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字》中女主角海斯特·白兰经历了从懵懂无知、不了解爱情和婚姻到冲破禁忌追求爱情,再到反抗清教社会成为独立女性的成长过程。海斯特的成长是基于她违反清教主义所犯下的罪恶—通奸。罪恶是她成长的开始,是促进她成长的动力,是完成她成长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一部著名小说, 它以17世纪中期的新英格兰为背景,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牧师丁梅斯代尔与有夫之妇海斯特的爱情悲剧. 不管是作者本人,还是小说本身,清教思想对其的影响无处不在,本文试结合清教思想对男主人公丁梅斯代尔的影响来分析他的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清教主义时期,迪姆斯台尔与海斯特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但同一个爱情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却因为性格迥异而命运截然不同。牧师迪姆斯台尔因怯懦而不敢承认与海斯特的情爱,终日饱受内心谴责和齐灵沃斯非人道的精神摧残,身心枯萎,最终辞世而去。然而,海斯特为保护爱人不受惩罚,勇敢面对屈辱,以自己的善良博得周围人的尊重,以行善结束一生。  相似文献   

4.
一个饱经清教徒摧残的女性,在霍桑的笔下是那样的有格性,那样的有血有肉!如果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中国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那么《红字》中的海斯特毫无疑问便是早期清教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5.
“千古女侠“杜十娘的形象成为历代各家评述的不衰话题,杜十娘的死表面上看是她“遇人不淑“所致,实质上她追求的以“情“为中心,自由、专一、平等的爱情在当时社会是不可能得到的.杜十娘最终用自己的春青和生命,控诉了那个罪恶的吃人的社会,维护了她对爱情的理想向往.杜十娘的悲剧有现实主义的深度,有民主主义的光辉,有深厚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6.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代表作。主人公贝阿特丽丝被认为是有毒的妖孽,但是她却无异于常人,也没有给任何人带来危害。她的"毒"实际上来源于小说中其他三位主人公——拉帕西尼医生、乔瓦尼以及巴格利欧尼教授内心之恶。贝阿特丽丝之"毒"是他们不愿承认的内心深处的傲慢、情欲、嫉妒的心理投射。贝阿特丽丝之"毒"不仅象征着清教的原罪,也折射了人类内心隐密的罪恶,从中读者可以感受到霍桑对人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重新解读爱米丽,论证在清教思想盛行的南方社区,她不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相反,由于敢于追求爱情与幸福,敢于挑战传统观念,以杀死情人的极端方式改写了长久以来妇女被奴役被边缘化的宿命,爱米丽是男权社会的叛逆者并因此而散发出女性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海斯特的命运与《圣经》典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 《科技信息》2009,(17):105-105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基督徒,他的作品也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许多方面与《圣经》相呼应,广泛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宗教观。霍桑既不赞同清教的专制统治,主张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有自由恋爱的权利,又摆脱不了清教主义原罪、赎罪和命定论的观点,认为男女主人公应该受到惩罚,改过自新来赎罪。文章以《红字》女主人公海斯特的经历为核心,探究其中《圣经》典故的运用及作者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9.
《茶花女》揭示了贵族社会的异化现象,批判了其罪恶。本文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那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它逼迫人们依照商品规则行事,阻碍人们恢复人性的追求。主人公玛格丽特悲剧的原因是她追求爱情,逾越了"正常"的社会规则。悲剧冲突表面上发生在她与阿尔芒及其父亲之间,实际上发生在她的理想和统治者的思想之间。  相似文献   

10.
叛逆者简爱     
王若水 《科技信息》2011,(12):168-168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又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式的叛逆人物。她抗争命运的不公,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爱情,她的叛逆性格随着她的成长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推测了中国未来英语教学的状况。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使用的英语教学法;在未来的十年中,英语的教和学可能产生的变化;探讨了学生可能产生的变化及他们学习英语原因的变化;英语语言及网络的发展可能对中国的英语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英语教师们如何看待未来他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借助Bauer定理给出了一个猜想的简短证明:如果图G含有k-因子且是2-连通的,并满足σ2(G)≥n-k,那么图G是哈密顿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战后日本历次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对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进行历史分期,归纳起来,战后日本现代体育课程目标大致可划分为六个时期:(1)强调生活目标时期(1945—1957年);(2)强调基础运动能力与技能时期(1958—1967年);(3)学校体育的发展体力时期(1968—1977年);(4)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时期(1978—1988年);(5)自我教育时期(1989—1997年);(6)多元化体育课程目标时期(1998—今)。研究对各段时期课程目标的侧重点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发展最终是以人的发展为尺度的,而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漠视和冷淡.构建未来中国的和谐社会之根本在于教育,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中国旅游立法的现状,分析旅游立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重视旅游立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旅游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括了近年来我国湿地的研究进展,包括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分类,并探讨了近年来湿地功能和效益、湿地开发利用、湿地保护以及湿地恢复和重建等四方面研究工作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湿地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罗非鱼海水养殖鱼种运输、海水放养驯化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国中之国”问题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大问题。笔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当今中国仍存在着的冠有“国”字称谓之政权组织的分析研究。得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国中之国”都不是现代国际法语汇中的“独立国”,更不是相对中国而言的所谓“外国”。它们或为中国改朝换代时遗留的“残存国”,或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缔造时期的“并立国”,或为中国巩固时期的“藩属国”,全部都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结论。有力批驳了“台独”、“疆独”和“藏独”谬论,阐明了台湾、新疆和西藏自古就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