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运用AX判别分析任务的方法,考察了零汉语学习经验的英语母语者在进行汉语声调辨别任务时的正确度和反应时间。结果表明:总体上被试汉语声调感知正确率较高,女性被试的感知正确率高于男性,男女被试均显现了阳平—上声、阴平—去声、阳平—去声最难区分,阴平—阴平、阴平—上声、上声—上声最易区分,其余声调对子的区分难度处于上述两类之间的感知难度等级。实验结果同时显示,反应时间与判断正确率基本成反比关系。实验结果还表明,其他因素例如声母、韵腹、韵尾等对于汉语声调的感知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对广灵方言的声调进行研究,并对其基频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该方言声调的类型及分化情况,讨论其基频变化和音域范围,最后得出广灵方言中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52)、阳平(41)、上声(44)、去声(413),其中阴平和阳平有合并的趋势.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广灵方言声调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描写,为今后深入研究广灵方言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贵州兴义方言语音的调查,总结出兴义方言的语音系统、兴义方言语音与普通话比较的特点以及同音字汇,兴义方言的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有19个、兴义方言韵母有30个、兴义方言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调值是44;阳平,调值是21;上声,调值是42;去声,调值是13.  相似文献   

4.
运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对普通话的声调格局和元音格局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普通话共有4个声调音位,即阴平/55/、阳平/35/、上声/213/、去声/51/,音长按照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上声>阳平>阴平>去声,声调"凹""、凸"特征对稳态段和动态段的分布位置有很大的影响",凹"、"凸"特征的位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普通话共有8个元音音位:/■/、/■/、/i/、/u/、/a/、/y/、/γ/、/o/,元音格局的主要特点是:高元音多,低元音少。其中/γ/、/o/类似于中元音、央元音,具有明显的动程。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传统耳听手记的声调研究方法,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可以使语音的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化。该研究使用实验语音学方法考察了文山话单字音音高、调域、调长等,结合实际听感对实验值和传统值之间的区别做了探讨,得出文山话单字音的声调格局是:阴平为次高升调调型,调值为445;阳平为降调调型,且降幅较大,调值为532;上声为次高降平调调型,调值为433;去声为次低降平调调型,调值为211。  相似文献   

6.
最近,为编写云南方言志作准备,读了谢树忠同志的《曲靖话和普通话语音差异初探》和王石景同志《也谈曲靖话和普通话语音差异》。两篇文章各有侧重,对曲靖人学习普通话和语文教学是有帮助的。但是,两篇文章对曲靖方言声调的分析结论很不相同。谢文认为“曲靖话的声调是平、上、去、入四声,和普通话的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声不同。普通话的阴平声,曲靖话里有读上、去、入的情况;普通话的去  相似文献   

7.
相对传统耳听手记的声调研究方法,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化。使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对曲靖方言单字调进行客观性研究,采用三个不不同年龄组进行实验对比,其结果显示曲靖方言单字调调类为四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考察的入声经过实验已经证实基本归入阳平调,单字调表现出如下的特点:阴平为平调调型,且基本为中高平调;阳平为降调调型,且降幅较大;上声为降调调型,降幅相对较小;去声为曲折调调型,最低点基本落在1度上;入声为降调调型,降幅也较大,调型调值类似阳平。  相似文献   

