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建设和人口基数的快速增长,使人们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日渐增加,例如地下室及地下轨道等工程。以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的北京西路站深埋车站为研究对象,结合贵阳市降雨资料、场地岩溶发育特征与专门水位监测孔数据,分析影响北京西路站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的相关因素,预测站点可能出现的最高地下水位,以此为依据确定场区的抗浮设防水位,并综合站点结构荷载条件,分析北京西路站可能的抗浮问题及工程危害。  相似文献   

2.
镇江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和遗传算法分别建立了本区地下水水位与地下不开采量、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多年动态主要受控于岩溶水的人工开采,而降雨量对其影响基小。  相似文献   

3.
滨海湿地地下水位高度同时受到潮汐、降雨及地形等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因此其动态特征较为复杂,测量比较困难.我们引入了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提供的方法来准确测定滨海湿地地下水位变化,然后使用交叉小波变换、分类回归树法等方法分析了2011年9—11月在上海崇明东滩湿地获得的水位数据和气象数据以及相应的潮汐数据,发现:1)滨海湿地地下水位在12h和24h周期上与潮汐交替呈现出相关和不相关的关系,反映了滨海湿地地下水位在双峰、上升和下降3种模式之间的规律性切换;2)这3种模式是在潮汐、降雨以及日平均地下水位本身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当潮差小于3.185m,且降雨量小于1.2mm时,地下水位会下降;而同样条件下,当降雨量大于1.2mm时,地下水位则倾向于上升;当潮差大于3.185m,且当日平均地下水位高于-0.017m时,地下水位则会表现为双峰式的变化.如果日平均水位低于-0.017m,潮水则会补充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4.
沿海多降雨地区,需要考虑地下水位线变化过程中对于地下车库的影响.当下卧砂质粉土层或砂层,地下水位线的变化对车库底板的影响更大.目前为止,在国内,对于考虑地下水位线循环变化过程中,下卧粉砂层地下车库抗浮数值模拟的研究非常少.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山东东营市某地下车库为例,建立了水位循环变化对车库影响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地下水位线变化过程中,底板和承台的应力变化、沉降变化及两者接触处的受力情况.最后,提出了减少地下水位线循环变化对地下车库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铁等地下工程修建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能否准确评价地铁建设对济南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实现地下水环境保护与地铁共融共生的关键。本文以济南某段地铁线路为例,在综合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解析法与数值法定量分析了地铁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从地下水动态变化角度探讨地铁建设对于济南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为地铁建设优化设计、地下水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地铁施工建设期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表现为施工期基坑降排水导致地下水动态暂时性变化,基坑封顶后不再需要降排水,水位逐步恢复,对地下水动态产生的影响也会随之消失。施工中要尽量采取分批次施工的方式,减少工程降水时间与总排水量,同时在总排水量较大的站点基坑外侧下游设置回灌井,采用边降水边回灌的方式施工,可消除施工降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2)根据长期水位观测资料,研究区段浅层岩溶水水位与泉水水位动态相关性较差,说明浅层地下水与泉群的连通性一般,然而为尽可能减小地铁施工对地下水径流的影响,地铁底板尽可能的浅埋。(3)地铁线路走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因水流受阻产生的水位壅高可能会引发地下工程渗水、涌水等工程安全问题,经计算在不采取导流措施的情况下研究区段各车站地下水壅高值范围在0.51~1.10m之间,通过采取导流措施将上游受阻地下水沿导水通道疏导至基坑下游,可消除水位壅高,使车站附近地下水流场接近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6.
湖泊岸坡带是湖水与周边地下水及其溶质交互作用的重要区域,湖泊水位变化对岸坡带渗流及其氮素运移转化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户外土槽试验,研究了湖泊水位变化对地下渗流中氧化还原环境及其氮素运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位的升高,地下水位坡降和渗流速度相应下降,水力停留时间增加。随着湖泊水位的上升,岸坡带土壤内氧化还原电位总体呈下降趋势,氨氮衰减速率减小,硝氮衰减速率升高。地下渗流流速的降低导致地下水及其氮素渗流通量的减小。湖泊水位的周期变化使得岸坡带内土壤湿度、氧化还原环境和硝化反硝化反应的交替变化,从而影响了地下水及其氮素入湖渗流通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环控能耗高占比问题,从城轨交通地下站点热湿环境角度探索轨交站点环控运行能效提升策略。