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利用双流体模型推导了倾斜方管内气液两相流界面波的色散方程,分析了界面的稳定性,系统研究了管道尺寸,气液两相流量,液相粘度,表面张力及通道倾角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剪切应力的预测,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剪切滑移壁面模 型,即将气液界面处理为固定的具有均匀剪切应力的水平滑移壁面。利用FLUENT 软件模拟了气相流动,气液界面采 用剪切滑移壁面边界条件,通过对比实验测量的气相流场分布得到气速和界面剪切收敛值,并由收敛值拟合得到界 面摩擦因子与气相雷诺数的关联式。应用这一关联式的预测结果与实验间接测量值吻合较好,并且在气、液相雷诺 数9 4006ReG650 000 和21 0006ReL630 000 范围内优于Taitel 和Dukler 与Sidi-Ali 和Gatignol 模型。表明剪切滑移壁 面模型可以有效地控制关键参数,提高预测效率和精度,为CFD 方法预测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剪切应力提供了新的 思路。  相似文献   

3.
垂直管内气液两相逆向流动中界面波特性及液泛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气、水为工质,对内径50mm的垂直管内气液两相逆向流动中的液泛现象和界面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为本实验条件下的液泛是由于气液界面产生大的振幅波而后失稳造成的.研究了液泛产生前、后界面波特征及其速度、频率和波长随气液两相流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液幕状气液两相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强化脱硫塔内气液两相流的传热与传质,建立了一种新的气液两相流型——液幕状气液两相流.根据该流型的特点,进行了气液两相传热实验,分析了气液两相流中的温度场分布,并研究了传热系数与液气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顺流或逆流,在空气流速一定时,传热系数都随着液气比的增大而减小,并且液幕顶部是传热效果最佳的位置,可以组织多层液幕来降低工业成本.得到的传热系数与液气比之间的关联式为工程设计和更深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弯管中的气液两相流水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90°弯管为研究对象 ,对气液两相流水击压力波在弯管中的传播和衰减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弯管采用曲率半径与管径比R /d分别为 1.9,2 .5 ,3.2 ,3.8;含气率范围为 0~ 1.7% ;表观液速为 0 .2 3~ 1.6 4m/s .得出了弯管中内外两侧不同部位水击压力及其随含气率、流速变化的规律 .压力波在弯管中的传播与在直管中差异很大 ,弯管外侧压力明显大于内侧 ,在弯管出口与入口直管段处两侧压力相同 ,形成压力环 .压力环形状受含气率影响最大、表观液速次之、曲率半径影响最小 .经过弯管后水击压力有不同程度的衰减 .随着气含率的增加 ,压力衰减加快  相似文献   

6.
气液两相流中液速的电化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推导了扩散电流与液速的模型方程,得到了解析解。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气液两相中液速电化学测量仪的开发与研究,对电极的材料、形状进行了优选,对电极插入流场而引起的测量偏差进行了补偿,开消除了气相的干扰。应用该注速测量仪研究了下喷环流生物反应器中的液速分布,证实了该气液两相流中液速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水平管内气液环状流液膜及扰动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力引起的水平环状流液膜厚度沿周向分布的不对称性,用5组双平行电导探针测量了周向5个角度处的瞬态液膜厚度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平均液膜厚度沿周向的分布及其随气、液折算速度的变化特性.运用时频分析方法研究了环状流扰动波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概率分布函数、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以及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基本特征,揭示了扰动波的特性及其沿周向的频率分布规律,为水平环状流液膜厚度的预测模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准确识别相界面结构形态是相界面力学分析的基础,也是研究气液两相流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针对动力、能源、化工、医药及航空等领域气液两相管流的相界面拓扑性强、变化速度快、实现准确测量难度大等特点,开展了气液两相管流相界面检测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综述研究.相界面检测技术主要有电容法、电导法、光导法、射线法、热学法、声学法...  相似文献   

