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化日益加快的今天,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传播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跨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融合,同时在存在着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民族文化交流单向传播的不平等格局。文化产业中近年来国产动画片的发展状况就是很好的例证,通过对国产动画片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处在跨文化传播境况下的民族文化的生存和传播状态进行审视、思考,这对于处理好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也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语境教授语言:基于任务的跨文化语言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对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从全球着眼,从本土着手”,随着全球民族、文化、宗教、语言的日益多样化,社会需要大量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球公民”。本文旨在介绍如何在外语教学环境下,运用“基于任务的跨文化语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讲好中国故事”对弘扬中华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有重要价值意蕴。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依托影像作品的叙事与传播,需要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及叙事手法三个层面提升叙事策略,同时还要从媒介生态、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创新,“讲好中国茶故事”,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梁怡 《甘肃科技》2011,27(15):72-73
从平面广告角度谈广告跨文化传播问题,指出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一方面应跨民族,跨地域传播"共通性"的视觉符号和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掘和运用广告目标受众所熟悉的民族性、区域性的视觉符号和文化符号,从而达到广告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柏英 《世界知识》2013,(21):69-69
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传播”已成为人们政治活动、学术研究乃至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基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主持撰写了“跨文化传播丛书”。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传播内容的选择、制作、理解和传播效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跨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提升。充分认识到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有利于实施正确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特别是在当前英语强势的国际传播环境下,更有利于提高涉外传播效果,将一个文明、进取、发展和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文化自觉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关联,探讨文化自觉视角下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国家文化战略.立足于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文化自觉,"全球本土化"成为中国武术对外文化交流与跨文化传播的重大战略理念,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战略实施方案是跨文化的全球整合营销传播,而目前战略重点则是服从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武术国际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是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以跨文化传播理论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发展中存在的传播理念滞后、综合型人才缺乏、跨文化传播载体老旧等问题,提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发展须明晰跨文化传播理论,培养跨文化传播专业人才,完善跨文化传播交流体系,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传播媒介,发挥民俗旅游功能等措施,旨在优化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的传播途径,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理论提供借鉴思路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的较量更多围绕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展开,而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跨文化传播的力量,电影产业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构成要素,其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作用也愈加明显。华语电影曾获得较高的国际声誉,但近年来在发展中却逐渐失声。找寻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策略,有助于在跨文化背景受众中实现更大范围的接收和认可。  相似文献   

10.
在被称为无国境的世界的今天,各个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越境现象日益显著。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使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打破了时空界限,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聚焦于日本电视剧这一大众文化形式,在梳理以传统媒体为媒介的日本电视剧在中国传播简史的基础上,考察互联网时代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的现状、途径、面临的问题及其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11.
浅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差异文化传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当文化多样性影响到了传播的性质时,跨文化传播就产生了。因此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对不同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最终在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等诸多差异中寻求传播的平衡点,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所存在差异的陌生感,是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本文即对如何在差异文化中寻求传播的平衡点进行简要分析,着重说明如何降低跨文化传播中差异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12.
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需要。通过对L学院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中“无法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不会表达红色故事中的专业名词”“红色文化的实践不够”的能力短板,在相关能力培养中应注意拓展教学内容,构建红色文化第二课堂,提升学生跨文化能力,使学生熟知叙事策略和传播路径,并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努力提升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影视语言文化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以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迅速达到超越国籍和种族的传播效果,有效地降低文化折扣,实现跨文化传播,对于构建国家形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编辑工作贯穿影视作品的创作始末,无论是前期编剧对剧情提纲挈领式的艺术化编排,还是后期剪辑对影像素材的技术化处理和镜头组接、意义合成等工作,都凝结了影视工作者的智慧。尤其是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说,编辑的选择和把关又直接关乎到具体历史史实和历史人物形象的构建,肩负着巨大的文化传播责任。  相似文献   

14.
西藏有着独特而灿烂的民族文化,而饮食文化是西藏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部分,以藏餐为代表的西藏饮食文化是研究西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线索,宣传和传播藏餐,对于提高西藏饮食文化知名度,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西藏饮食文化的对外宣传中,藏餐的翻译研究是先行和基础条件,文章对当前西藏饮食文化外宣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对藏餐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探讨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翻译标准,避免因翻译的问题而产生理解和沟通上的误解,进而提升藏餐和西藏饮食行业的服务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塑造新时代的西藏形象,推广和宣传西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全球化日益加强,由此带来的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日益频繁,即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在交际中传播,同时也影响着交际。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本文适从目前外语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存在的负面刻板印象亟待匡正,科幻题材电影既吻合西方受众对科学精神的推崇,又有通过适度淡化社会背景,表现人类共同命运、共通情感的优势,据此线索对电影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特别是跨文化传播,提供新的空间与可能.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选取了几部在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样本,通过绘制格雷马斯方阵,对样本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的科幻电影已初步实现了客观、真实的中国形象建构.未来国产科幻电影的创作应继续自觉承载国家形象建构与传播的历史使命,积极探求更多与世界对话的渠道,继续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国产电视剧“翻拍热”的文化根源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丽 《甘肃科技》2009,25(3):80-81
“翻拍”电视剧是我国电视剧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经典影视作品、文学名著等都陆续成为电视剧制作者们的新宠,这种“回炉”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了国产电视剧“翻拍”现象的文化根源,并探讨了国产电视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青奥会具有了跨文化传播的功能,无论是对于南京的城市形象还是体育的国家话语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阐述了青奥会的跨文化传播效应:1青奥会传播的核心内容是文化;2青奥会还有利于国家(城市)形象的对外推广;3青奥会的传播价值在于沟通青年;并提出了青奥会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为:1充分利用活动的影响力,广泛进行对外文化传播;2 提高演绎和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3加强合作关系,掌握文化传播话语权;4加强体验性与互动性,满足受众的参与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文学界受到好评的当代旅英华人女作家虹影和郭小橹在各自作品中都塑造了有别于传统东亚女性的“新女性”形象。此类形象的出现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女性日益复杂的文化地位和文化身份提供了新的诠释,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作者对这类“新女性”形象的描写仍具有片面性,虽然看似标新立异,但在本质上与传统区别有限,又回归到如何在文化传播中突破“自我东方化”窠臼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禁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敏感的问题。随着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与英语国家人民交往的日益密切,由对彼此禁忌不了解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英语文化和维吾尔文化中的禁忌的对比研究,可以为交际双方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彼此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