转变,它可看成是β1→M转变的继续.  相似文献   

9.
采用3种热处理工艺研究了Au-Cu-Al合金母相的有序化程度,分析了其A2→B2→L21的有序化转变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即其相变点、马氏体和母相的结构,以及400℃时效炉冷处理后没有生成马氏体的原因.结果表明,采用100℃时效1.5 h后淬火到冰水中(热处理工艺II)的热处理工艺,可以得到表面浮突的马氏体;采用从650℃直接淬火到液氮中(热处理工艺I)的热处理工艺,也会发生马氏体转变,且其均为bct结构,时效处理可使母相得到充分有序化,从而提高其马氏体转变点温度,并使马氏体转变更加充分;此外,采用400℃时效、炉冷处理并淬火(热处理工艺III)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更高的母相有序度,且不会导致马氏体相变,其所产生的bct结构的新相可能是通过形核长大转变而来.  相似文献   

10.
将C-Si-Mn系TRIP钢通过完全淬火和两相区退火相结合的工艺,得到一种以退火马氏体为基体的TRIP钢(简称TAM钢),并对比分析了TAM钢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AM钢经退火后的显微组织特征为精细规整的板条退火马氏体基体、片状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马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这种组织降低了基体的硬度以及基体和第二相之间的强度比,减少了基体的位错密度.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退火马氏体基体的板条形态逐渐消失,新生马氏体/贝氏体的团状混合组织逐渐增多.当退火温度为780℃时,综合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为1130 MPa,延伸率可达20%,强塑积为22600 MPa·%.当退火温度较低时,残余奥氏体主要以片状存在于退火马氏体板条间,有利于TRIP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外加载荷对2124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拉伸等实验研究了2124合金在190和170℃加载时效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位错提供了足够的错配度,S相在各个方向上的取向和数量基本相同;外加载荷对Al-Cu-Mg合金中S相的择优取向没有较明显的影响,但其尺寸相对较小,外加载荷对GPB的尺寸和取向分布都没有影响;在190℃加载时效时S相...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BPMSM)快速稳定启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指令电流控制的转子初始定位方法.给出了BPMSM悬浮原理;分析了BPMSM实现准确转子初始定位的充要条件,初始定位中定位步距角的确定,初始定位的定位相序优化,同时确定了120°→240°→0°的BPMSM初始定位相序,并在BPMSM数字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空载三步定位试验,给出了试验波形.结果表明:基于指令电流控制的初始定位方法可使定位精度控制在-1°~1°范围内,定位角度值最小分辨率为0.2°,电机转子的径向位移被控制在200μm之内,能准确地完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初始定位,确保电机快速稳定启动.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图像特征识别和确定图像特征区域重心位移的方法,该方法是对安装在气浮滑板上的CCD摄像机在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取得的图像序列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B样条双正交小波提取图像特征区域的边缘,通过确定图像特征区域的特征量和利用重心定位技术,从而提高了图像特征的识别和定位能力。由相邻帧图像中特征区域的重心的位置变化,准确地获得气浮滑板的动态位置信息,实现三坐标测量机的低成本化,小型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The titanium nitride (TiNx) thin film with a controllable surface structure was fabricated by the dc-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technique, and the variation of microstructure in the surface layer with the energy of condensed adatom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X-ray diffraction (XRD) pattern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It was found that the lattice parameters and the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 of XRD peak on the top layers in th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111) and (002)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 impacting induced phase composition, compressive strain, crystallite size and the fault density of the thin films. In the theory, a new means was used to model the atomistic process of per condensed adatom. The average energy at least in the minimum energy state of the incorporate adatom on TiN surface layer was statistically formulized through a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dynamical process, which properly interpreted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15.
Communication between segments of DNA during 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 Gellert  H Nash 《Nature》1987,325(6103):401-404
Some 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systems require the interacting DNA sequences to have a specific relative orientation. This means that DNA segments can sense each other's direction even though they may be separated by many thousands of base pairs. Here, we review the surprising results of recent experiments that lead to a new model which accounts for site orientation specificity and relates it to other recombination systems where relative orientation is not critical.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坐标变换的方法,使得交流电机的三相交流电流实现完全解耦,然后采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按照转子磁场定向的控制方法实现高性能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的调速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双相不锈钢超塑性变形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材料的晶体结构出发,研究了双相不锈钢超塑性变形的机理.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花样分析系统(EBSD),获得了双相不锈钢变形过程中的ODF图、极图和取向与转轴分布等晶体取向分布规律.结合透射电镜对微观组织的观察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双相不锈钢超塑性变形的机理为形变诱导析出和动态再结晶、晶界滑移以及变形中的晶粒转动.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应用转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马尾松木材不同部位纤维的品区长度、宽度及纤维素大分子链的取向因子;同时提出以(040)面衍射测定马尾松木材纤维平均微纤丝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多晶材料在物理冶金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各种类型的织构,织构存在的普遍性以及织构对物相定量分析的影响。以0Cr18Ni9钢为例,本文比较了修正织构影响前和采用不同方法修正后的物相定量分析数据。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相定量分析精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借助取向分布函数(ODF)所作的修正结果最好。 X线强度直接比较法经常被用于测定双相材料的相体积百分比,而且测定时有时假定材料中没有织构。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很难找到没有织构的多晶(非粉末)材料,因此在进行物相定量分析时,忽略织构影响很容易造成较大偏差。只有确定了所得X线衍射强度中织构影响的程度并加以修正才能得到准确的定量分析值。  相似文献   

20.
岩石损伤协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采用热力学和协同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岩石受栽条件下的损伤演化问题。应用协同学的绝热消去法得到了岩石考虑初始损伤条件下的非线性力学模型;研究岩石破坏过程中的相变问题,并加以深入分析,获得了岩石受我破坏过程中裂纹的平均取向规律,揭示了岩石破坏过程申的声发射现象和体征规律;初步建立了岩石协同破坏理论框架,并应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