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50年代,美国女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B.Mcclintock)在研究了玉米籽粒不稳定色斑的遗传后,提出了称之为控制因子(controling elemet)的是可跳动的DNA片段,并认为控制因子是具有调节作用的遗传单位,位于异染色质中,能在基因组内移动,控制其他基因活性,但这一全新的概念难以为众人所接受。到60、70年代,许多试验证实了麦氏的所谓“跳动基因”。1982年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评  相似文献   

2.
麦克林托克及其科学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学的伟大先驱孟德尔(Gregor Mendel)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摩尔根(T. H. Morgan)的连锁遗传理论,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荣获1983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美国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bara McClintock)所创立的“转座因子”学说(theory of transpo-  相似文献   

3.
蔡途 《科学》2006,58(6):44-46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它可以把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大多数生物的基因存在于DNA分子中,少数生物的基因是由RNA组成的。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称为细胞核基因,按孟德尔式遗传。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原核细胞的质粒中也含有基因,称为细胞质基因,其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表现为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4.
运用重组DNA技术遗传设计禾谷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及其他禾本科作物的一个问题是不能用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作为这类作物的基因载体,尽管在双子叶植物中已获得成功。但是,现已证明,通过培养具有遗传变异的愈伤组织,运用直接基因转移技术可以转化禾本科作物的原生质体,而不需要土壤杆菌载体(早期用烟草原生质体所作的成功实验即是以土壤杆菌作为基因载体)。业已证明,通过再生植株的杂交,基因即按孟德尔遗传方式导入烟草中。该项  相似文献   

5.
130年前,当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Mendel)在教堂外的花园中散步时,他并不满足于让花鸟虫鱼自生自灭。这位奥地利的神父小心地将红花的花粉洒在白花的柱头上,又将结皱缩豆粒的豌豆植株与结饱满豆粒的豌豆植株杂交。然后让这些开白花或红花,结豆饱满或皱缩的植株白交,从中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他的结论很简单,而且现在看来似乎也还是正确的:后代从他的父母那里各获得23条染色体,有一些基因(比如蓝眼基因)是隐性的,而另一  相似文献   

6.
人所共知,开创现代遗传学的里程碑,是1865年孟德尔(G.J.Mendel)在布尔诺(Brno)自然科学协会上关于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报告.在他的报告中,用以阐明被后人称为孟德尔分离法则的遗传规律的数学工具是统计学.无独有偶,卢里亚(S.E.Luria)与德尔布吕克(M.Delbrück)在1943年发表的关于微生物自发突变的波动测验,被公认为现代微生物遗传学的起点,他们所借助的数学工具仍然是统计学.由于沃森(J.D.Watson)与克里克(F.H.C.Crick)在1953年对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揭示,使得分子生物学及生化遗传学这样一些分支突进到生命科学的前沿.  相似文献   

7.
生物遗传的“圣经”——基因理论 经典遗传学的创始人当推孟德尔。1865年,他在布鲁诺自然科学会上发表了关于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成果,翌年出版了题为《植物杂交研究》的论文。他首先提出了基因的概念,创立了基因自由分离规律和自由组织规律。  相似文献   

8.
表达雪花莲凝集素(GNA)的转基因水稻纯系抗褐飞虱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基因枪法将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pht,gusA报告基因和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gna的2个质粒(pWRG1515和pRSSGNA1)共转化粳稻品种鄂宜105号和鄂晚5号种子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从轰击的329块愈伤中共再生出61株独立转基因植株。PCR/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79%的转基因植株含有所有3个外源基因。Western blot分析发现,48株含gna基因的转基因植株中有36株(75%)在不同水平上表达了GNA,GNA最高表达量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5%,遗传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植株中大多以孟德尔方式遗传。从其R1代为3:1孟德尔分离方式遗传的后代R2代植株中,鉴定出含有并表达所有3个外源基因的5个独立转基因植株纯系。褐飞虱生物鉴定和喂养试验表明,转基因纯系对褐飞虱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降低褐飞虱存活率和繁殖力、延缓褐飞虱发育进度及减少褐飞虱进食量,即表达GNA的转基因水稻纯系对褐飞虱具有抗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身体受之父母”,一个人的长相、身材的本质特点后天是很难改变的,但是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也如此么? 法国著名遗传学家歇尔·杜依姆最近指出,现在还不能给出确凿的证据以证明一个人的智商与遗传因素有关。实际上,智商是一种非常综合的概念,是对某人语言、乐感、数学逻辑、时空概念、运动感觉等方面的综合测试参数。如果一个儿童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相等,则其智商为100分,说明其智力中等;智商在120分以上则表示聪明;在80分以下则表示弱智。智商的设定并没有考虑生理遗传方面的因素。但是,一些调查数据也显示,遗…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8月29日,《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基于近50万人的基因组,他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早前较小规模的研究,并证实了许多科学家的怀疑:虽然性取向有遗传因素,但没有单个基因对性行为有很大影响。麻省理工-哈佛博德研究所遗传学家安德烈·加纳(Andrea Ganna)说:"不存在‘同性恋基因’。"加纳和他的同事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估计,多达25%的性行为可以用基因来解释,其余的则受到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人们不太了解核酸,认为具有孟德尔基因功能的物质应是蛋白质。使人们接受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大约花了近十年的时间。然而,沃森-克里克(Watson-Crick)的DNA模型一问世,生物学家即一扫疑云,坚信核酸。因为这一模型太完美了,它不仅能说明基因的稳定性(遗传),而且能解释基因的多样性(变异),尤其令人神往的是,它一看即明。所以,随后分子生物学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到了  相似文献   

