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按照普遍接受的理论,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但对于“大爆炸”后宇宙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膨胀,目前还没有共识。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通过“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发回的资料研究证明,宇宙正在加速膨胀,且造成这种膨胀的惟一力量可能是“暗能量”。那么,什么是“暗能量”呢?  相似文献   

2.
宇宙大爆炸及宇宙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出了宇观天体和微观粒子质量、半径的统一计算式,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相符.认为宇宙大爆炸是"超微黑洞"(即前宇宙)的大爆炸,否定了点大爆炸的传统观点.爆炸后的宇宙背景是光子热平衡态和引力束缚态共存的系统,平衡态占优势则宇宙必然膨胀.暗物质、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它们会怎样左右宇宙的命运?最后也阐明所谓的"大沙漠"区并非一无所有,它分布着三代费米子的超对称伴子--三代玻色型粒子成员.  相似文献   

3.
宇宙大爆炸及宇宙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给出了宇观天体和微观粒子质量、半径的统一计算式,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相符.认为宇宙大爆炸是“超微黑洞”(即前宇宙)的大爆炸,否定了点大爆炸的传统观点.爆炸后的宇宙背景是光子热平衡态和引力束缚态共存的系统,平衡态占优势则宇宙必然膨胀.暗物质、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它们会怎样左右宇宙的命运?最后也阐明所谓的“大沙漠”区并非一无所有,它分布着三代费米子的超对称伴子——三代玻色型粒子成员.  相似文献   

4.
“前宇宙”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热大爆炸标准模型认为膨胀的宇宙来源于时刻tc=0,空间rc=0的点大爆炸,不断受到责难.若把天体、粒子的质量、半径统一计算式延伸到超越Planck尺度,则得宇宙源于"超微黑洞"的大爆炸;最近,人们又提出膨胀的宇宙来源于"前宇宙"的爆炸,又一次否定了点大爆炸之说.两者异曲同工.近期,作者发现在相对论、量子理论、统计理论制约下"超微黑洞"与"前宇宙"的某些新奇性质.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个加速膨胀的宇宙模型.假设宇宙的外面仍然是一个物质的世界,称其为广义宇宙.宇宙就像一个吸积的黑洞.从广义宇宙的概念和宇宙是吸积的概念出发,说明宇宙是由于本身引力势能的原因在加速膨胀,不需要一种排斥能量或暗能量.  相似文献   

6.
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用现代科学理论和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较详细地批驳了唯心主义的有限时空观,揭露了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根本性错误。论述了宇宙的膨胀和收缩循环往复,交替进行,大爆炸奇点不存在,同时阐述一种与膨胀着的无限时空相联系的新的稳恒宇宙演化模型,星系和天体是随着时空的膨胀不断增长形成的,新物质在天体内连续生成,宇宙的密度不变,合理解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一些观测到的不为通常知识所解释的引力反常。  相似文献   

7.
宇宙起源及宇宙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宇宙早期核子概念,认为宇宙不是起源于时间为0、空间为0的点大爆炸,而是起源于t=10-62s,T=1051K,r=10-52cm“超微黑洞”的大爆炸.爆炸后宇宙是一个光子热平衡态和引力束缚态共存的系统,光子热平衡态占优势,迫使宇宙膨胀.tc=10-35s,宇宙对应的温标为1014GeV,并在tc=10-35~10-32s间发生暴胀、相变.暴胀、相变中形成的多成分粒子宇宙,是现时粒子的超对称性伴子,有较大的质标.“中性微子”质量m-U0e,B=230 GeV,它是暗物质,当暗物质使宇宙总质量多得过了头,宇宙即由膨胀转入收缩.  相似文献   

8.
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是由一个奇点发生"爆炸"而逐渐演化形成的.本文肯定了大爆炸宇宙学说,随后讨论了宇宙是怎样由一个奇点爆炸后,经过宇宙的早期演化,产生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的过程,并运用哈勃定律分析计算了宇宙的大小.最后对宇宙的未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第一推动力是伴随着宇宙大爆炸的发生一并出现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惯性力.第二推动力是在宇宙大爆炸后出现阴阳开合之时发生的,它既是为了抵御第一推动力的递减应运而生,又为宇宙间产生生命而提供了前提条件.阴阳两种物质在宇宙的某个特定的时空发生碰撞,一个物种便诞生了.伴随着生命的产生就出现了第三推动力.第三推动力的出现,既是阴阳两种物质赋予生命的运动形式,也是第二推动力向第三推动力部分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早期宇宙(Early Universe)一般指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宇宙,距今约137亿年前,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后大约38万年的时间里,宇宙不断膨胀和冷却,直至等离子体复合为中性原子,光子退耦,此后宇宙进入黑暗时期。有些文献进一步划分了甚早期宇宙(Very Early Universe),主要指宇宙能量标度在电弱相互作用标度(100 GeV)以上的时期,该时期宇宙可能发生了暴胀、重子合成等重要过程,其所涉及的物理超出了我们现在已知的粒子  相似文献   

