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讨根尖肉芽肿组织中的免疫反应机理 ,提高疗效 .对 35例根尖肉芽肿组织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光镜及透射电镜下免疫细胞形态学的观察 .根据光镜下细胞成分及电镜下免疫细胞形态超微结构的改变及相互关系 ,提出根尖肉芽肿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参与 .本文有助于阐明免疫反应因素在根尖肉芽肿所起的作用和发病机理 ,提示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对免疫应答具有启动作用 ,为临床应用抗菌和免疫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肿瘤的侵袭转移与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细胞本身及其周围的基质细胞、组织液、细胞因子等共同组成,其中基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各种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等.在所有肿瘤炎性细胞中,巨噬细胞约占50%,这些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其具有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和免疫逃逸等功能,在调节肿瘤进展的各个关键步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就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产生、分布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性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研究发现感染蠕虫对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其中,缩小膜壳绦虫可寄生于宿主的小肠中,通过激活先天免疫调节途径的白细胞(巨噬细胞等)和调节性T细胞,作用于抗原提呈细胞(APCs)促进Th2细胞免疫反应,并促使分泌一些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β等)和效应分子(抗体和...  相似文献   

4.
丹参提取物对氧化衰老模型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小鼠氧化衰老模型探讨丹参提取物的免疫保护作用及抗氧化作用 .用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 ;用免疫组化法和HE染色观察胸腺的氧化情况及形态学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2 8分子及其他分子的变化 ,来探讨免疫分子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丹参提取物能明显恢复由氧化应激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 .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胸腺内核酸氧化产物 8-OHdG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胸腺皮质恢复良好 .免疫细胞表面CD2 8分子明显增加 ,CD4阳性细胞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量子点(CdTe)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凋亡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Hoechst染色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抑制率随着量子点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高而增加;形态学观察可见明显的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剂量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较阴性对照组有所下降且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1.45~5.8 μg/mL剂量范围的量子点(CdTe)能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引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从而认为这种凋亡可能是依赖线粒体途径的.  相似文献   

6.
TNF最初被发现是因为它显示了抗癌活性,现已判定它是免疫细胞接受某些特定的刺激因子所产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它参与了炎症和免疫反应以及细胞生长或抑制的各种蛋白质因子中的一族,本文讨论了TNF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活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用形态学、细胞计数、MTT掺人法和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人实验观察比较了氧化修饰脂蛋白(Ox-LDL,Ox-VLDL)和相应的天然型脂蛋白对培养的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Ox-LDL和Ox-VLDL均能显著刺激巨噬细胞内DNA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增殖(与天然脂蛋白相比,P<0.001),其中Ox-VLDL的作用最为明显(与Ox-LDL相比P<0.05);低浓度的氧化型脂蛋白(蛋白浓度0~5mg/L)促巨噬细胞呈剂量依赖性增殖,浓度为5mg/L时,达到最高峰,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促增殖作用逐渐减弱;而天然LDL及VLDL不能促进巨噬细胞增殖.上述结果表明,与Ox-LDL相似,Ox-VLDL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可能是其致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频率为1.34 MHz、声强为1w/cm2的超声结合血卟啉对EAT细胞凋亡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声动力学疗法抗肿瘤的分子机制.超声激活血卟啉作用于EAT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取材,通过扫描电镜观察EAT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HO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8蛋白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超声激活血卟啉可诱导EAT细胞凋亡的发生,并且随时间的延迟凋亡现象愈加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表明超声处理后caspaSe-8蛋白表达活性显著增强,且于1h活化程度达到最高.研究表明,超声激活血卟啉可诱导EAT细胞凋亡,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涉及Caspase-8依赖的膜受体凋亡信号调节通路.  相似文献   

9.