9.
低液量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压力梯度和持液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液量气液两相分层流是长距离凝析天然气管线中一种常见流型,文章在大型多相流实验环道上进行了气液两相分层流实验,以动量平衡方程为流动机理分析基础,根据低液量气液两相流动特征,选取双圆环作为界面几何模型;优选气液相间摩擦系数,使低液量气液两相分层流压力梯度计算关系式闭合,计算了低液量分层流的压力梯度和持液率,并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整个实验数据范围内,双圆环界面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低液量条件下气液两相分层流的压力梯度和持液率,因此建议在低液量的气液两相分层流中推荐采用双圆环界面模型预测压力梯度和持液率。  相似文献   

10.
气-液两相流量在许多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数据。文中详细介绍了现有的六种气-液两相流双参数流量测量方法,给出了它们的实验结果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双流体模型方程进行简化,得到了双曲型两相流非线性控制方程组.进而导出了该方程组的特征线方程,利用有限差分及特征线方法求解了特征线方程,考察了界面扰动随时间在空间的发展状况,并与实验和线性稳定性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水平管弹状流液膜区的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一维形式的双流体模型用于水平管弹状流的液膜区,导出液膜区截面含液率随距离而变的控制方程,讨论了方程的封闭性并提出壁面和界面阻力的计算方法.对液膜区平均截面含液率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测量结果作了比较,分析了影响平均截面含液率的因素.通过对截面含液率、液相流速和气相流速沿长度变化的计算分析,首次提出液膜和气弹都是连续波.  相似文献   

13.
对垂直下降中高粘液体两相流的流型转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两相弹状流中液弹及气泡合并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液两相弹状流中液弹和气泡合并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最小稳定液弹长度是液弹尾部达到充分发展的速度分布所需的长度.通过对液弹内弥散气泡的统计分析,得出稳定液弹内不存在直径大于5mm的气泡.借助流动可视化技术,对弹状流中各种尺寸气泡的合并情况进行了描述,得出小气泡之间的合并为二元式合并,而小气泡与大气泡之间的合并是非二元式合并.  相似文献   

15.
水平管泡状流界面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头电导探针测量技术,研究了水平管内空气-水两相流的界面浓度,并得到了气液两相流的界面特性参数(如气泡速度,气泡尺寸和界面浓度)及其随气液两相流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气相流量的增大,各点的气泡速度,气泡尺寸,界面浓度相应增加,随着液相流量的增大,除气泡速度随之增大外各点的其它参数随之减小,水平管内界在浓度在同一测量角度的径向分布类似,界面浓度在管内除水平管径方向外,沿其它方向的分布都是非  相似文献   

16.
气固两相流风机的三元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单相耦合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粒子反弹模型和磨损模型,分析、推导、编制了三元粒子运动、碰撞的程序,并通过离心风机叶轮磨损的可视化实验,有力支持了该三元粒子程序的可靠性,为气固两相流离心风机叶轮的研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7.
浓密液固两相流动的数值研究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IPSAR算法基础上,推导了适用于考虑浓度变化影响的浓密液固两相流动数值计算的DIPSAR算法,并考虑了颗粒湍流强度梯度传输对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对竖直上升管中浓密液固两相流动分别采用IPSAR和DIPSAR算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DIPSAR算法能更有效地预测浓密液固两相流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观察法和光纤探针信号识别流型,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形成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用表示气液两相惯性力之比无量纲准则数K和液相韦伯数来关联实验数据,得到了分层流和间歇流向环状流转变的准则关系式.结果表明。环状流可分别由分层流和间歇流转化而成,但其转化机理各不相同.分层流转化为环状流是帆船机理与二次流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间歇流转化为环状流则是气相对液相的冲穿机理作用的结果.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气液两相瞬变流的方法——矢通量分裂法,将控制方程(质量方程、动量方程)中的矢通量按照矢量雅可比矩阵分裂为两个亚矢通量,采用迎风格式建立有限差分方程.该方法是稳定的并且可以自动准确地捕捉到两相瞬变流中的激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