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丙酸睾丸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给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加用丙酸睾丸酮50 mg肌肉注射,每周2次,1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甘油三酯(TG)轻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认为丙酸睾丸酮具有调脂、减少炎症反应及扩血管作用,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应用降纤酶对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心电图、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变化.结果显示:显效1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3.3%;心电图ST段明显好转;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变化治疗后明显改善;且在治疗过程无明显毒副作用,所以认为降纤酶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是较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将入选的病人随机分为丹红组和对照组,观察入院时和治疗14天后测定各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结果丹红注射液治疗14天后患者血清IL-6、hs-CP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赵文彬  窦春江 《甘肃科技》2007,23(6):204-205,217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PA)入院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变化,探讨其与患者的病情发展48例UPA采血行血浆Hcy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量分析,严密观察2周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周内,血浆Hcy增高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44.8%,高于血浆Hcy正常UAP患者的10.5%(P<0.05)。CK-MB异常的UAP患者中40.0%在2周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CK-MB正常的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8.9%(P>0.05)。结论Hcy定量测定对判断UAP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有重要的预报价值,且比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常规抗心绞痛用药的基础上 ,应用低分子肝素7500U皮下注射 ,12h一次。疗程5~7d。用药前后对比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结果 :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总有效率90.9% ,其中显效63.3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脂、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静滴3小时,qd,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静滴,qd,地奥脂必妥1.05g,tid,4周后两组对比疗效,心电图与血脂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疗效和心电图改变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94%、60%,在降低血脂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剂量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d)40例,B组(口服辛伐他汀片40 mg/d)40例,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心绞痛缓解有效率及调节血脂效果差异。结果:(1)A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2.5%)高于B组(86.7%)(P<0.05)。(2)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A组患者TC和LDL-C值分别较B组降低(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维生素E(VE)及其与维生素C(VC),维生素B2(VB2)联用对小鼠机体抗氧化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小鼠单独饲喂VC或VE,VC,VB2联合饲喂,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心、肝组织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作用;单独饲喂VE,VC或VE,VC,VB2联合饲喂,其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肝脏SOD/MDA和GSH-Px/MDA比值升高;单独饲喂VC组GSH-Px/MD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E稳定型高交联聚乙烯(vitamin E stabilized highly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VE/HXLPE)是一种抗氧化、低磨损的材料,该材料磨屑是否可以用现有标准方法提取还未知.基于标准,采用酸消化法降解体外磨损实验中的润滑介质,通过设置不同的消化液取样量指标,探究其对磨屑数量、体积、形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磨屑提取方法中的取样量会影响提取的磨屑数量、体积及形貌分布.采用现行标准提取到的磨屑VE/HXLPE较少,难以达到表征数量,而增加消化液取样量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更适用于提取低磨损的VE/HXLPE磨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维生素 E(VE)及其与维生素 C(VC) ,维生素 B2 (VB2 )联用对小鼠机体抗氧化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小鼠单独饲喂 VC或 VE,VC,VB2 联合饲喂 ,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心、肝组织超氧化歧化酶 (SOD)的活性作用 ;单独饲喂 VE,VC或 VE,VC,VB2 联合饲喂 ,其肝脏丙二醛 (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显著 ,肝脏 SOD/ MDA和 GSH-Px/ MDA比值升高 ;单独饲喂 VC组 GSH-Px/ MDA比值升高尤为明显 ;饲喂VE或 VC,VE,VB2 联合饲喂时 ,小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力有增强趋势。这表明 3种维生素联合使用时 ,可产生协同抗氧化、调血脂作用 ,这种作用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每日2次、口服辛伐他汀20mg,睡前服用.以14天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组治疗两周后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最长时间、室性早搏数、阵发性室速次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减少,但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问治疗前后试管法凝血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血胆固醉、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舍量在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显著减少(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cTnI)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及对不稳定型心纹痛远期预后评价价值.方法 对119例UAP患者及148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清cTnI和心电图测定,并观察1个月和2a内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血清cTnI升高组的UAP患者2a内与心电图相关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0.7%,显著高于血清cTnI正常组的14.3%(P<0.005).RR为2.43,95%可信限1.04—5.67,血清cTnI>0.16μg/L时,预测与心电图改变相关的2a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敏感性69%,特异性53%,阳性预测值41%,阴性预测值78%,均高于ST段下移组和T波倒置组.而ST段升高、ST段下移和T波例置3种心电图改变在cTnI升高组和cTnI正常组两组间2a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清cTnI检测对判断UAP悉者2a内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明显优于心电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用乙酰水杨酸和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剂(希弗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乙酰水杨酸+希弗全)和对照组(乙酰水杨酸),疗程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7%,对照组为67.44%(P<0.05);观察4周后,治疗组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对照组发生6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均为入院前经常规抗心绞痛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阿司匹林,降脂药)治疗1周以上,仍有明显心绞痛症状者,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5 000 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所有患者仅1例发生急性心梗事件,无1例出现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抗凝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81例,分为2组: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治疗组为试验组,共48例;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治疗组为对照组,共33例。通过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结果,肺动脉CT或核素通气/灌注恢复情况,了解治疗效果。通过比较凝血指标,了解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7 d,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通气指标,凝血指标比较,2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疏血通联合抗凝治疗在治疗7d的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单纯抗凝治疗组,且治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肝素抗凝冶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采用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尿激酶 肝素治疗50例与单纯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32例进行对照,结果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显效率、无效率、恶化率,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肝素抗凝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安全、有效、临床缓解期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80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1例(高龄组)和同期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7例(中年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近期效果和主要并发症,并提出护理要点.结果高龄组与中年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病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完全再血管化率、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TIMIⅢ级血流、急性或亚急性血栓、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PCI治疗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无差异,整体护理是保证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模式对老年首发心绞痛患者危险因素认知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采取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相结合的服务关爱综合模式,并强化处理个体突出危险因素;对照组采取普通干预治疗模式.两组患者均按研究设计要求定期强化复诊.结果实验组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认知程度积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饮食运动干预后体质量、BMI、血压及LDL-C代谢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值(133.1±14.2)为高等水平,健康行为方面HPLP评分值(139.9±22.8)为高等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实验组之间比较P0.05,干预后上升显著.结论长期运用服务关爱综合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