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武陵山片区6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医疗5个子系统(含21个指标)组成的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和ArcGIS软件分析健康城市建设时空变化.结果表明,6个中心城市2010,2015,2020年的健康城市建设综合指数从高到低为怀化市、吉首市、黔江区、铜仁市、张家界市、恩施市;时间维度上,铜仁市排名提升较大,恩施市排名一直处于下游,张家界市排名起初下降、后有回升,吉首市、怀化市排名一直稳定在前三,黔江区排名一直处于中游;空间表现上,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医疗5个子系统建设水平略显差异,整体格局由“西北低,东南高”转向,“北部低,南部高”,最终变为“东北低,西南高”的格局.为了促进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根据6个中心城市的健康城市建设时空变化结果,从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医疗5个方面提出提升各城市健康城市建设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发挥中心城市的福射带动作用,并设立“六中心”.在这6个中心城市中,吉首市被寄于厚望,规划目标居于首位.鉴于此,选取武陵山片区吉首市为案例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对吉首市创建中心城市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必须从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特色产业、生态环境、城市品牌等几个方面创建中心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武陵山片区6大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辐射竞争力4方面选取人均GDP等30项指标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模型和ArcGIS软件,分析2013—2017年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并剖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竞争力在时间断面上整体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在空间断面上呈"南北两端高,中轴地区低"格局;主要影响因素为邮政业务总量、卫生机构数、旅游收入、客运量和公共图书馆数等5个.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促进中心城市发展的建议,即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加大科技教育文化投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完善交通和物联网;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功能,注重生态康养建设.  相似文献   

4.
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为了抓住国家关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战略性布局的契机,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逐步成为武陵山片区核心增长极城市的宏伟愿景,提出以城市品牌战略为抓手,推动吉首城市化建设实现快速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此,南开大学与吉首大学组建联合团队,通过对吉首城市品牌战略的意图、意义、内容、具体实践和未来愿景进行阐述,总结其建设城市品牌的若干经验,为武陵山片区内其他城市打造城市品牌,谋求城市跨越式发展提供样本参考,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提供个案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越来越注重全民集体发展来达到小康社会,而武陵山片区也是大家所关注的地方.以恩施市为中心,研究了恩施市以及其周边的17个武陵山区的县市从2012年到2014年这3年的发展状况和竞争力大小.由于相关指标过多,这里选取了7个相关的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GDP、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和年末常住人口,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这18个县市三年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及打分,最终得到各县市的最终得分,然后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到最终的结果为:黔江区发展情况最好,恩施市其次,丰都县和石门县紧随其后,竞争力比较强.  相似文献   

6.
教育扶贫是解决武陵山片区贫困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从教育投入、资源配置和教育规模3个层面建立评价指标,对片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和怀化市的教育贫困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片区财政教育投入与全省差距不大,但其他经费渠道严重匮乏;师资配置与全省还有较大差距,师资稳定性差;人才培养能力有较大差距,高等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为提升片区教育扶贫的效果,必须强化教育投入与资源保障,推进教育服务与资源均衡化,补充和培训高质量师资,并从体制上创新教育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7.
城市品位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地理、经济、建筑、人文传统、生态以及市民的文明程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会心理的总和,是人们综合各要素给予城市的总体评价。从国际化的角度看,郑州的城市品位存在着城市规划和建设基础薄弱、起点低、市政公共设施陈旧且覆盖面不足、文化品质不够等问题,本文旨在探索提升郑州城市品位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道兴 《河南科学》2014,(6):925-929
长期以来,把城市作为经济载体的思路主导城市发展,形成了"经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导致城市出现种种弊端和"城市病".实际上,城镇化应当以人为核心,城市首先是人居中心,应当把城市规划建设成为"人文城市".而实现城市发展从"经济城市"向"人文城市"的转型升级,才是"新型城镇化"的点睛之笔.面对城镇化加快和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的新形势,河南省应当深刻把握人文城市建设的内涵、途径和举措,努力把河南城市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全面提高城市文化艺术品位,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之一。运用多指标综合加权法、全局莫兰指数等方法,从生态、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4个维度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2005-2018年城市韧性时空演变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综合韧性指数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韧性指数不高;重庆、成都两市韧性指数上升幅度远大于其他城市,韧性“极端化”现象显著;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两端凸显,中部凹陷”状态,“虹吸效应”明显;阻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集中在经济和基础设施系统,研究期内基本稳定且影响长久。  相似文献   

10.
从创新功能、协调功能、开放功能和支撑功能4个维度构建城市能级测度指标体系,利用能级综合评价结果修正城市引力模型,探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联系特征,进一步采用QAP回归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城市能级整体不断上升并向均衡化态势发展.空间上表现出“中心—外围”形态,上海、南京、杭州等多个中心城市组成“Z”字型高值集中区,低能级城市主要分布在外围区域.城市能级功能系统中支撑功能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维度,协调功能为短板维度.(2)长三角城市能级网络中节点联系程度不断增强,城市相互作用空间格局与城市能级格局呈现空间趋同性,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不断凸显.整个地区城市能级网络呈现密集化态势,网络的稳健性和通达性得到提升,节点集聚力强于扩散力.安徽省表现为以合肥为中心的单核辐射引领形态,江苏、浙江两省表现为以多个城市为中心的多核辐射引领形态.(3)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城市空间联系的发展,经济规模、社会资源、地理区位和空间距离对城市空间联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