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地。本文借助区位商法,定量分析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明确了聚集效应明显、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支柱性产业。并针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合理构建,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打造发展平台,为制定装备制造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发展与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分析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区位商这一产业集群专业化经济指标,研究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发展状况,并为加快山西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选择,而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以高质量的市场化环境为基础工程,但在市场严重缺失、集群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企业家行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有赖于政府的改革与进步,需要政府环境创新,全力打造适宜于产业迅速集聚、成长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机制.认为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创造财富的理念,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中政府创新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路阳 《科技资讯》2006,(26):224-225
就陕西来说,如何抓住机遇,加速装备制造业一体化进程,把振兴陕西工业与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结合起来,是当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苏州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发展比较,关于陕西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我们可以得到重要的几点启事。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波特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装备制造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装备制造业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概念体系,并对其特征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装备制造业创新型产业集群要素模型,包括核心要素、基础要素和支撑要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集中度低的缺陷,提出了区域性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方式.给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的模式,以提高集群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扩大集群的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使多重经济相互匹配、协调支持,实现多种所有制并存和信息网络平台支持发展模式,振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7.
聂永红 《太原科技》2007,161(6):16-17,19
论述了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集聚效应优势,探讨了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对成本和效率的影响及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在资源节约中的作用,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孟祺 《科技与经济》2010,23(1):67-71
产业集聚是否会促进技术进步?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例,计算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指数,结果发现,产业集聚与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相同。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会通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两方面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改善的影响程度较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6,(6):991-997
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青岛按照全域统筹、陆海联动的思路,坚持以港兴城、港城联动的策略,将各类临港产业有机融合,集约、高效地利用陆海空间资源,促进临港产业的集群,优化青岛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主要研究青岛临港产业集群的现状及提升对策,从临港产业划分入手,得出青岛临港产业的综合情况.进而运用区位商法测算了各临港产业的集群程度,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各临港产业与GDP的关联度,得出各产业对GDP的贡献度后作结果分析.基于此,提出加强青岛临港产业集群的对策,以期促进青岛临港经济、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联系重塑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企业联系是装备制造业自身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利用企业调研的第一手资料和统计数据,在系统分析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组织形式特点和企业联系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联系重塑的3大策略:①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②通过企业集群加强企业联系,实现企业集聚;③打破行政区界限,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实行企业协作与产业联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上界定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内涵与分类,针对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4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长沙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制造业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位居中部的长沙制造业发展具有速度快、水平高、集聚效应明显的特点。“十一五”期间,长沙发展先进制造业要结合自身的区位、经济优势,在重点突破、产业集群、品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着手,真正实现“兴工强市”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大连具有发展临港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面临着国际产业重心转移、国内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支持等有利的外部环境,应该通过临港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大连市发展临港产业也面临着如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群还未做强做大、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等问题,因此应采取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主导产业集群、确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等策略加快临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2012年重庆市139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借鉴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Czamanski法,共辨识出20个产业集群,并利用局部空间统计方法,测度产业集群局部空间的自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重庆市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特征。结果显示:1)不同产业集群的空间局部自相关度存在明显差异,纺织服装业集群最低(自相关系数M值为0.1221),局部相关性和空间邻近不明显;而都市型工业(M值为0.399 4)、交通设备制造业(M值为0.424 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值为0.419 2)、汽车及其设备制造业(M值为0.466 9)等4个核心制造业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度较高,在重庆市具备独特优势。2)重庆市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主要集聚在主城区和近郊县域,并向外部区域延伸;同时,产业集群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区域布局和功能重叠等问题,这些因素对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产业特色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以相关产业集聚与规模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韶关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广东制造业基地的建设,都必然要求产业集群。铝箔产业集群建设是韶关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在现有条件下进行韶关铝箔产业集群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只要有科学的铝箔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就能成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的波特(Michae1E.Poter)教授针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概念——产业集群理论。一个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企业具有紧密交织的网络,互相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的各种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个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企业具有紧密交织的网络,互相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的各种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对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对于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以赤峰市为考察对象,测算其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并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带来的经济效应,以期达到推进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对策建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太原市装备制造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电子、铁路、煤机成套、重型机械为主,兼有机床、锅炉、电机、工具和新能源装备为辅的产业体系。但由于装备制造企业集群发展能力、配套能力、创新驱动力等制约因素的存在,影响了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应着力打造重型机械、铁路、煤机、载重汽车及零部件、物联网等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通过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环境保障和金融支撑,促进装备制造产业的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发挥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是一种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新的战略模式.论文分析了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从旅游产业集聚度、旅游产业联系、旅游业发展规模三个方面对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评价.认为山东省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良好,区域内存在着旅游产业高度集聚的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产业集聚的效应还不十分强大,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  相似文献   

19.
邬晓丹 《科技资讯》2006,(27):201-201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与技术扩散作用的分析,引入对晋江鞋业集群的介绍,并分析其在产业集群技术集聚效应下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2020年我国24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调节效应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空间溢出视角下产业集聚与经济集聚对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专业化集聚与经济集聚显著提升本地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区域制造业的低碳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作用,而产业多样化集聚阻碍地区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的提升;经济集聚调节产业集聚与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