通过K-means对地铁公司各车站站内全年日均温湿度数据进行聚类,再对各聚类车站通过时空分布、埋深等物理属性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相同线路、相邻车站温湿度变化曲线存在差异较大;(2)温度聚类二类车站表现为冬冷夏热,舒适度最差,11—12月的西南季风造成温度聚类四车站温度较低;(3)利用室内外温湿度差的标准差分析发现,曲线波动与埋深、方位角等物理特征均表现为强相关。因此不同车站因物理特征差异站点环控系统应差异化运行,也应对不同车站分类设定不同环控能耗定额标准,研究结果为地铁车站设计、环控设备选型提供依据,并对城轨交通的深绿运行及低碳城市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我国北方典型岩溶泉域在人工干预条件下地下水的动态响应规律,以涉县东风湖泉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内地质、水文地质、2011-2021年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和地下水压采资料,在分析该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GMS软件构建了在人工压采干预作用下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对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下水动态变化明显,具有周期性、滞后性,具体表现为4个变化阶段;②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整体呈现回升的状态,但是空间分布特征不同,上升区主要分布于下游地区;;③地下水类型为降水入渗-开采型,低水位期基本在5-6月,高水位期在1-2月;④在干预条件下,区内地下水位有着不同程度的回升,南部(下游)浅层水位响应特征值超过15m,中游地下水位响应特征值达到了5-10m,北部(上游)地下水位响应特征值为3-5m;上游和中游地下水位影响整体小于下游,下游水位响应尤为突出。该研究对于泉域内泉的保护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水位空间差异及其对湿地水文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湖泊受支流入流及湖底特性、风浪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内部不同区域的水位存在空间差异.水利工程设计、湿地水文调控分析中常以单个水文站点的水位代表整个湖泊的水位状况.受五河及长江水量变化规律的综合影响,其枯水水位空间差异较大.在洲滩湿地水文调控分析中,代表水文站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湿地水文分析中常采用湖口、星子两站作为鄱阳湖的代表站.但站点选择却均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本文结合56年来鄱阳湖湖区7个水位站点的监测数据及站点的空间位置信息,分析了湖区各水文站点间的水位差异及水位比降.结果显示棠荫站作为鄱阳湖湿地水文分析的代表站较合适.结合鄱阳湖湖底地形数据探讨了相对于棠荫水位,以湖口或星子水位来模拟鄱阳湖洲滩湿地面积的差异,以及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已有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并通过搜集区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背景资料,以地下水赋存状态及补给、排泄条件为基础,分析场区地下水与区域地下水之间的关系、地下水的水位动态规律,确定影响场区地下水位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预测地铁沿线各场区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幅度和趋势,最终确定兰州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东方红广场—雁北路段)各车站抗浮防渗水位。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矩阵给出了一个求平面曲线关于定直线的对称曲线的简明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既有线顶进桥涵线路加固施工方案,总结了邯济线顶进涵洞线路加固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无铰拱在单位荷载作用下的轨迹线规律,把无铰拱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压力线采用简易的图解法作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几年大秦线接触网设备维修情况的研究,分析了维修体制的变化,探讨了在3.5亿t运量下的维修体制和维修重点。  相似文献   

15.
既有线改造在我国铁路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北同蒲铁路朔州至宁武增建二线工程"为例,讨论了关于既有线改造的若干技术问题,包括改建方案的确定、平面的改造、纵断面的改造以及施工与过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两铰拱在P=1作用下的轨迹线规律,求做抛物线两铰拱的推力和某截面的弯矩影响线。  相似文献   

17.
Line in the sand     
《Nature》2011,470(7334):306
  相似文献   

18.
高压线损产生的原因及降低高压线损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量技术的进步及计量器具精度的提高,对线损考核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分析高压线损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线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大秦线线路维修工作中的劳动组织、人员分工、作业项目、施工程序以及机械设备的配备情况,并对其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500kV托源线煤矿采空区线路铁塔的倾斜及歪扭的原因分析,采用差异化设计原则,对采空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