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姜艳丽 《科技信息》2013,(13):233-234
日语中有很多省略表达,其中又以省略主语的表达最为常见。本文先从主语省略句的认定入手,借用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来判定日语主语省略句在汉译时应采取的翻译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原文省略的主语是什么,翻译成汉语时加译的主语有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描写了汉语和韩语对话结构和叙述结构中句子主语的省略现象,发现虽然汉语比英语更少使用主语,但却比韩语更多使用主语,尤其是在对话结构中。叙述结构中汉语相邻句中的动词谓语如果不具并列承接性或不具同类性,主语不能省略。相反韩语更多地省略句子主语,尤其是在对话结构中。文章由此推测,汉语和韩语分别属于"主体"和"客体"为中心的语言,准确地说,"主体中心"和"客体中心"之间存在一个连续性,汉语是偏向"主体中心"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了解句子成分的 “单纯省略” 和 “有所省、有所合” 这两种语言现象, 是我们正确地认识句子与运用句子的条件之一。本文特意从语用的层面阐释单纯省略的条件与范围, 提出省略句与非主谓句、紧缩句的区别办法, 又从句法的层面论证 “有所省、有所合” 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领主属宾句”甸子的主语和宾语有比较稳定的领有,隶属关系,主语是领有的一方,宾语是隶属的一方,且句中的述语动词和主语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这种句式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末以及近年来三度较为广泛引起语法学家的关注,这三个时间段也恰好代表了领主属宾句研究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描写阶段和解释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一般的语法著作里,关于主语蒙后省略谈得较少。其实,主语蒙后省略出现的频率虽然不象主语承前省略那样大,但也是较为复杂的。本文试从主语蒙后省略的类型、条件和表意特点三方面作一简单的分析。一、主语蒙后省略的类型主语蒙后省略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前边分句主语蒙后边分句主语而省略。如“[]服了止痛安神的药,钱先  相似文献   

6.
“吃了吗?”在中国,随处都可以听见。它有时是实义的,有时是虚化的,即作为问候用语出现。可是外国学生则不完全明白它的虚化义,因此,他们听到“吃了吗”这样的问话,往往误解为别人要请他们吃饭。然而,当他们知道“吃了吗”可以作问候语时,则又可能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见面就把它当专门问候语用,这就可能导致“吃了吗”在外国学生嘴里随意乱用。为了使外国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句中国习语,应当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以及这句习语的多项语义功能。“吃了吗?”可以表示问对方吃饭了没有。它是一个省略了主语和宾语的问句。它的主语和宾语虽然都省略了,但是因为表达的是实义,不会引起误解,这种交际是在吃饭时间前  相似文献   

7.
东方人由于受到老庄孔孟思想的影响,在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上形成了“人是万物的主体”、“万物与我为一”和“天人合一”的色彩。无论是说还是写总是以自己为主体,久而久之,人称主语句在汉语中成为主要表达方式,而且经常出现省略主语的现象。相反,西方人在说和写时,除人称可以作主语外,非人称的一切事物,都可占主语之位,所以在英语很少有无主句,因为主语一旦省略,读者或者听众就容易摸不着头脑.针对这种情形,着重从中西方思维差异对英汉主语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因为A,所以B”是因果关系的基本格式。本文试图从语用平面分析这种格式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完整出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或全部关联词语,什么情况下前边小句可以倒置,而关联词语的是否出现或省略,在具体的句子里都是要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因素的制约的。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变通的技巧。主语的选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原文的主语不会在译文的主语中得到保留,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改换主语、增补主语或省略主语的方法使译文既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思想,又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0.
语言习得者对省略句中的代词的理解是不可以随心所欲的,而是要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文章在普遍语法(UG)的框架下,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省略句中的两种:剥除式省略(Stripping)和动词词组省略(VPE)结构中的代词的理解情况,并从中探讨UG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孝感方言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副词和语气助词.“在“用作语气助词时可以出现在多种句法结构中,表示对动作持续状态的肯定语气,它对应于普通话中表示陈述语气的“呢“,来源于近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在“.  相似文献   

12.
情态动词should在虚拟语气句型中有时可以省略,有时不能省略,其用法常常使许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困惑。将时态理解为“表示动作或状态与说话时刻关系的动作词语形式”,便于我们从全新角度认识现在时态、过去时态和祈使句式。在此基础上,作者从语义及句法结构两方面比较分析了should一词在两种虚拟语气句型中的不同用法,并且探究了该词的用法来源。  相似文献   

13.
“N(非施)的V”结构与“N(非施)V”结构都是由名词性成分(N)修饰动词性成分(V)组成的偏正结构,“的”字 的有无有时似乎比较自由。通过这两种结构的对比,得出二者之闽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从结构、语义、句法、语 用多个层面入手,对偏正结构“N(非施)的V”与“N(非施)V”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总之,“N(非施)的 V”与“N(非施)V”分属两种不同的偏正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4.
从句型变换的角度来看,位于动词前和句末的两种“无(有)以”结构,它们二者因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了分化。  相似文献   

15.
副词“终于”由非词的分立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与它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句子结构是“终于+AP、VP、S”。确定“终于”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两个:一是“终于”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做句子的谓语;二是除去“终于”后句意不受影响,有的句子甚至出现时间词。“终于”作时间副词始于魏晋时期,成熟于唐宋元明时期,清代又可作语气副词。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句法位置的变化和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6.
孝感话的“把”字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产经部,属楚语区。孝感话与普通话较接近,但他存在一些差异,如“把”,在孝感话里用法广泛,可用为动词,介词,作介词用于工具语,处置式,被动向,与普通话与有很大的不同,在普通话中有不同的对应形式。这些用法同出一源,孝感话“把”的特点,显示了“把”在地域上的共域上的共时差异,反映了语言历史演变的轨迹,研究孝感话“把”的用法,有助于汉语史和现代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日语被动句中助词“に”的关系语义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语被动句中出现的助词“に”,不仅有表示被动句中施动者的关系语义,还有表示其它的关系语义,这样给翻译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从“に”构成的词素中词的类别及谓语动词需要哪种补语入手,通过例句辨析被动句中助词“に”的种种关系语义,力求翻译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包心菜"构造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探讨其形成和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方法运用歧口凹陷地震资料,采取平衡剖面及地震地层界面拉平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包心菜"构造为具有"凹中隆"结构的新型构造类型,一般出现于凹陷断层交汇或拐弯处;歧口凹陷内典型的"包心菜"构造为滨海1号,另外,港东断层东北端和歧东断层下降盘的"包心菜"构造也较为典型;凹陷内的"包心菜"构造在东营末期出现隆升,东营组遭受剥蚀,随后区域沉降接受沉积,在新近纪出现隆起塌陷形成"包心菜"构造。结论 "包心菜"构造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深部热作用,其形成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在区域挤压背景下形成隆升→隆升处地层遭受剥蚀夷平→区域沉降接受沉积→应力撤出,隆起塌陷,形成"包心菜"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9.
北方话口语里有一个话语标记“讲话儿”,其变体包括“讲话儿了”、“讲话儿的”、“讲话儿说”。“讲话儿”的基本功能是引述,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标记说话人的一致态度。与不同的功能相适应,“讲话儿”在话语结构中的表现形式亦不相同,不同的表现形式正表明了“讲话儿”的语用化历程。  相似文献   

20.
拿普通话“把”字句的结构式与玉林话相应的表达式进行对比,归纳了玉林话对应于普通话“把”字句的结构形式和使用“把”字句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