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研发机构的出现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国家技术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高校、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产学研的合作关系,提升了新型研发机构的整体创新能力,但成果转化率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旨在对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梳理了依托科研院所、高校、政府的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其组建模式以及运行机制的具体类别,构建了以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博弈模型,探究在该新型研发机构下各主体进行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此外,分析了三方博弈模型演化的稳定性策略并深挖影响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稳定性的因素,分析了协同合作中各参与主体的策略选择;并进一步使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各主要影响因素对三方主体策略选择积极性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协调的有效性对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合作稳定性的影响占重要地位,政府的政策倾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达成合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地方政府向高校提供成果转化经费的分配系数对高校的策略选择积极性影响较大,向企业提供科研经费的股权分配系数对企业的策...  相似文献   

2.
郭志超 《天津科技》2010,37(5):63-64
临港工业区的入区企业主要是内资骨干型企业。通过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结合,可以构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的研发转化平台,并形成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无缝链接的科技研发新模式,从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推动工业区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无级别、无经费、无编制的"三无"单位,"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还不完全像事业单位"的"四不像"单位,新型研发机构是它们的正式称号。从整天埋头实验室到转型联系企业跑市场,从高校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到辞职当起新型研发机构带头人,从每年百万元的科研经费到自负盈亏的经营压力……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在有效缓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矛盾的同时,培养了一批既懂科研又懂市场,能够很好"游走"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中国式硅谷人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德市高度重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注重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培育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众多跨国公司和外省市企业在北京设立研发机构,加之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一批在京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形成了北京地区研发体系的新格局,带动了北京地区科技、经济  相似文献   

6.
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是企业增强其在中国乃至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企业可以通过合作研发获得高校新知识和创新想法,一些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联合研发机构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公司战略研发网络的一部分另外,企业通过吸收高校人才参与联合研发等技术活动,识别技术人才,将吸引高校内未来技术精英的青睐,从而为企业人才本土化打下坚实基础。以中石化、宝钢、金川、充矿、南自电力、新兴铸管等为代表的大型国企与高校紧密合作,其自主创新能力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以同方威视、金碟软件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企业不断登攀,发展方兴未艾;以德州仪器、微软亚洲研究院、西门子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持续与国内高校进行全方位合作,从人才培养、共建联合研发机构到加强教学研发互动,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科学管理研究》2017,(2):26-30
从首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项目数量、研究领域和获批经费等方面对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在获批项目数量、基础研究领域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还有很多落后的地方。基于此,高校必须在未来的发展中增强合作寻突破,加大力量补短板。  相似文献   

8.
刘艳 《科技与经济》2019,32(1):11-15
高校在我国创新发展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帮助高校跨越科研成果到商业化应用之间的"死亡之谷",也适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需要。以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所具有的"三大特点"、组织属性和创新行为属性为基础,可以从环境、主体和行为等3个层面来构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体系,并结合我国开放式创新平台的发展,探索我国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3种典型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9.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公共研发促进中心建设的实践表明,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促进了高校与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形成稳定、紧密联盟的区域协同创新形式,实现了多方共赢,促进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行业背景地方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加快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支持与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的若干政策》,加强与国际著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知名跨国公司实验室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知名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以下统称"大院大所")等开展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合作。一是支持鼓励大院大所在皖设立研发机构。《政策》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江西省科技厅出台了《江西省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重点瞄准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引进共建150家左右高端研发机构。江西省将统筹安排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根据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的类别,实行差异化支持;对江西省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产业  相似文献   

12.
二、广东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促进企业成为自主研发创新、科技投入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增强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二是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强建设适应创新需要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组建研究开发院,从事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公共技术研究,培养一批产业和技术领军人才.三是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关系产业竞争力的重大工程技术领域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和标准.  相似文献   

13.
文林 《今日科技》2012,(7):32-32
7月11日,以“智商智城·合作共赢”为主题的青山湖科技城与企业研发机构对接会在临安召开。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副厅长丁康生、厅长助理许晓革,杭州市推进青山湖科技城建设协调小组副组长赵立康,临安市委书记邵毅、市长张振丰等出席会议。来自全省6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参加临安青山湖进行实地考察和推介交流。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6,(11):14
企业简介:北京高碑店水环境科技研发中心(简称:高碑店水研中心)是北京排水集团下属研发机构。该中心拥有一整套设备先进,配套齐全的中试及小试场,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中心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除自主研发外,还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借助外界科研力量,增强自身技术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研发是企业能否提升创新绩效的关键.以2014年—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的203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泊松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研发能力、企业海外人才资源对两者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合作研发和创新绩效之间有正向关系,还有倒"U"型关系;研发能力正向调节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海外人才资源正向调节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6.
《安徽科技》2013,(12):F0002-F0002
<正>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黄山市持续开展以"百家企业高校行"和"百名专家黄山行"为主题的"双百双行"产学研系列活动。2013年以来,广泛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对接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多元化的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技术、成果、人才全方位对接。  相似文献   

17.
大学涉外联合研发机构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大学的涉外联合研发机构是伴随着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战略的实施及中国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兴事物.清华大学在中国大学的涉外科技合作中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体现在:涉外科技合作规模大、涉外联合研发机构集中度高.本文结合清华大学涉外联合研发机构的发展,分析了涉外联合研发机构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以及其对大学建设的促进作用.希望本文能够对中国大学的涉外联合研发机构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专题·报道     
<正>编者按: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激发和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要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就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没有天花板的产业和各市首位产业,部署创新链,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开放合作,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建共享,鼓励支持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安徽省设立研发机构以及我省企业到海外建立或兼并研发  相似文献   

19.
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是企业增强其在中国乃至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企业可以通过合作研发获得高校新知识和创新想法,一些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联合研发机构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公司战略研发网络的一部分;另外,企业通过吸收高校人才参与联合研发等技术活动,识别技术人才,将吸引高校内未来技术精英的青睐,从而为企业人才本土化打下坚实基础。以中石化、宝钢、金川、兖矿、南自电力、新兴铸管等为代表的大型国企与高校紧密合作,其自主创新能力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以同方威视、金碟软件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企业不断登攀,发展方兴未艾;以德州仪器、微软亚洲研究院、西门子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持续与国内高校进行全方位合作,从人才培养、共建联合研发机构到加强教学研发互动,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是企业增强其在中国乃至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企业可以通过合作研发获得高校新知识和创新想法,一些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联合研发机构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公司战略研发网络的一部分;另外,企业通过吸收高校人才参与联合研发等技术活动,识别技术人才,将吸引高校内未来技术精英的青睐,从而为企业人才本土化打下坚实基础。以中石化、宝钢、金川、兖矿、南自电力、新兴铸管等为代表的大型国企与高校紧密合作,其自主创新能力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以同方威视、金碟软件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企业不断登攀,发展方兴未艾;以德州仪器、微软亚洲研究院、西门子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持续与国内高校进行全方位合作,从人才培养、共建联合研发机构到加强教学研发互动,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