银耳多糖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银耳多糖(Tremella Polysaccharide TP)对荷HAC小鼠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因子、体外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小鼠移植性肝癌的影响.方法用环磷酰胺和银耳多糖分别作用于荷HAC肝癌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及酶标仪观察各组免疫功能的变化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分离其脾细胞,将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3H-TdR标记的肿瘤细胞P815,HAC和B16,4 h后用γ-闪烁记数仪进行检测,并计算杀伤程度.检测各组肿瘤质量、体积、组织学改变和主要脏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银耳多糖实验组总T细胞、T杀伤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TNF)高于对照组,其中对总T细胞及TNF上调明显.在对HAC,P815,B16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中,银耳多糖实验组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85%,20.81%,25.43%,P<0.01,其中对B16杀伤作用最强,HAC次之,P815最弱.环磷酰胺 银耳多糖实验组上述指标与银耳多糖实验组相比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则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肝肿瘤质量、体积均低于模型组.组织学上肿瘤坏死程度重且范围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明显,纤维组织增生显著.环磷酰胺组较实验组表现的更为明显.银耳多糖实验组除脾脏外,其他主要脏器无明显形态学变化.结论银耳多糖具有激活和提高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杀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是一种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分化的抗癌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淋巴因子IL-2联合银耳多糖(Tremella Polysaccharide TP)共同激活的小鼠脾细胞对体外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IL-2激活的小鼠脾细胞(即LAK细胞)和IL-2与银耳多糖协同激活的小鼠脾细胞(即TP-LAK细胞)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3H-TdR标记的肿瘤细胞P815,H22和B16,2h后用γ-闪烁计数仪进行检测,并计算杀伤程度.将上述激活的小鼠脾细胞在小鼠荷肝癌局部皮下注射,隔日1次,共5次.检测肿瘤质量、体积、组织学改变和主要脏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IL-2与银耳多糖激活的小鼠脾细胞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2种效应细胞对B16杀伤作用最强,H22次之,P815最弱,TP-LAK细胞的作用较之LAK细胞更强,P<0.05.治疗组肝肿瘤质量、体积均低于对照组.组织学上肿瘤坏死程度重且范围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明显,纤维组织增生明显.银耳多糖协同IL-2实验组较单纯的IL-2实验组表现得更为明显.除脾脏外,其他主要脏器无明显形态学变化.结论 IL-2激活脾LAK细胞是有效的抗肝癌细胞,IL-2 与银耳多糖在活化脾细胞提高抗肿瘤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其对体内主要脏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肿瘤浸润免疫细胞通过发挥促肿瘤和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深刻地影响肿瘤的进展以及抗癌治疗的成功.因此,对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量化有望揭示免疫系统在人类癌症中的多方面作用及其参与肿瘤逃逸机制和对治疗的反应.解卷积的目的就是试图在复杂组织里存在的免疫细胞中寻找新的免疫疗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算法和免疫细胞的表达特征,从细胞混合物的表达数据中量化免疫细胞比例信息,以准确刻画肿瘤样本测序数据的免疫浸润情况.为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逐步回归策略的解卷积算法模型,并使用真实的肿瘤样本微阵列数据和RNA-Seq测序数据来测试该算法的准确性.与CIBERSORT和dtangle相比较,具有良好的解卷积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己糖激酶2 (HK2)在泌尿系肿瘤中表达水平、预后及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HK2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RNA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分析HK2表达水平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HK2表达在泌尿系肿瘤组织中均显著性升高,在膀胱癌(BLCA)中随肿瘤分级增加而降低,在高级别肾乳头状细胞癌(KIRP)和前列腺癌(PRAD)中HK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表达水平;BLCA和肾透明细胞癌(KIRC)中HK2低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高表达患者,而KIRP中则相反.HK2表达水平与BLCA和KIRP中多数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与KIRC和PRAD中多数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HK2在BLCA中表达与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而在KIRC、KIRP和PRAD中大多呈显著正相关.HK2在BLCA和KIRC中表达水平与肿瘤微环境呈显著正相关,在PRAD和KIRP中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K2表达水平与BLCA、KIRC和KIRP患者的预后相关;HK2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性、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浸润等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S1PR1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分为实验组(S1PR1激动剂SEW2871处理组)、阴性对照组(DMSO处理组),各组小鼠分别在药物处理后0、5、28 d三个时间点进行对比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组织、肝脏、肾脏及外周血等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的数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单核/巨噬细胞荧光表达情况;构建小鼠pCMV.DR8和pMD2.G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筛选最适感染复数(MOI);实验分为S1PR1基因沉默组、过表达组、U0126(ERK信号通路阻断剂)处理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Transwell小室分析细胞迁移情况;通过RAW264.7与HUVECSs共培养检测细胞粘附功能。结果 (1)实验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2)体外试验显示,SEW2871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的粘附和迁移,S1PR1基因敲减后,上述作用明显降低;(3) U0126预处理后,SEW2871的促进细胞粘附和迁移作用显著减弱。