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林废弃物改性或者直接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关于农林废弃物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现状以及影响农林废弃物吸附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离子杀菌作用的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综述了重金属离子的杀菌作用方式是真菌细胞能够富集金属离子,吸际在真菌表面的金属离子破坏了细胞膜的功能而进入的细胞内部,使某些细胞成分逸出,干扰细胞代谢过程或干扰各种酶的作用,使其失去应有的生物功能,最后导致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离子由于其生物毒性大、易被富集、难于降解等特点,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开发快速、低成本、简单可靠的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基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低成本的特点,已广泛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而功能核酸作为新兴的识别元件,具有可媲美抗体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在电化学传感设计方面引起了广泛兴趣。本文对基于石墨烯复合材料/功能核酸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原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活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氢(H_2O_2)的稳定性受温度、浓度、pH值,某些阴阳离子等因素的影响,对此已有不少报道[1,2,3]。其中多数报道只限于研究某个pH值、温度和浓度及某种阴、阳离子的影响情况[1~5]本文在H_2O_2初始浓度为0.05mol/L、P、pH值为11时,研究对比了几种重金属离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活性;温度为70℃时,几种重金屑在不同浓度下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细胞增殖检测在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药物筛选、免疫学以及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等多个领域内均具有广泛的运用.体外细胞增殖试验的检测方法通常有代谢活性物检测,主要包括MTT法、XTT法、MTS法、WST-1法、CCK-8法、CFDA-SE法;DNA含量检测,主要包括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渗入法、2,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Edu法、流式细胞术;细胞增殖相关抗原检测包括Ki67和PCNA.对以上细胞增殖检测方法的各自特点展开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离子对沙角衣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d^2 、Cr^6 和Hg^2 )对沙角衣藻进行作用,结果显示:当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作用时间较短时,它们对沙角衣藻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随着重金属离子作用时间的增长,该藻的生长受到抑制,藻体内叶绿素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三种金属离子对沙角衣藻生长影响的强弱顺序是:Cd^2 ,Cr^6 ,Hg^2 ;对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强弱顺序是:Hg^2 ,Cd^2 ,Cr^6 ;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强弱顺序是:Cd^2 ,Cr^6 ,Hg^2 。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的毒害及其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重金属离子污染产生的生态危机和生态后果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目前的研究发现重金属离子对植物毒害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述重金属离子及其污染的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的毒害及其机理,以期提出避免植物重金属离子毒害的有效措施和重金属离子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离子对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氧化硅溶胶-凝胶固定化酶技术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电极,优化了酶电极的工作条件。考察了酶电极的响应性能以及Hg^2+,Fe^3+等重金属离子对酶电极响应的抑制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E=0.8V,pH=5.0,θ=25℃时,Hg^2+,Fe^3+的存在抑制了酶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流响应,且抑制电流的大小和重金属离子浓度在一定范围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是0~1.5μmot/L和0~60μmol/L。将被抑制的酶电极浸入EDTA溶液中10min后,酶电极可以恢复部分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贝壳粉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贝壳粉加入量、溶液pH和搅拌时间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条件:贝壳粉加入量为20g/L、溶液pH值为10.5、搅拌时间为2h,对Cd2+、Cu2+、Mn2+、Zn2+四种重金属离子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碳量子点具有优良的荧光特性、制备简单、成本低廉、毒性低、性能稳定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荧光传感器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金属离子检测和生化分析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近5年碳量子点荧光传感器在检测水中痕量重金属离子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碳量子点荧光传感器目前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污染因其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毒性而备受关注.相比于传统检测重金属的方法,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易携带等优点,更适于现场检测.文章从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原理出发,系统介绍了电化学传感器的种类、制备工作电极的材料以及用以修饰电极的各种材料,分析了用这些材料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中的优缺点,指出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工作电极和修饰材料进行选择和优化,耐用性强、微型化、自动化、多功能化将是电化学传感器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粉末活性炭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丰富孔隙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碳质吸附材料,在污水净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水中重金属离子Cr(VI)、Cu(Ⅱ)和Fe(Ⅲ)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能有效去除3种重金属离子,且去除效果受温度、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溶液p H值的影响.随着活性炭用量、温度或吸附时间的增加,3种离子的去除率先增后减,而溶液p H值增加时,Cu(Ⅱ)离子的去除率几乎不变,Cr(VI)和Fe(Ⅲ)离子的去除率却逐渐降低.吸附时间超过30 min时,粉末活性炭对3种离子中的Cu(Ⅱ)离子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0%以上.Cu(Ⅱ)离子的去除最优条件为40℃(温度)、30 min(吸附时间)、0.15 g(活性炭用量)和2.0(p H).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烧制得到的氧化镁,通过两种途径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制得的氧化镁具有很大的表面能和反应活性,当溶液中的Cd2 离子处于低浓度时,加入络合剂后,以Cd2 离子为微粒形成络合物,并在氧化镁的作用下沉淀除去,达到进一步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处理后的水质远远好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GB 8978-1996。  相似文献   

15.
对中和共沉淀铁氧体法去除污水中重金属离子进行了研究。在实验条件下,对含单一重金属离子模拟废水进行实验,发现重金属离子的离子半径等特性影响去除率的大小,各金属离子去除程度呈下列顺序:Cu~(2 ),Co~(2 ),Fe~(2 )>Mn~(2 ),Zn~(2 )>Ni~(2 ),Cd~(2 )。还对反应温度、投料比以及投料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对一些含重金属离子矿井废水的处理还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采用新的特殊浮选分离技术,使矿井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有效地被去除,其去除效率达80%以上。这项技术的研究成功地为含重金属离予废水的处理及矿井水的再循环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废水处理,重金属离子,浮选分离,捕收剂。  相似文献   

17.
采用Na2S作为钝化剂,对人工模拟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Cu2+,Zn2+和Cr3+三种重金属离子进行了钝化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Na2S对三种重金属均具有很好的钝化效果,各重金属离子的钝化率均可达到95%以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Na2S与各重金属离子作用后,钝化产物分别为CuS,ZnS和Cr(OH)3;溶液化学分析表明,Na2S主要依靠S2-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或者S2-水解产生的OH-与重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将重金属除去.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检测奶粉中铅含量为例,用显著性检验对微波消解法与传统的湿式消化法结果做了比较,并对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离子对扁玉螺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子扁玉螺肝脏中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其最适温度为44℃,最适PH值7.0研究了Fe^3+,Cu^2+,Zn^2+三种重金属离子在离体条件下对该酶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Fe^3+Cu^2+对其具有激活作用,高浓度的Fe^3+,Cu^2+及低浓度的Zn^2+对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8-羟基喹啉是重要的金属离子鳌合剂,因金属离子与其结合后可阻断其分子内激发态质子转移(ESIPT)导致荧光增强而被广泛应用于荧光传感分子的设计中.但8-羟基喹啉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较差,研究多对喹啉母环结构修饰引入辅助配位基团以改善金属离子选择性,但以8-位羟基修饰的尝试偏少.本文以8-羟基喹啉不同结构修饰的衍生物为依据,评述其在重金属离子荧光增强型传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