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谭光兴  陈少白  毛宗源 《广西科学》2006,13(1):19-22,26
采用Ляпунов函数方法,证明病毒感染的时滞免疫反应动力学模型dT/dt=γ-dT(t)-kT(t)V(t)dI/dt=kT(t)V(t)-δI(t)dV/dt=pI(t)-cV(t)的正平衡解稳定性,给出时滞的估计,证明时滞免疫反应系统的正平衡解渐近稳定和全时滞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2.
导出了四阶常系数中立型时滞方程(1)当θ≠1时为无条件稳定的充分条件,对θ≠1,α_3=α'_3或θ=1两类方程导出了其为无条件稳定的充要条件。这些条件是简明而实用的代数判定条件,此外,给出了时滞界限。  相似文献   

3.
线性时滞系统的P和PI控制器稳定参数集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任意阶线性时滞系统,提出了一种确定比例(P)控制器稳定参数集的解析算法.该算法基于Nyquist稳定判据,将控制参数的无限约束转化为有限约束,从而能够容易地确定P控制器的稳定参数集.然后应用该算法进一步讨论了比例积分(PI)控制器对线性时滞系统的镇定问题.稳定参数集的建立为时滞过程P和PI控制器的设计和在线调节提供了方便.该方法适用于任意阶的稳定、不稳定或非最小相位时滞过程.  相似文献   

4.
时滞线性系统一致渐近稳定的时滞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目的是确定线性时滞系统x(t)=Ax(t)+Bx(t-τ)稳定的时滞界,以改进现有有关该系统研究结果的保守性和降低稳定验算的计算复杂度.详细介绍了确定时滞界的数值算法,给出了释例并与现有有关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类同时具有参数不确定和动态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假定其线性部分的参数不确定由区间摄动模式描述,非线性部分的动态不确定由积分二次约束(IQC)描述,给出时滞互联系统鲁棒稳定的充分条件。并根据积分二次约束乘子双凸函数和凸凹函数的特性,把混合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无穷维稳定性检验问题转化为一维检验或有限检验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具有控制器失效的这样一类特殊的不确定时变时滞系统的区间时滞依赖鲁棒控制问题。假定时滞是某一给定区间上的时变连续函数。主要探索控制器失效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系统依然是指数稳定的。首先,将具有控制器失效的时滞系统建模成一类包含了稳定子系统与不稳定子系统的切换系统。接着,针对这样的时滞系统,通过利用一个新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使用新的时滞技术及基于平均驻留时间方法,在稳定子系统与不稳定子系统激活时间比不小于某一下界的条件下,提出依赖于时滞区间的时滞依赖稳定性条件。由于未引进多余的加权矩阵,在估计泛函微分上界时未忽略有用信息,即充分考虑时滞上下界信息,使得所得结果具有较小保守性。基于所获得的稳定性准则,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形式得到了确保闭环系统指数稳定的控制器存在的依赖于时滞区间的充分条件,控制器参数通过求解LMI给出。最后,所呈现的鲁棒控制问题有效性通过仿真算例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针对含有分布时滞的中立型时滞系统的H∞滤波问题,应用Lyapunov第二研究方法,将无偏滤波器的设计思想拓展到含有分布时滞的中立型时滞系统中来,设计含有分布时滞环节的无偏滤波器.通过对滤波误差系统的恒等变换,推导出误差系统的算子;在算子稳定的前提下,构建恰当的Lyapunov泛函;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和Schur补公式,给出使滤波误差系统渐近稳定和具有H∞性能的充分条件.无偏条件的引入,滤波误差系统的稳定性独立于待估计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可应用于临界稳定或不稳定时滞系统的状态估计.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既可用于稳定系统的滤波器设计,也可用于不稳定系统的滤波器设计.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确定时滞非线性混沌的鲁棒容错控制问题.基于Lyapunov泛函,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方法,利用不稳定不动点的控制,引入一种带时滞的状态反馈控制律,对传感器或执行器失效的情况,证明了一类非线性不确定时滞混沌系统对于传感器和执行器故障都具有完整性.结果表明,所给出的控制律不但可以实现对某些传感器故障的容错,而且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对于传感器和执行器故障都具有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造新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并利用随机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类具有混合时滞和马尔可夫(Markovian)参数切换的随机神经网络均方渐近稳定的判据.所考虑的混合时滞既包含时变的离散时滞也包含无穷分布时滞,神经网络的参数切换由某个马尔可夫链所确定.  相似文献   

