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采用脉冲示踪法测量了刮膜式分子蒸馏中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研究了示踪剂浓度和电导率强度的关系及刮膜转速、进料速率和物料粘度对停留时间的影响,并与降膜式分子蒸馏停留时间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体系粘度和进料速率增加,物料停留时间加大;刮膜转速由65 r/min增大至200 r/min时,停留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反应器内物料质点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原理,设计了套管换热器中流体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为研究介质返混对换热过程的影响提供了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3.
李选友  孙立 《山东科学》1998,11(4):22-27
对含结晶水泊固体物料在流化床中的干燥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流化床内物料结晶水相变蒸发段的局域游离含水率和停留时间的计算式,并分析了影响局域游离含水率的因素。可为流化床干燥含结晶水物料的设备及其工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延长进动离心机中固相的停留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锥篮离心机和进动离心机的转鼓及物料运动特性,可以计算出物料在阶梯转鼓中的停留时间.在进动离心机中使用阶梯转鼓来延长因相停留时间,要比锥篮离心机的情形更为显著.为使一台进动离心机发挥其最大效益,必须根据(+β’-α)来设计足够的阶梯数,一般至少需要三级.  相似文献   

5.
采用CFD模拟软件FLUENT6.2对刮膜式分子蒸馏设备内部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设备内部蒸发器建立三维模型,考察了进料速度、转子转速和物料黏度三个因素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进料速度的增大会加剧沟流现象,处理高黏度的物料会导致滞留区的产生,而转子转速则对停留时间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通过设计正交试验,以停留时间分布的无因次方差σθ2作为判定指标,研究各因素对流动状态的影响作用,发现物料黏度和转子转速取较大值时,物料在蒸发器内的流动更接近全混流,流动状况和分离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自卸料式离心过滤机的分离过程进行了分析,对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适应不同物料和控制物料在转鼓内的停留时间的方法,可供此种离心机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挤出机是最常见的连续混炼机,在挤出过程中,同时加入挤出机的物料通常在不同时时间离开挤出机,即物料在挤出机中的停留时间是不同的。为描述这一过程,引入了停留时间分布函数RTD(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Function)。  相似文献   

8.
采用网格重叠技术(MST)生成串联式磨盘螺杆挤出机混炼段的有限元网格,对物料在混炼段流场中的动态混合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物料粒子的运动轨迹和混合过程;采用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POLYFLOW模拟混炼过程,选取停留时间和最大剪切应力作为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了该挤出机混炼段的物料混合性能.研究发现物料在串联式磨盘螺杆挤出机混炼段的停留时间较长,分布范围较广,有利于物料的分散混合和分布混合,得到性能稳定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煤与生物质共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压力为20~25MPa、停留时间为15~30s、:NaOH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1%、反应器外壁温度为650℃的条件下,对煤与生物质的模型化合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的催化气化制氢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物料浓度、压力以及停留时间对煤与CMC共气化制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与CMC二共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的主要气体产物是H2、CO2和CH4,H2的体积分数可高达60%以上;增加物料浓度、升高压力有利于提高产氢率,但延长停留时间不利于氢气的制取.  相似文献   

10.
黄燕萍 《科技资讯》2009,(14):123-123
叙述了人工制砂技术及设备的发展现状,从钢棒滑落泻落所占此重、棒径偏小、物料停留时间过长,进料量小等方面叙述了过粉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