8.
以南宁市白话九个声调 :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中阴入、阳入为纲 ,系统分析了南宁市白话九个声调与普通话四个声调、中古音四个声调的主要对应关系及非主要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追溯表明: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调值及入声的归并上.屯堡方言阴平调值是中平调33,是明代汉移民语音的底层;周边方言的高平调55,是清代汉移民语音叠置覆盖的结果;其余方言的次高平调44,则大多是中平调受到高平调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过渡状态.入声归并上,屯堡方言全浊入声归阳平是填补舒声空位的结果,这与周边方言显示出很强的一致性;而其次浊声母和清声母入声字归阴平,这属于明代汉移民语音中的底层成分;周边方言乃至西南官话中这些字归阳平,则是清代汉移民语言对该方言进行重叠覆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从语音实验出发,系统地描述湖南衡阳方言单字的声调系统。其结果与前人描述基本一致,即衡阳方言共有6个单字调,分别是阴平(45)、阳平(11)、上声(33)、阴去(24)、阳去(213)、入声(22)。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在语音方面差异尤为明显,武汉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中的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次方言区。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人所操汉语方言与武汉市其它地区人们所说方言在语音和词汇上有较明显的差别:(1)声调方面,调值差别最大,奓山话一共有四个声调,包括阴平(35),阳平(213),上声(31),去声(33)。(2)声母韵母方面,奓山话共有18个声母和35个韵母,与武汉其他地方方言在声母韵母数量方面略有区别。(3)词汇方面,武汉方言蔡甸奓山话也有一批特色词汇,与周边的方言不同。本文将从语音和词汇方面对武汉方言蔡甸奓山话进行简要概述,以期展示武汉市丰富的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富顺话单字调的声学分析,得到富顺话单字音的四个声调的调值分别是35(阴平)、21(阳平)、52(上声)、12(去声)。对单字调的主体分析和年龄分组统计分析,区分富顺话单字调的稳态段和动态段,得出新、老富顺人的声调特征:新老富顺话的单字调在音高方面有变化,除去声外,老富顺人的单字音音高比新富顺人的高。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语音的声调是个人语气与情感状态最直接的表达,是体现汉语语言状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为了使得语音合成的逼真度得到有效的提高,讲话者的话语更加具有区分度,通过加入声调参数特征实现语音语调变换,以期成为情感识别和语音识别的准确度最有力的助推剂,弥补语音合成结果在情感特征以及语音演唱方面的不足。分别对汉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采用基频提取的方式进行声调的分析、研究,将得到的基频曲线采用多项式函数拟合的方法对汉语4种声调进行重新构建,从数学角度对汉语声调进行分析、重构,采用三角函数曲线模拟随时间变化的语音基频曲线,根据共振峰频率将曲线进行叠加,达到了95.91%的满意的识别结果。结果表明:采用多项式函数拟合方法实现汉语4种声调的语音合成,更好地还原了语音的数学本质,使得抽象化的语音表现得更直观可控。  相似文献   

14.
张双庆、万波先生认为“辫”字赣方言读阴平不送气不合理,主要理由是所列赣中西部地区方言中的全浊上声字无有一个读阴平不送气,由此断定它另有反切来源:清声母帮母。本文认为“辫”字只有一个来源:浊声母并母,并且认为两位先生的材料和推断不够真实。“辫”读阴平不送气的原因是受普通话影响,方言的语音变化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5.
张双庆、万波先生认为“辫”字赣方言读阴平不送气不合理,主要理由是所列赣中西部地区方言中的全浊上声字无有一个读阴平不送气,由此断定它另有反切来源:清声母帮母。本文认为“辫”字只有一个来源:浊声母并母,并且认为两位先生的材料和推断不够真实。“辫”读阴平不送气的原因是受普通话影响,方言的语音变化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6.
据<永春方言志>记载,永春话有7个单字调.通过对2005年最新田野调查资料的分析,更倾向于今永春话单字调应为8个.通过对闽南永春方言声调格局进行语音实验分析,认为永春方言阳入调正在经历分化.而8个单字调中,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的音长最长,阳入1次之,阳入2再次之,阴入最短.  相似文献   

17.
石峡南丰话属于赣东北地区的移民方言,其两字组变调主要有阴平变调、阳平变调、上声变调和去声变调,其中阳平与上声为后字变调,阴平与去声,前字、后字有时都有变调情况,去声后字变调有时与两字组短语的语法重音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取实验语音学方法,考察了沁阳方言的声调演化规律及其单字音声调格局。沁阳方言目前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单字调,其声调历史演化规律为:平分阴阳、全浊上归去、去声不变、入声基本稳固,少量已经舒化的入声字归入去声。在声调格局方面,调形上沁阳方言由两个升调、一个降调、两个凹形曲折调组成。相对时长上,沁阳方言由一个短调、两个舒声调、两个长调三类构成。最后对该方言声调的时长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该方言的超长调时长属于冗余信息。  相似文献   

19.
该文使用音高映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标准语音,合成出音段、音色保持不变,而只是声调变为标准语音声调的教学语音用于声调训练,减少了语音信号中声调信息之外的复杂变化带来的信息冗余与干扰。以汉语双字调的合成语音为实验材料,对日本被试进行了声调训练实验。训练结果表明:合成语音方法在声调的感知和产出的相对进步率,以及泛化产出的效果上都优于标准语音方法,远好于没有训练的对照组,大部分实验结果差异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实验结果佐证了语音学习时存在人脑的选择性注意机制,为将合成语音方法集成到计算机辅助汉语声调教学系统,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来自新疆南疆的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学生产出的汉语普通话的语调曲线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将汉语的四个声调都产出为第四声的基础上,维族学生能够产出较好的语调曲线。对维族学生产出的汉语声调和语调的研究,为无声调语言民族学习声调语言提供了帮助,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