11.
粒子对撞机与宇宙大爆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10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启动。公众从各种媒体得知,这座世界最大的粒子对撞机,将模拟宇宙大爆炸早期的情景。以前,人们认为宇宙是静止的。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在膨胀。30年代,勒梅特想:宇宙膨胀会不会是由一场大爆炸引起的?1948年,美国科学家伽莫夫、阿尔法发表论文,发展了勒梅特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1923年哈勃通过对星云距离的测量最终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后来又发现了普遍的星系红移,推测宇宙在膨胀,自然宇宙的过去比现在小,最小为零,这样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渐渐地形成了.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存在:宇宙大爆炸产生的物质是宇宙的全部还是部分?可以发现当年宇宙学家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但现有的证据无法证明:宇宙大爆炸一定产生了宇宙的全部物质,这仅仅是个假设,标准宇宙模型是以这个假设为前提的,本文尝试从另一个思路,重新对宇宙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宇宙最大的爆炸?是行星撞地球吗?老土了不是,行星撞地球和它相比,就好像萤火虫和太阳比亮度!这种神秘大爆炸每天在宇宙里要发生上百次,随便一次爆发,在20秒内发射出的能量就比太阳从诞生到现在整整100亿年里发射的能量还要多几百倍! 哦,究竟是什么样的爆炸这么牛气冲天?这就是天文学家说的“伽马射线暴”。可它到底是何方神圣?它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据英《新科学家》2003年3月8日报道 :新汉普郡达特茅斯大学的RobertCaldwell提出了宇宙发展的第三种可能性 ,即宇宙“大撕裂” ;而过去人们认为 ,宇宙或者是再次毁灭 ,或者是一直膨胀到无限稀薄的状态。宇宙是否发生大撕裂取决于撕开宇宙的神秘暗能量的性质。我们知道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这种加速很可能保持不变 ,或者加速在随时间减弱。但现在Caldwell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暗能量可能引起的膨胀似乎增长得更加强烈 ,超乎人们的想象。暗能量是一种称为“假想能量”的神秘物质。在暗能量的影响下 ,失控的宇宙膨胀可…  相似文献   

15.
<正>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是研究核物质在高温高密度极限时的物质科学,它与粒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和宇观物理等紧密相关,是重大科学目标与高技术相结合的制高点.在高能重离子对撞实验中,形成了一个类似宇宙大爆炸初期的极端高温、高密的物质环境,是研究物质起源、寻找奇特粒子态和反物质的理想场所.这方面的研究是当今物质科学的重要科学前沿.目前普遍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源于极小体积但是具有致密能量的大爆炸.在  相似文献   

16.
像“宇宙膨胀”、“大爆炸”、“初始奇点”之类的专业术语,现如今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用语的一部分。爆炸理论(Big Bang)是宇宙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年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状态演变而来的。本理论产生于观测到的哈勃定律下星系远离的速度,同时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弗里德曼模型,宇宙空间可能膨胀。延伸(数学上同插值相反)到过去,  相似文献   

17.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R)是宇宙大爆炸留下的遗迹。宇宙中的光子在红移约为1100左有时和其它的重子物质发生了退耦,逐渐失去了和重子物质相互反应的热平衡过程,于是随着宇宙的演化而冷却下来,到今天的温度大约为3K。在微波背景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大爆炸宇宙理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宇宙理论,它在经过古斯等人提出的暴涨理论修正后日趋完善。但即使这样也还存在几个难题无法解决:(1)欧洲普朗克望远镜揭示的宇宙背景辐射的不对称性;(2)宇宙中所有物质来源于大爆炸没有实验依据;(3)存在暴涨中宇宙膨胀的超光速问题。为了解释上述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大爆炸宇宙理论基础上的多宇宙模型:总星系局爆宇宙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文中提出了检验理论模型新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最终确认真实的宇宙到底更符合哪个模型。、  相似文献   

19.
引力理论对宇宙膨胀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宇宙背景辐射温度2.7 K推知宇宙始于一次大爆炸,由多普勒效应的红移现象可知宇宙在不断膨胀,从引力理论和熵增原理可证宇宙在不断膨胀.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在大爆炸学说的基础上简述了正处于膨胀过程中的,受哈勃定律制约的宇宙图景,然后根据类星体的红移异常现象及相对论原理,提出一种新的总星系定义,认为总星系的范围是有限的,它在不断膨胀的同时,又不断地向外释放出能量,它以原始火球大爆炸的方式而诞生,最后将以完全放尽自己的能量而灭亡,并在这种意义下指出了当代摄谱仪对宇宙观测的范围。由于当前宇宙论中对类星体的本质及其产生异常红移的原因尚无定论,随着现代研究方法和观察手段的不断发展,将来一定还能对类星体的异常红移作出更深入的揭示,也还有可能发现更大红移的类星体,那么,本文所提出的假说或许还须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