结论 S1PR1通过ERK信号通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粘附和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培养而来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Capan-2的抑制作用.应用各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获得成熟DC及CIK.胰腺癌组织来源抗原致敏DC,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为CTL.MTT法检测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单独的CIK对BXPC-3细胞和Capan-2 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显示:胰腺癌抗原致敏的DC,激活肿瘤抗原特异性CTL,体外对BXPC-3和Capan-2胰腺癌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分别为75.85%和50.34%;CIK对BXPC-3和Capan-2胰腺癌细胞也有杀伤作用,分别达到62.06%和40.92%,但比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的杀伤效应低(P<0.05).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来源DC在体外能诱导高效的抗胰腺癌细胞免疫反应,提示肿瘤抗原激活的DC作为肿瘤疫苗在胰腺癌的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考虑了HIV感染系统中免疫细胞对感染细胞的周期裂解作用,建立起具有免疫饱和效应的时滞微分方程模型,运用非线性泛函分析中的拓扑度理论,得到了系统存在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绵羊肺泡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绵羊肺组织中分离肺泡巨噬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台盼蓝拒染试验和鸡红细胞吞噬试验检测肺泡巨噬细胞活力。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原代培养的巨噬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方法适合分离培养绵羊肺泡巨噬细胞,活细胞数能达到90%以上。能为开展细胞病理学和细胞内寄生菌存活机理研究提供很好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巨噬细胞是肿瘤组织中一类十分重要的免疫细胞,它的M2型极化与肿瘤的恶化密切相关。GRP78蛋白作为肿瘤晚期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来促进肿瘤恶化,但GRP78对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分化是否具有干预作用依然未知。本研究利用体外纯化的GRP78蛋白来模拟肿瘤细胞分泌的GRP78,用其处理鼠源巨噬细胞RAW264.7,然后通过~1 H NMR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发现经GRP78处理后细胞中有18种代谢产物,培养基中有14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进一步的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在GRP78蛋白处理后,RAW264.7细胞的糖酵解代谢明显减弱,而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加强,这与M2型巨噬细胞的代谢类型一致,表明经GRP78处理后,RAW264.7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这一发现表明肿瘤微环境中GRP78的存在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以M2型为主的重要原因,这也为靶向GRP78的肿瘤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饥饿处理珠颈斑鸠(Streptopeliachinensis)1 d、2 d和3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饥饿中肝组织的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饥饿处理1 d、2 d和3 d后出现不同程度地肝细胞缩小,细胞索破坏,索间窦状隙增宽,细胞界限不清晰;Bcl-2和Bax在肝组织的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的内皮细胞胞膜、胞质及肝细胞索呈免疫反应阳性;饥饿过程中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表明饥饿可导致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且具有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9.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现已成为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角膜移植免疫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了用同一供体皮肤移植引起兔同种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描述了角膜移植术后和皮肤移植术后的经过,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标本,包括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标本的制作方法,重点报告了排斥反应实验组的角膜和对照组透明角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对照组的透明角膜,除了在供、受体组织交界处形成疤痕外,植片和受主角膜表现与正常角膜相同。而在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则有大量新生血管侵入,植片有大量的浸润细胞,这些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还有巨噬细胞、浆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等。植片组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受主角膜除了有新生血管生长和有少量浸润细胞附着以外,没有受损。本文讨论了有关动物模型、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与免疫机理及功能的联系,新生血管在排斥反应中起的作用等问题。我们认为本组实验动物模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均符合典型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亦有体液免疫参与。血管在免疫排斥反应的传入、传出弧中均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MTT法、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克隆实验观察一个新型的呫吨酮并吡啶衍生物(XP-16)对人鼻咽癌CNE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效应;运用Hoechest33258和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光度法、RT-PCR等手段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CNE细胞增殖;XP-16作用于CNE细胞24 h后,CNE细胞出现染色质聚集、核碎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且随化合物剂量的增加,CNE细胞凋亡百分率逐渐增大;CNE细胞阻滞于G2-M和S期;并且引起CNE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Bad和MT-1A的mRNA表达增加。XP-16具有诱导CNE细胞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上调MT-1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