12.
孙阳 《世界科学》1999,(9):14-14
6年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分子遗传学家迪安·哈默(DeanHamer)和他的同事声称他们发现了男性同性恋的遗传线索。他们说,其工作表明了X染色体上的一种尚未辨明的基因影响了那些有此特性的人。研究人员为能知晓性取向的生物学基础而激动,但他们仍十分谨慎。因为其他复杂的特性,如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线索的最初报道都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被推翻。现在,类似的命运又降;临到“男性同性恋基因”上。伦敦西安大略大学的临床神经病学家乔治·赖斯(O幼Q出mce)和乔治·埃伯斯(Geo吧D咒rs)及其同事并未发现如NCI/J…  相似文献   

13.
生化遗传学学派的发展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以后不久,人们最频繁地提出的问题之一是:基因在控制特定的性状方面是如何起作用的?1905年至1925年间,一些工作者,包括H.J.穆勒(H.J.Muller)、西沃尔·赖特(SewallWright)、J.B.S霍尔丹(J.B.S.Haldane)和里夏德·戈尔德施米特(Richard Goldschmidt),提出基因是以某种方式通过控制细胞新陈代谢而起作用的。但是没有人具备研究这个问题的任何具体方  相似文献   

14.
自从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有关人类癌症与遗传之关系方面的论著,在美国就出版了5本,这几年在综述中提到的遗传病(包括简单孟德尔遗传和不完全显性遗传两方面的遗传病)的名目急增,总数已超过一百。这些事实标志着对癌与遗传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得到了飞快发展。今天,面对“癌会遗传吗”这样的质问,我们可以回答说:“可能与某些遗传因子有关”,那么,与生癌有关的遗传因子的实体是什么?结论还是个谜。但是,由于最近遗传学发展而出现的新方  相似文献   

15.
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载体——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通过始于1909年果蝇实验的这一重大发现.为长期以来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科学性的争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1926年摩尔根的名著《基因论》问世,并于1933年荣获诺贝尔奖。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摩尔根无法进一步回答:基因究竟处于染色体的哪个位置?它是什么物质.又是怎样发挥遗传功能的呢?  相似文献   

16.
40年前美国女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eClintock)就提出了现代的基因调节理论,但仅在近十年来她的工作才被科学界所承认。鉴于她对“活动遗传元”的发现而被授与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从而使她成为在这一领域中独自获奖的唯一女性。现今,我们业已承认不同基因类型的存在:一些是产生蛋白质的;另一些是调节蛋白质生产的。但在40年代当麦克林托克提出除结构基因(即给蛋白质编码的DNA的华特)外还存在控制元的证据时,她却受到当时遗传学界的忽视和嘲笑。但就是她的发现:某些控制元可以改变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即所谓“跳动基因”),使麦克林托克获得了诺贝尔奖。现今,“跳动基因”是人们所熟悉的分子生物学的一部分。它们是DNA的一些环节,能绕基因  相似文献   

17.
苏格兰的医学遗传学家们最近在英国的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乳腺癌与遗传关系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乳腺癌的发病与人第17号染色体上基因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8.
法国著名细菌遗传学家、基因调控概念的开创者、"解放勋章"获得者弗朗索瓦·雅各布(Francois Ja-cob)于2013年4月19日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92岁。1965年他与法国微生物学家安德烈·M·利沃夫(Andre M.Lwoff,1902-1994)和法国生化学家雅克·L·莫诺(Jacques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学术界,提起孟德尔,大概是无人不晓的.他以发现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而永垂科学史册.但人们很少知道,在孟德尔故乡,几乎与孟德尔同一时代,还有一位博学多才和多产的生物学家,他对生理学、组织学、细胞学、胚胎学、药理学、显微技术乃至教育领域,都颇有研究,成就卓著.他就是斐声19世纪欧洲科坛的奥地利生物学家简·艾凡格里斯塔·浦金野(Purkyně,Jan Evangelista).  相似文献   

20.
沈善炯 《科学通报》1960,5(16):491-491
早在1928年 Griffith 发现肺炎球菌形成荚膜的遗传性转变现象,1944年 Avery,Macleod 与McCarty 证明这个引起细菌改变遗传性状的物质,所谓转变因素,是去氧核糖核酸(以下简称 DNA)。以后在其他细菌中陆续发现了 Griffith 反应,而且同样证实这些遗传性的转变因素是 DNA,而不是其他物质。Avery 等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近代生物科学上的一项重大贡献,从而推断转变因素 DNA 就是遗传学家所称的“基因”或者是“基因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