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无论是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理解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都离不开语言.因此,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语言教学.对一门语言的领悟,最高的境界便是具有良好的语感.什么叫语感呢?说得简单点,语感就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所谓直觉,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指的是人脑对事物、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做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由于直觉是一种心理活动形式、一种心理过程.因而直觉具有层次性,所以,语感也就有层次之分.语感修养较好的人,能够在一瞬间就辨别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可以从语句或语段的开头立即预测到整个语句或语段的审美(中心主旨)趋向.这就是直觉的表现,也即顿悟.  相似文献   

2.
尽管自然界的事物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是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循着一定的规律而发生改变的。其中的规律,包括起因、动力、过程、速度和结果等,这些规律都是科学的、符合情理的。但是,自然界事物的变化也有反常的时候。如何理解反常?反常了,还有情理可言吗?反常了,还符合科学原则和科学理论吗?反常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3.
关于形式和内容的传统理论,存在着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本文仅就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一什么是一事物的内容?把认识的对象区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是人类认识的重要成果。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中,内容决定着形式。那么,什么是一事物的内容呢?按通常的理解,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组成事物的各种成份的总和。形式则是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  相似文献   

4.
《华东科技》2012,(5):78-78
“管理”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技巧,还是一种能力?抑或干脆称它为一门科学?如果你问我管理有什么“神奇妙招”,我还是要这样回答你:眼睛不要看得太远,就看着你眼前的事物就行。  相似文献   

5.
A 还原思维和系统思维分别以还原论和系统论为其理论基础。从本质上区别,还原论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分解开来,并最终归结为组成该事物的要素;而系统论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组成该事物的要素的简单相加,都不能还原为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简要地说,还原思维是一种把对象最终归结为几个基本概念的思维方式。比如还原思维者面对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可以把它们还原为诸如“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形象的反映”之类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找到对象之间的共同特征,而舍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系统思维则不然,它是一种把对象视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而考察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组织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管理让我们从问题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清中国式管理,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管理”?其次什么是“中国”?再有什么是中国“式”?管理是本原,中国是地域、民族和文化的范畴,而“式”是模式,搞清这些问题才有可能搞清中国式管理的来龙去脉。什么是“管理”?搞清中国式管理首先要对西方现代管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负责部属工作的人”到“负责知识的应用和绩效的人”,管理者的定义几经变迁;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管理的重点也在应时而动,中国式管理首先要把握的就是管理的发展规律。什么是“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上看,更趋向于个人道德修养而不是什么组织管理体系。“管理家庭”与“管理企业或组织”,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孔子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把它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了管理上的事实标准。中国式管理需要对传统管理思想条分缕析。什么是中国“式”?中国式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分析,一是从“人”的角度看,中国人的哪些本质特性决定管理的特点?二是从“物”的角度看,或者说从管理规律的角度看,中国人的哪些本质弱点需要加以改善?在探讨过程中我们需要防止“走偏”,一是把写在“故纸堆”里的所谓中国人本质当作目前的真实;二是把转型期的暂时现象看成本质规律;三是缺乏全球视野闭门总结中国管理特点。中国式管理的前景如何?对中国企业而言,在管理上一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二要吸收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三要创新、发展,这没有退路,也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就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中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原理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就正于哲学界同志。什么是必然性,什么是偶然性?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一般都这样定义:“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趋势。”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这一定义作一番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如下两个缺陷: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科学帅才玻尔和贝尔纳,都是多才多艺的物理学家,为什么玻尔领导了一个哥本哈根,而贝尔纳却领导不好一个“由三个人组成的实验室”?奥本海默和林德曼,都是有名的科学政治家,为什么奥本海默成功地领导了“曼哈顿工程”,而林德曼的“轰炸计划”,却使邱吉尔在政治舞台上闹出笑话? 科学史家D.普赖斯曾经把科学家分为两类:一种人“善于同人打交道”,一种人“善于同物打交道”。前者就是“科学帅才”,后者则为“科学将才”。朗道、贝尔纳等人是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是,就组织才能来看,他们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将才;真正的科学帅才是奥本海默和费米等人。众所周知,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上第一次集体创作。尽管玻尔没有发表过一篇对量子力学有决定性影响的文章,但是,玻尔作为量子物理学家,他比其他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更有资格被人称为量子物  相似文献   

9.
博物学是什么?博物学算科学吗?它在现时代有哪些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大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要回答博物学是不是科学,首先得问什么是科学。”听到记者的问题后,刘华杰立即反客为主:“科学是干什么的?研究分子、研究DNA为的是什么?还不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博物学研究和上述研究目标是一致的,而且它不追求控  相似文献   