10.
一个含有分布时滞的传播模型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立一个含有分布时滞的革新传播模型(t)=-αU(t)-ρU(t) ρ,(t)=∫ ∞0αE(τ)U(t-τ)dτ-ρA(t)-kA(t).研究了分布时滞对传播过程的影响,讨论了正平衡点的存在惟一性及其渐近稳定性.当分布时滞的核函数取δe-δt时,证明了正平衡点是绝对渐近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FCM算法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聚类算法:基于遗传算法(GA)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并行的模糊聚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单基于GA或者PSO的模糊聚类有较好分类正确率与稳定性,有效克服了传统FCM算法对初值敏感和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子区间法在研究结构动力响应中优势明显,但尚需解决稳定性和精度等问题.文中分析了单步和两步子区间法递推格式的条件稳定性和精度,探讨了其无条件稳定递推格式的构造.在条件稳定区间,精度分析表明,单步和两步子区间法递推格式无周期延长和振幅衰减;对于无条件稳定的递推格式,其计算阻尼很大,无法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半盲算法在自适应波束形成中的应用,根据半盲算法的原理,先运用基于子空间的正交投影波束形成方法确定初始权值,目的是得到次优权值,再用最小二乘恒模算法(LSC-MA)进行迭代。通过计算机对三种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仿真对比,证明了半盲算法收敛稳定,可抑制干扰,恢复期望信号,从而也证实了该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过程系统综合问题的多峰、奇异等特性 ,将遗传算法同可行域序贯搜索技术结合起来 ,实现对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 (MINLP)的有效求解。为克服遗传算法在可行域边界搜索效率较为低下的弊病 ,将惩罚函数同个体的生成函数有机地结合起来 ,利用惩罚函数将跨越可行域的不可行点拉回到可行域内。对过程系统综合中典型的MINLP问题的求解 ,表明该方法在求解过程中能有效地实现全局浏览 ,得到全局最优解或近优解。  相似文献   

15.
电阻抗成像的实际应用具有许多优越性,但电阻抗图像重建是一个严重病态的非线性逆问题。目前电阻抗成像的静态算法大多采用Newton-Raphson类算法,这类算法需要计算Jacobian矩阵、使用正则化技术等,算法复杂且稳定性较差。针对该问题,采用了一种新的求解逆问题的方法:粒子群优化算法(PSO)。PSO是一种基于种群搜索策略的自适应随机算法,具有算法简单、调节参数少、收敛速度快、易于实现等特点。给出了电阻抗成像的建模模型,并对粒子群优化算法做了适当的改进以适应电阻抗问题的求解。与牛顿类算法相比,它可以省去繁复的雅可比矩阵计算过程,而采用自适应搜索来求取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应用PSO进行图像重构时,能够对突变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图像分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α稳定分布噪声环境下的时延估计问题,对最大似然加权估计法进行改进,给出了三种高效实用的新算法。首先,以分数低阶统计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低阶统计量的最大似然时延估计算法(FLO-ML算法);其次,通过函数变换,提出了两种不依赖于分数低阶统计量的新算法(Log-ML算法和UDE-ML算法);进一步,本文还详细讨论了三种新算法的适用范围及计算复杂度。仿真分析表明,三种新算法均能在分数低阶α稳定分布噪声环境下实现准确的时延估计,其性能优于同类算法,同时三种新算法都能在传统高斯噪声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7.
遗传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求解车间作业调度问题(JSP),但遗传算法具有最优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对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元动态规划(NDP)的遗传算法NDP-GA。该文将遗传算法用M arkov决策过程模型描述,建立了M arkov决策过程最优策略与遗传算法最优参数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用神经元动态规划逼近M arkov决策过程的最优策略,并用学习到的策略指导遗传算法最优参数的选择。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能自动收敛到最优遗传参数,并在求解JSP问题时能稳定地得到满意解。  相似文献   

18.
对各种各样的数值稳定性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与比较,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强弱关系,并对解线性方程组的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一致性是分布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原子动作则是确保系统一致性及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基于原子动作,就存储器的读/写,更新以及处理器的进程,共享信号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物理设备上构建稳态存储器及稳态处理器的方法。有关算法在8086系列微机上用汇编语言实现,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直扩超宽带通信系统中同步算法的可靠性和快速性,提出了一种稳定的快速捕获最大能量值的路径信号的同步算法,推导了平均捕获时间的表达式.该算法根据室内多径信道的传输特性和多假设快速同步算法的特点,通过快速捕获具有最大能量值的路径信号来实现稳定的定时同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快速算法相比,文中算法具有更快速、更稳定的同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