10.
与习惯的印象不同,在20世纪具有突破性的逻辑与科学成果中,抽象、理性、证明都获得新的理解.质言之:一切确定性都是以不确定性作为基础的,理性依赖"不理性"的直觉.抽象思维更是一种多层次的思维,并通过"纯粹虚构"把科学尺度赋予事物,而事物的实际过程"什么都不是".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界普遍把“文道统一”作为一项教学原则,但对该原则性质的理解,却很不相同。仅近几年的一些研究,便表现出理解的差异很大。有的理解为方法论准则,“以文输道是语文教学的方法论的重要准则”;有的把它作为实现“语文能力”、智力发展的条件,“坚持文道统一,就能完整地贯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十二字的指导原则”;有的把它认定为教学规律,“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因此,对“文道统一”原则给予再认识,对教学和研究都有必要。要讨论“文道统一”原则的性质,首先必须解决三个紧相关联的问题:一、文章形式、内容的基本层次及文章“道”的内涵;二、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特殊规律,三、“文  相似文献   

12.
<正> 系统论是当代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和方法,它是研究不同层次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形成发展的科学。所谓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这个整体具有组成它的各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它集中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原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的各个领域。钢琴艺术是艺术科学的组成部分。它既受艺术科学大系统属性的制约,又具有本身独特的性质。作者在《钢琴教学中的“心练”与“手练”》一文中,已  相似文献   

13.
论理想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理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巨大精神性量.党的十二大指出:共产主义的理想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邓小平同志把要能创造新生活的人和对未来新的一代人所应该具有的素质概括为“三有一守”,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有理想”;当前在全国人民宣传教育和精神文明活动中最强调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理想教育”.什么是理想和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理想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人们应该怎样去认识并实现一定的理想?这是我们认识理想问题必须弄清楚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不少学生常常因记不住所学知识而苦恼,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呢? 一是培养兴趣。要想消化所学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望很重要,因为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无须花什么精力,一下子就能记住了。二是集中注意力。同时做几件事,如一边看电视、打电话,一边做作业,对所学内容是不会深刻领悟的。学习专心很重要,要想记住什么,可以在心中默念两三遍,效果会很好。三是加强理解。理解所记事物的内涵有助于记忆。人们记不住读过的东西,主要原因是没有去思考所读内容。对要记的东西,理解越深刻,越透彻,就越容易详尽地记牢。  相似文献   

15.
<正> 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小说是“稗官”所造,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说”。那么,“稗官”是什么人?是男人还是女人?“街谈巷语、道听涂说”的又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一“稗官”肯定以男性的公民为多。因为,我国古代宗法社会,男耕女织的社会分  相似文献   

16.
在森林里的一个角落,一只老鼠向一头雄狮发起挑战,要同它一决高下,而雄狮果断地拒绝了。老鼠一脸得意的样子说:“怎么,你是不是害怕了?”雄狮微笑地答道:“是的,我真的很害怕,如果我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老鼠打架。”威廉·詹姆斯说:“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你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出最有价值的人和事物,并为之投入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好好享受这份体验以及相关的人和事物,这个道理虽简单,却是成功人生最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是用最突显、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事物来代替与之相关或由该事物联想到的另一事物。省力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经济性”是人类行为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为了满足交际的“经济性”,人们通常选择简单的、易于理解的事物,来转指与之相关联的、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事物。这正是转喻工作机制的核心思想。转喻与人类心理认知机制的紧密联系使其反映和实现人类思维的“经济性”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从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角度来看,辩证法指的是思维方式及本体观;形而上学指抽象的思维方式及所得出的事物观,辩证法指的是具体的思维方式及得出的事物观。黑格尔辩证的具体事物观是一个运动联系整体。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物质观区别的关键就在于表象性事物观还是运动联系整体的区别。这一观点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证明:目前对辩证法理解存在误区导致的自相矛盾;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人学观的差异;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物质观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何谓集合概念?逻辑界一般认为,集合概念是以事物(或称“思维对象”)的集合体(或称“整体”、“群体”)作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并且认为,构成集合体的个别事物不必然具有集合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但由于我们用二分法把概念划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同时又用二分法把概念划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而且这两种划分都是以概念的外延情况为依据的,以概念的外延是否为集合体为标准把概念分为集合的和非集合的;以概念的外延是一个对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师法》、《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法规的陆续出台,素质教育这一崭新的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最近,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作为育人的场所——学校,能否转变观念,在管理改革中能否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来进行,便显得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去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灵魂人物——校长面临的重要任务。就这一问题作一浅薄的探讨。“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简言之,素质教育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